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浪淘沙》:军校女生刘芬的原型,原来出自黄埔军校女生队

《大浪淘沙》这部电影,描述了在大革命的洪流中,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刘芬等热血青年投身革命,热撒青春的故事。

在剧中,刘芬在济南积极声援北伐。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刘芬和其他五位青年怀揣革命理想赶到武昌,与靳恭绶、顾达明一起投考了武昌的学校,成为了一名军校的学员。刘芬这一原型,来自黄埔军校女生队。

电影《大浪淘沙》:军校女生刘芬的原型,原来出自黄埔军校女生队

陆军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女生队

影片中的刘芬,实际是当时黄埔军校女学员的一个缩影。1926年10月,国民政府在武汉创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并开始招收女生入学。这一消息在报纸刊登后,各地女青年踊跃报名,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女学员分别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学生,其中许多女生都是背着家人偷偷跑来报名的,有点甚至是母女、姑嫂一起报名,结果原计划只招收100名女生学员,但由于报名人数太多,只好扩编录取,最后实际录取人数整整超过了计划的一倍。著名的女少将胡兰畦和烈士赵一曼,还有烈士胡筠就在这批女生队之中,可以说这批学员是英雄辈出。

电影《大浪淘沙》:军校女生刘芬的原型,原来出自黄埔军校女生队

列队整齐的黄埔军校女学生

1927年2月12日,举行了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开学典礼,这次典礼的仪式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采,女生队学员身着深灰色制式军装,紧束腰带,打着绑腿戴着军帽,一个个飒爽英姿。当这些身着戎装的女生方队从主席台前走过时,迎来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她们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批军校女兵。

入伍的第一天,学校给每位女兵发了一套灰军装,一顶帽子,一双草鞋,两双黑布袜子,一根束腰皮带和红布袖章。与男生不同的是,她们腿上统一打着黑色绷带,校方还给每个女兵的红布袖章打上英文字母“W”(WOMAN的意思),女生来例假时,只要戴上这一个标记就可以不出操。女兵们对校方的这种做法意见很大,认为是歧视妇女,在她们的强烈要求下,后来学校终于同意女生摘掉了红袖章。

电影《大浪淘沙》:军校女生刘芬的原型,原来出自黄埔军校女生队

黄埔军校女生队合影

军校对女生队的要求非常严格。早上五点半军号一响,学员们就得马上起床穿衣和梳洗。至出操列队完毕,仅有10分钟的时间。在饭堂里吃饭也要军事化,只要队长放下筷子,学生们必须立刻全体起立。学校为女生安排了文化课和军事课,文化课学习《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课程,军事训练则包括步操、射击和战场救护。这些女兵巾帼不让须眉,系统的学习让她们开了眼界,练就了一身的本领,为她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打下了基础。

二、投身革命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危急关头,中央军校全体同学编入了中央独立师,女生队被统一编入叶挺政治连,随同部队开赴保卫武昌的前线。全副武装的女生队员沿途露宿山头,和男兵一样吃苦耐劳。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她们粘贴标语,勇敢地投入了抢救伤员和战地宣传的工作。女学员谢冰莹在途中写下的《从军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斗争的残酷。

电影《大浪淘沙》:军校女生刘芬的原型,原来出自黄埔军校女生队

粘贴标语的军校女生

三、黄埔军校的女中豪杰

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后,很多女兵们成为了红军女战士,接受了革命血与火的洗礼。黄埔军校女生队是中国妇女解放的一个典型范例,涌现出了赵一曼、胡兰畦、谢冰莹、宋绮云等一大批巾帼英雄。

抗日英雄赵一曼,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军作战中负伤被俘后英勇就义。“美女少将”胡兰畦,这个以时尚俏女郎身份登上过《良友》画报封面的美女,曾在德国因参与反日集会被纳粹关进监狱,这段经历还被她写成了报告文学《在德国女牢中》。1939年夏,共产党员胡兰畦来到陪都重庆,从事对国民党将领进行策反的“潜伏”工作,期间还被国民党授予少将军衔。

电影《大浪淘沙》:军校女生刘芬的原型,原来出自黄埔军校女生队

胡兰畦


电影《大浪淘沙》:军校女生刘芬的原型,原来出自黄埔军校女生队

谢冰莹


电影《大浪淘沙》:军校女生刘芬的原型,原来出自黄埔军校女生队

赵一曼


黄埔军校的女生,在战争的磨炼中,巾帼不让须眉,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的解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