閩北第一次農民暴動總指揮徐履峻

字蓬仙,化名崇德,武夷山市大埠頭村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922年初入金陵大學學習。在王荷波、鄧中夏等人的領導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

1926年9月,北伐軍入閩,福建工農群眾運動高漲,徐履峻10月初返回福建投入革命洪流,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下旬,徐履峻從福州回到崇安,在國民黨左派組織的縣農民協會工作,醞釀組織區鄉農民協會。徐履峻日夜奔走於楓坡、星村、吳屯、程墩、五夫、上梅、下梅等區鄉,創辦夜校,組織農會,農民運動進一步興起。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徐履峻受到反動當局的追捕。後到武漢,向中共中央彙報崇安的形勢。7月下旬,中共中央派其隨同黨中央秘書陳昭禮返回福建重建黨的組織,繼續領導革命。7月底,徐履峻主持召開崇安全縣黨員會議,成立中共崇安特別支部,當選為特支書記。中共“八七”會議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後,徐履峻遵照黨中央指示,首先恢復被破壞的縣農民協會,並擔任顧問。為培養農會積極分子和農運骨幹,徐履峻變賣自家的田地、茶山,籌集經費,辦起6所農民夜校,組織農民進校學習。他還深入北鄉和浦城西部地區,領導造紙工人罷工鬥爭。在他積極活動下,崇安黨團組織得到迅速發展,黨團員發展到100多人,在上梅、大際、程墩、程家洲以及浦城岱後等地建立黨支部。12月4日中共崇安特支發展為中共崇安縣委,任縣委書記。

1938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佈置農民武裝暴動。徐履峻召開縣委會議,決定改農會為“民眾會”,把抗捐抗稅改為抗捐、抗稅、抗租、抗債、抗糧的“五抗”鬥爭,積極籌備武器,準備暴動。9月28日(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上梅發動農民暴動。號召“工農群眾武裝起來,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打倒土豪劣紳,廢除反動聯首、地保制度,實行平田廢債”,成立民眾局。不久,當選為省委候補委員。

上梅農民武裝暴動後,國民黨反動派聯合反動民團近千人,從崇安、浦城分數路向上梅、岱後、際下等地大舉進攻。10月31日凌晨,反動土豪帶領浦城的反動軍隊和民團,偷襲上梅民眾局。徐履峻孤身陷敵重圍,不幸中彈犧牲。中共福建省委向中共中央報告,稱“徐同志”的犧牲“實為福建黨內的重大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