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拼多多遇上了“拼兜兜”,這場李鬼之爭到底誰更在理?


當拼多多遇上了“拼兜兜”,這場李鬼之爭到底誰更在理?

“拼多多”可以說是我們現在十分熟悉的一個線上購物平臺,從2014年成立到現在,拼多多早已發展成為了市值超越京東的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雖然現在拼多多發展勢頭正盛,但是從拼多多成立的初期到現在都卻飽受山寨的爭議。

不過最近風波不斷的拼多多又遇上一件難事,自己的商標居然被“山寨”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拼多多遇上了“拼兜兜”,這場李鬼之爭到底誰更在理?

據瞭解,前幾日上海徐彙區人民法院對一起侵害商標及不正當競爭案作出判決,被告“拼兜兜”運營公司構成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賠償原告70萬元。

據瞭解這個侵權的“拼兜兜”和“拼多多”一樣成立於2014年,不過這家公司最開始原叫“沃沃拼”,在2017年11月的時候才改叫“拼兜兜優惠”,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改名的意圖。

存不存在傍名牌不知道,不過因為名字相似,而將“拼兜兜”和“拼多多”混淆認錯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有用戶表示自己在“拼多多”上購買了一支眉筆,收到後卻發現是一個老人機,該用戶在微博上吐槽拼多多,卻沒發現自己的截圖上顯示的購買平臺叫“拼兜兜”。

由於錯誤不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應自己將“拼兜兜”誤認為“拼多多”。

當拼多多遇上了“拼兜兜”,這場李鬼之爭到底誰更在理?

對於拼兜兜的“碰瓷”行為,拼多多自然不能忍,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拼多多將“拼兜兜”告上了法庭。

拼多多認為:“拼兜兜”使用與自己商標近似的“拼兜兜優惠”、“拼兜兜”服務名,構成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誤導公眾,造成了公司損失,要求被告停止侵權、消除影響並賠損失。

拼兜兜則辯稱:公司雖然在2014年成立,但一直未實際經營,被訴平臺一直處於在線測試狀態,商城中並未入駐商家。

並且在2015年時,公司曾被工廠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為空殼公司,沒有收益,未造成原告公司經濟損失。

“拼兜兜”認為被控侵權標識與“拼多多”標識差異明顯,“拼兜兜”與“拼多多”視覺差異明顯,“拼兜兜”的文字外觀及呼叫含義亦與“拼多多”存在重大差別。

當拼多多遇上了“拼兜兜”,這場李鬼之爭到底誰更在理?

徐彙區法院經過審理後認定:拼兜兜運營公司對被控侵權標識的使用,客觀上起到了指示服務來源的作用,構成商標性使用,並且標識與“拼多多”標識近似。

圖案上都採用了以“拼”字為中心的幾何狀圖文組合結構、用日常生活品圖案填充分割色塊,用深色背景的外部方形框架予以修飾,

並且還同樣在網絡拼團購物類電商平臺上使用,與“拼多多”標識足以發生混淆。

當拼多多遇上了“拼兜兜”,這場李鬼之爭到底誰更在理?

除此之外,“拼兜兜”公司還在短時間內將本已註冊成功的“沃沃拼”名稱更改為“拼兜兜優惠”,其網站中出現大量仿照“拼多多”網站內容。

綜上,“拼兜兜”攀附意圖明顯,注意誤導公眾,影響交易決策,被告使用“拼兜兜”構成不正當競爭。

法院判決“拼兜兜”運營公司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報刊媒體上刊載聲明,賠償原告經濟損失60萬元,為制止侵權支出的合理開支10萬元,共計70萬元。

當拼多多遇上了“拼兜兜”,這場李鬼之爭到底誰更在理?

品牌遭遇山寨怎麼辦?

相信很多公司都遇到過向上發展時,商標遭遇被“傍名牌”以及被山寨的情況。遇到這樣的行為時,該怎麼做呢?

1、注意收集相關侵權證據,以便對後續的維權做好準備。

2、諮詢專業的商標代理機構,請專業人士進行商標分析,對細節問題提供專業建議。

3、向有關工商行政部門進行投訴,避免後續山寨品牌情況持續發生,使自己的侵權商標受到的損失得到保障。

當自己的品牌在遇到侵權行為時,一定要主動出擊打擊山寨、“傍名牌”等行為,同時在商標註冊上要進行多類別註冊,防止給不良商家以可乘之機。


這一期“拼多多維權勝訴”就講到這裡,酷小二會不定期更新更多商標方面的知識。

本文部分資料採集於網絡,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有什麼疑問,可以評論或私信酷小二諮詢。

商標註冊、商標購買、商標轉讓、商標出售就找——酷小二商標服務!

當拼多多遇上了“拼兜兜”,這場李鬼之爭到底誰更在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