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下沉市場,或將是藥店的廣袤藍海

曾經視若雞肋的下沉市場,最近幾年卻成為資本市場心心念唸的“金礦”。

活生生把下沉市場做成了“新大陸”的拼多多,短短几年就用電商“第二把交椅”的豐功偉績,打了“消費升級說”狠狠的一個大耳光。

下沉市場,已經在上升市場流量見底的背景下,成為一片待墾的“水草豐美之地”。下沉市場,不僅對於消費市場行之有效,而且對於醫藥行業同樣放之皆準。

在零售藥店行業,當城市的市場已經變成存量市場的慘烈爭奪時,縣域下沉市場,或將是藥店的未來的廣袤藍海。

2019年,中國零售藥店數量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的《2020年中國醫藥經濟預測》,2018年,我國藥店合計48.9萬家。而到2019年一季度,全國藥店數量46.86萬家,比2018年減少20465家,其中連鎖門店減少5604家,單體藥店減少14861家。

與此同時,零售藥店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回落,2018年,市場規模從3647億元增長至3919元,增速從8.1%回落至7.5%,接近同期GDP6.6%增幅,2019上半年與2018年持平,並且部分地區其實是負增長。

再加上醫保控費、4+7帶量採購、非藥下架等多項政策輪番而至,對於藥店零售行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挺過去了就是柳暗花明,熬不過只能就此止步了。

如今在一二線城市,乃至三線城市,藥店已經飽和或趨於飽和了,藥店的密集度之高,讓藥店之間的競爭可謂白熱化,註定有一些藥店將倒下。

畢竟密度太高,而民眾的藥品消費是有限的,於是那些資金不夠雄厚,打不起消耗戰的藥店將不得不繳械投降。

那麼藥店行業真的就是“在西風口瑟瑟發抖”嗎?

其實不然,大城市是紅海,可廣袤的縣域下沉市場卻是一片藍海。

何必在紅海拼得你死我活,還不如到縣域下沉市場的藍海去“任我行”。

其實如今各大商業巨頭也都在積極佈局縣域下沉市場。

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均紛紛入局下沉市場。2018年阿里財報顯示,新增的年度活躍消費者中80%都來自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

2018年縣域市場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61%,縣域藥店只佔全國藥店銷售額36%,同時縣域藥店連鎖率僅49.5%,低於全國52.4%的水平。

可以預見縣域下沉市場,或將是藥店零售行業的藍海。

因而縣域下沉市場,於藥店行業,前景光明,大有可為。

未來十年內,在中國城市家庭中,中產階級及富裕階層的佔比將大幅提升,到2022年預計將達到81%。其中,來自三四線城市的中產階級,將成為佔比增長最快的群體。到2030年,中國私人消費市場預計增長至11.8萬億,而66.7%的增長將來自於三四線城市。

據可靠數據,2018年,縣域零售藥店藥品銷售額為1077億元。比如中成藥較受縣域市場歡迎,銷售額佔比39.7%,高於全國銷售佔比和化學藥佔比。另外縣域市場的保健品銷售佔比超10%,也高於全國藥店平均水平。

這說明縣域下沉市場對藥品,尤其對某些藥品的需求還是非常龐大的。

只要我們的藥店零售終端,真正下功夫,用心思去研究下沉市場,去研究下沉市場老百姓對藥品的需求特性和區域特點,有針對性的去滿足消費者的訴求,活下去那就是小菜一碟,活得小資那就是易如反掌,活得風生水起也非難事。

目前連鎖藥店等巨頭對下沉市場的攫取還沒有達到“一手遮天”的時候,廣袤的縣域下沉市場將是藥店零售終端新的藍海。

及早下手,趕快卡位,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