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何時擁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在我十歲時候,我就盼望著明年,十一歲的夏天能夠收到貓頭鷹送來的入學通知,但我等了十幾年,依然沒有等到。

我們何時擁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我相信即使你不是一個忠實的哈迷,你也不會拒絕這份來自霍格沃茲的通知單,之前我問過粉絲們下期想聽什麼內容,呼聲最高的就是《哈利波特》和《指環王》系列了,作為英國奇幻文學的門面之作,《指環王》是左邊那扇門板,《哈利波特》就是右邊那扇門板了,有人問那《冰與火之歌》呢?他是門栓,我從來不把《冰與火之歌》當純粹的奇幻作品來看。

我們何時擁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其實許多up都在做《哈利波特》系列,做的也都非常好,我看了一下,絕大多數up都是在講劇情,或者分析劇情,分析人物,那既然我選擇了這個領域就肯定要做的有點不一樣的,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真要講《哈利波特》系列,那我大部分的內容其實不是講《哈利波特》,我會就書中和電影中出現的真實劇情、人物、事件,以及結合該作品所表現的歷史,文化,還有我們現實當中真正存在的那些魔法事件人物進行解讀。

說白了,我會講許多延展性的新內容,我估計就《哈利波特》這個體量,今年我就不幹別的了,當然,如果有想聽《指環王》系列的,我也會著手準備,

我們何時擁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在發行之初的定位是兒童文學,但現在來看,他已經遠遠超出兒童文學的範疇了,

我個人認為該作品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除了其豐富的想象力,以及耐人尋味的故事情節外,最主要是他能夠激發所有青少年的那種青春時代的浪漫,說簡單點就是中二病。

而哈利波特是將這種中二病實體化了,例如我們看其他奇幻作品往往只注重該作品本身,但看《哈利波特》,你就真的相信或者願意相信,真的有這麼一個魔法世界,就像我即使26歲了,但依然在等入學通知一樣。

我們之所以會熱衷於這類作品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個世界太枯燥了,尤其對於我們這種永遠成不了富豪,但依然要忍受這個枯燥世界所帶給我們的種種苦難和無聊的韭菜們,我們太希望這個世界有點不一樣了!我們太希望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

但現實是,我們永遠不可能成為主角,所以大多數人都將自己沉迷於遊戲和小說中,在這個過程當中,誰最能給我們普通人代入感,誰就最受歡迎,這也是為什麼哈利在唸守護神咒時,內心想的最快樂的事,就是收到貓頭鷹的入學通知那天。

我們何時擁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我們的孩子,甚至我們自己,太渴望這個世界有點不同了,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相信陰謀論,就像我經常說的,這個世上比鬼更可怕的,是沒有鬼。

《哈利波特》幾乎滿足了中二期的少男少女所有的幻想,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伴隨我們整個成長過程,我們雖然沒有上過霍格沃茲,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上過霍格沃茲。

這就是本書與其他奇幻玄幻修真文學最大的不同,許多人會問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就寫不出《指環王》《哈利波特》這種宏大的文學,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通俗文學環境,是不適合作者生存的,主流社會對通俗文學尤其是幻想類的通俗文學是排斥的。

有人會說,金庸武俠不是嗎?是,金庸武俠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今後有機會我一定單獨聊聊金庸武俠系列。

至於金庸武俠為什麼沒有達到如此成就,很正常,因為我們不夠強大,不夠自信,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文化上的話語權,即便如此,當我們主流文學界討論金庸時,也都只談其人文價值如何如何,讀者們真正關心的那些趣味性的東西,他們從不討論,因為討論這些,會讓他們覺得很LOW,

你想想,如果《西遊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之類的作品不是古典文學名著,主流學界會推崇嗎?而且他們推崇的理由,依然是是所謂的內涵,而不是娛樂性,曾幾何時,娛樂,似乎是一種罪過,這是我們要改進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看到的。

扯遠了啊,繼續說《哈利波特》,本書優缺點都十分明顯,優點除了劇情人物方面外,最明顯的就是細節方面,由於JK羅琳大學時主修古典文學,所以羅姨對西方古典文化是相當瞭解,書中隨便一個細節都值得追根溯源,相當值得談。

我們何時擁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但書中的缺點也十分明顯,最大的缺點除了主角的感情線外,就是一些邏輯硬傷,不過這也無傷大雅,因為除了我這種較真的人外,大多數讀者關心的還是人物劇情,當然近幾年羅姨也表現出了相當嚴重的白左情緒,這就屬於她個人問題了,我們不做討論。

那麼從下期開始,我們就開始《哈利波特》的魔法旅程,注意,我不是像其他up那樣在說書,講劇情,我講的大都不是書中內容,我主要是解剖、分析、閒聊、探討。希望大家能夠接受我這種風格,我是大司徒,我今後會繼續努力,謝謝大家,謝謝。

我們何時擁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