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去哪?帶你去探尋祕境雲南

你見過什麼樣的雲南?是風情獨到的大理古城,還是悠遊自在的雙廊古鎮?還是豔遇之都的麗江!是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還是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讓我們帶著一份濃烈的好奇心,走入了怒江。去丙中洛探尋獨龍族的故事,探索專屬紋面女的奇觀。

國慶節去哪?帶你去探尋秘境雲南

怒江——人神共居丙中洛

丙中洛在藏語中稱“甲菖蒲桶“,就是有寨子的地方。位於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北部,是高黎貢山、怒山、雲嶺與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形成的倒“川”字形三江並流核心區。原為怒族人居住,當時只有三個怒族村寨,甲生,重丁,打拉,清朝道光年間,藏傳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幾帶進丙中洛並且紮下跟來,不少藏人從西藏德欽,中甸遷徙而來,成為這裡的主要居民。

國慶節去哪?帶你去探尋秘境雲南

天主教是法國傳教士任安守神父於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傳入怒江大峽谷貢山縣的,在這之前的1773年,藏傳佛教有都拱幾從西藏翻過橫斷山脈傳入怒江大峽谷,而之後的1903年,基督教由美籍傳教士莫爾斯夫婦傳入貢山傈僳族,形成了多教並存的現象,各教派之間爭奪教徒的鬥爭非常激烈。任安守1904年在白漢洛修建了做彌撒的教堂。他與先入住的藏傳喇嘛在爭奪教徒的鬥爭中以施捨為手段拉攏民族頭人入教,引起喇嘛的不滿,引發了1905年焚燒白漢洛教堂的事件,清政府不但不鎮壓,反而支持洋人還向任安守神父賠款白銀五萬兩重修教堂並且任命任安守為大清三品道臺。

國慶節去哪?帶你去探尋秘境雲南

或許是受了神靈的感召,自18世紀初英法等國傳教士翻山越嶺來到這片神秘的土地上,從那時起,寧靜的大峽谷裡除了林泉松風、獅吼猿鳴,在寂靜的蒼穹下,又多了一種篤信神靈的誦讀聲。

國慶節去哪?帶你去探尋秘境雲南

怒江——獨龍族紋面女

這是一個與世隔絕、因為女性“紋面”才為外界所知的民族。這個被史書稱為“太古之民”的民族,至今保存著最完美的原生態環境。在這裡,你會驚訝於看到一些臉上描繪著黛青色圖案的“紋面女”,這些圖案有如金字塔上古埃及文字般的神秘,深深地嵌在飽經歲月風霜洗禮的婦人臉上。紋面,獨龍族稱“把度如”。過去,獨龍族的女子都在7到15歲時,由父母或者未來的公婆安排紋面。

國慶節去哪?帶你去探尋秘境雲南

紋面一般都在冬天進行,因為紋面所用的刺藤(獨龍語稱“瓊桂綁呵”)生長在冬季。而紋面師也都要提前一天做好準備。紋面是一件極痛苦的事。紋面時,少女先洗臉後直臥躺於地,一婦女用竹籤蘸鍋煙水在少女臉上畫出圖案,以小木棍不斷敲擊一根荊棘上的硬刺,從上至下地依圖案刺戳破臉龐,再用鍋煙或一種深色的草汁,反覆揉擦刺紋,讓其滲入皮下。一週左右,紅腫消失,青藍色的紋樣便永留臉上。

國慶節去哪?帶你去探尋秘境雲南

紋面的習俗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它有很多傳說:有的說是為了分辨男女,有的說是為了好看,有的說是為了不被人搶去為奴,對蝴蝶圖騰的崇拜亦或是死去後可以跟靈魂相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