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區(港)建設進行時:“闖海”情結在“創業”中延續

中新社海口4月13日電 題:海南自貿區(港)建設進行時:“闖海”情結在 “創業””中延續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尹海明 王子謙 王曉斌

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兩年來,從政府官員、項目建設者、創業者到基層從業者,海南各界民眾熱議“自貿區(港)”的同時,投身新一輪開放、建設,“闖海”情結在“創業”中延續。

“城小二”的幸運感

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工作人員自稱“城小二”。他們借用中國古代酒館跑堂夥計的稱謂,以表現親近、勤勉的服務態度。

擁有工學博士學位的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長鐘聲是“城小二”之一。“80後”鐘聲就讀研究生期間來三亞做實驗項目,被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熱情淳樸的民風及人才引進政策所吸引,落戶三亞。

一年多前履新崖州灣科技城,鐘聲說“倍感榮幸與壓力”。近70平方公里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是承接自貿港政策的“先行者”,涵蓋深海科技城、南繁科技城、科教城、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等多個板塊,當前正處在起步階段,工作重心是招商引智。

“我們不是簡單開發一片土地、建設一座新城、實現多少GDP。”建設一座科研新城,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效。鐘聲認為,在國家創新能力體系上是否佔有一席之地、對海南高新技術產業能否有牽引帶動作用,是科技城成功與否的標準。鐘聲稱自己沒趕上1988年海南建省熱潮,但仍是幸運人。

“老煉化”的新使命

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南煉化百萬噸乙烯項目施工正忙,項目施工管理部副經理朱鑫森是2004年到海南煉化的建廠工程師,2006年9月海南煉化竣工投產,洋浦在石化產業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如今我與海南煉化開始了再一次共同成長。”2018年海南自貿區(港)建設開始,海南煉化開工建設總投資280多億元的百萬噸乙烯項目。朱鑫森負責施工管理部工作,責任重大。

朱鑫森說,洋浦的營商環境日益優化,政府辦事效率越來越高,推動入駐企業更好發展。希望洋浦形成更加開放高效的產業園區,以乙烯為煉化龍頭,下游產業加快配套,夯實更厚重的工業基礎。

創業者的機遇感

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管得住”是“放得開”的前提。海南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被稱為智能“防火牆”,是海南自貿(區)港風險防範與管控的關鍵一環。

三亞海蘭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環島近海雷達網”是該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海南近海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撐。

該公司董事長王一博介紹,公司是專注于海洋信息化領域的創新型企業,近年來,隨著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步伐,將業務擴展至全國沿海多個省份。目前,該公司的“近海雷達綜合監控系統”已覆蓋海南、廣東、福建、浙江、山東、遼寧等主要沿海省份,形成“全國一張網”,廣泛服務於各地海洋漁業、海洋環境、海上搜救、港口海運、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區保護等領域的政府及商業機構。

王一博表示,海南建設自貿港,未來將在多個領域特別是信息化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這倒逼企業在技術上要做得更加精進。

導購員的獲得感

今年30歲的王慶玉是一名海口機場免稅店的導購員,負責一家世界知名香化產品的銷售。六年工作經歷“拓展了我對世界香化行業的認知。”

細心的她體會到中國消費者對世界中高端香化品需求的變化:近幾年,消費者年齡跨度越來越大,購買力越來越強。尤其近年專程飛來海南逛免稅店的島外消費者越來越多。而隨著海南本島居民免稅購物額度和次數限制的放寬,海南本地購買力顯著提升,出島到免稅店“打卡”成為習慣。離島免稅購物成為海南旅遊的“金字招牌”。

她認為,隨著海南自貿區(港)的建設,很多外來企業進駐,國內外人才來海南,讓本地年青人獲得更多機會,同時也感覺到壓力。“良性競爭能推動青年人不斷以國際化標準提升個人能力,更好地服務家鄉發展。”(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