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时拥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在我十岁时候,我就盼望着明年,十一岁的夏天能够收到猫头鹰送来的入学通知,但我等了十几年,依然没有等到。

我们何时拥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我相信即使你不是一个忠实的哈迷,你也不会拒绝这份来自霍格沃兹的通知单,之前我问过粉丝们下期想听什么内容,呼声最高的就是《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系列了,作为英国奇幻文学的门面之作,《指环王》是左边那扇门板,《哈利波特》就是右边那扇门板了,有人问那《冰与火之歌》呢?他是门栓,我从来不把《冰与火之歌》当纯粹的奇幻作品来看。

我们何时拥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其实许多up都在做《哈利波特》系列,做的也都非常好,我看了一下,绝大多数up都是在讲剧情,或者分析剧情,分析人物,那既然我选择了这个领域就肯定要做的有点不一样的,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真要讲《哈利波特》系列,那我大部分的内容其实不是讲《哈利波特》,我会就书中和电影中出现的真实剧情、人物、事件,以及结合该作品所表现的历史,文化,还有我们现实当中真正存在的那些魔法事件人物进行解读。

说白了,我会讲许多延展性的新内容,我估计就《哈利波特》这个体量,今年我就不干别的了,当然,如果有想听《指环王》系列的,我也会着手准备,

我们何时拥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在发行之初的定位是儿童文学,但现在来看,他已经远远超出儿童文学的范畴了,

我个人认为该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除了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外,最主要是他能够激发所有青少年的那种青春时代的浪漫,说简单点就是中二病。

而哈利波特是将这种中二病实体化了,例如我们看其他奇幻作品往往只注重该作品本身,但看《哈利波特》,你就真的相信或者愿意相信,真的有这么一个魔法世界,就像我即使26岁了,但依然在等入学通知一样。

我们之所以会热衷于这类作品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世界太枯燥了,尤其对于我们这种永远成不了富豪,但依然要忍受这个枯燥世界所带给我们的种种苦难和无聊的韭菜们,我们太希望这个世界有点不一样了!我们太希望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

但现实是,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主角,所以大多数人都将自己沉迷于游戏和小说中,在这个过程当中,谁最能给我们普通人代入感,谁就最受欢迎,这也是为什么哈利在念守护神咒时,内心想的最快乐的事,就是收到猫头鹰的入学通知那天。

我们何时拥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我们的孩子,甚至我们自己,太渴望这个世界有点不同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相信阴谋论,就像我经常说的,这个世上比鬼更可怕的,是没有鬼。

《哈利波特》几乎满足了中二期的少男少女所有的幻想,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伴随我们整个成长过程,我们虽然没有上过霍格沃兹,但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上过霍格沃兹。

这就是本书与其他奇幻玄幻修真文学最大的不同,许多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写不出《指环王》《哈利波特》这种宏大的文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通俗文学环境,是不适合作者生存的,主流社会对通俗文学尤其是幻想类的通俗文学是排斥的。

有人会说,金庸武侠不是吗?是,金庸武侠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今后有机会我一定单独聊聊金庸武侠系列。

至于金庸武侠为什么没有达到如此成就,很正常,因为我们不够强大,不够自信,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文化上的话语权,即便如此,当我们主流文学界讨论金庸时,也都只谈其人文价值如何如何,读者们真正关心的那些趣味性的东西,他们从不讨论,因为讨论这些,会让他们觉得很LOW,

你想想,如果《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之类的作品不是古典文学名著,主流学界会推崇吗?而且他们推崇的理由,依然是是所谓的内涵,而不是娱乐性,曾几何时,娱乐,似乎是一种罪过,这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看到的。

扯远了啊,继续说《哈利波特》,本书优缺点都十分明显,优点除了剧情人物方面外,最明显的就是细节方面,由于JK罗琳大学时主修古典文学,所以罗姨对西方古典文化是相当了解,书中随便一个细节都值得追根溯源,相当值得谈。

我们何时拥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但书中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最大的缺点除了主角的感情线外,就是一些逻辑硬伤,不过这也无伤大雅,因为除了我这种较真的人外,大多数读者关心的还是人物剧情,当然近几年罗姨也表现出了相当严重的白左情绪,这就属于她个人问题了,我们不做讨论。

那么从下期开始,我们就开始《哈利波特》的魔法旅程,注意,我不是像其他up那样在说书,讲剧情,我讲的大都不是书中内容,我主要是解剖、分析、闲聊、探讨。希望大家能够接受我这种风格,我是大司徒,我今后会继续努力,谢谢大家,谢谢。

我们何时拥有自己的《哈利波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