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每個人心裡都開著善與惡的雙生花

1981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了一部25分鐘時長的動畫片《九色鹿》,改編自敦煌壁畫《鹿王本生》故事畫贊。"鹿王本生"是說釋迦牟尼前生是九色鹿王時經歷的事情,講述了一個普度眾生與善惡因果的故事。

這部動畫採用了敦煌壁畫的形式,從人物形象到用色,處處表現出一種異域風情,具有中國古代佛教繪畫的風格。弄蛇人忘恩負義後的醜惡嘴臉,和九色鹿安詳的神態和神聖的威懾力,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剛一播出,就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該片先後獲得 1985年的水墨動畫片製作工藝國家文化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1986年的加拿大漢彌爾頓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在這部片子裡,鹿王九色鹿其實是釋迦牟尼的化身,傳說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脫,後來成了"佛"。在這部動畫片中,導演利用“對比”這一手法,深刻而隱晦的揭示了人的三重弱點:貪婪、自私、虛榮, 給人以深深的警示和啟發。

《九色鹿》:每個人心裡都開著善與惡的雙生花

01、對比一:九色鹿的樂於助人與黃鶯的明哲保身

森林中有一隻神奇的九色鹿,她頭上罩著聖潔的九色光環,皮毛上有漂亮的九色圖案。九色鹿心地善良,法力無邊,她總是幫助遇到困難的動物,把它們帶到豐茂富足的地方,過上平靜的生活。

看到波斯商人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迷路時,九色鹿為他們指點了方向,黃鶯得知此事後,埋怨九色鹿做事草率,它擔心手拿刀槍的波斯商人會把九色鹿的故事說出去,給九色鹿帶來危險。九色鹿卻認為,人總是有良心的。

在我看來,九色鹿的樂於助人和黃鶯的明哲保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現實生活中,樂於助人的人總是要比明哲保身的人遭受更多的非議。是這些人不知道明哲保身才是明智的做法嗎?我看未必。

羅素曾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明哲保身固然可以省去很多麻煩,卻偏離了自己的本心。假若每次對別人伸出援手時,都要清清楚楚的列個一二三四五,那麼就是世人的悲哀了。

在這裡,九色鹿還隱喻著一種佛教教義裡的大慈悲心。這種大慈悲心促使九色鹿不計較回報,只遵循本我的意識去行動,種下善因。

《九色鹿》:每個人心裡都開著善與惡的雙生花

02、對比二:捕蛇人獲救後的誓言與背信時的虛偽

九色鹿救下落水的捕蛇人。驚魂未定的捕蛇人在得救後頻頻向九色鹿叩頭,感激地說:“謝謝你的救命之恩。我對天起誓,永做你的奴僕,為你尋草覓食,終身受你的驅使……”

九色鹿卻並不挾恩圖報,只是催他快回家與親人團聚。並囑咐他不要向任何人洩露自己的住處。

捕蛇人信誓旦旦地說:“恩人請放心,如果背信棄義,就讓我渾身長瘡,嘴裡流膿!”說完,千恩萬謝地走了。

在我看來,捕蛇人此時對九色鹿的感恩是真實的,可信的,他為得到九色鹿的幫助死裡逃生而充滿了感激,願意為它做奴僕,終身受驅使。

這種反應是人的正常反應。當我們在困境中得到別人的幫助時,最先湧起的一定是感激。殺人如麻的惡人尚且懂得有恩報恩,恩怨分明。捕蛇人能出此言,實在可以理解。

《九色鹿》:每個人心裡都開著善與惡的雙生花

波斯商人拜見國王時,果然如黃鶯所擔心的,講了他們在荒漠中遇見九色鹿,得到神鹿幫助的奇遇,王后聽到,執意要用九色鹿的鹿皮做衣裳。國王開始並不同意,王后尋死覓活,終於讓國王妥協,同意張貼布告,說捕到九色鹿者封官重賞。

捕蛇人看到佈告,覺得自己的造化來了,但又想到自己曾經發過重誓,有些猶豫,然而,內心的貪慾掩蓋了良知,他見利忘義向國王告密,國王出重兵圍捕九色鹿。黃鶯得知國王來圍捕,告訴了九色鹿,讓她有了防備。

遍地尋不著九色鹿,捕蛇人假裝落水呼救,善良的九色鹿認為不能見死不救,聞聲趕來,陷入包圍。伊索說:“貪婪是許多禍事的原因。”

在我看來,捕蛇人前恭而後據的改變,並非毫無原因,這個惡因就是貪婪。正是貪婪,讓捕蛇人泯滅了良知。佈告貼出來時,有很多人在看,有個小孩高聲喊:“給我多少錢我也不會去告發九色鹿的。”捕蛇人卻被官封一縣,黃金滿碗迷住了眼,在猶豫過後,惡向膽邊生,認為九色鹿既然善良,就該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貢獻出生命。

何其可悲,何其短見。貪婪的背後是無可避免的自私。感激的誓言言猶在耳,卻已經想著在榨乾恩人的所有價值。短短的對比,將捕蛇人人性的醜陋暴露無遺。

《九色鹿》:每個人心裡都開著善與惡的雙生花

03、對比三: 國王的短視與王后的虛榮

聽波斯商人談到九色鹿後,王后做了一個夢,夢見各種神仙神獸,而自己穿上了九色鹿皮製作的衣服,彷彿也成了天上的仙人。醒來後,王后開始悶悶不樂,向國王提出捉住九色鹿的要求。國王開始雖還能勉強拒絕,最後卻在王后的尋死覓活中敗下陣來。

在我看來,國王的短視與王后的虛榮才是造成九色鹿被傷害的真正惡因,而捕蛇人的背信棄義,不過是這惡因糾纏出的另一條延續。莎士比亞說的好:“愛好虛榮的人,把一件富麗的外衣遮掩著一件醜陋的內衣。”以王后的虛榮為因,國王的短視和權力為引索,捕蛇人的背信棄義為推手,才促成了九色鹿的失望和離開。

《九色鹿》:每個人心裡都開著善與惡的雙生花

04、觀影之後,我的思考

在《九色鹿》這部影片的最後,守候的武士們萬箭齊發。誰知九色鹿發出神光,利箭都被化為灰燼。九色鹿向眾人揭露了捕蛇人忘恩負義的醜惡行為,國王深為不安。捕蛇人嚇得膽顫心驚,連連後退,跌進深潭淹死,惡人終究得到應有的懲罰。九色鹿也飄然遠去。

縱觀整部影片,種善因的九色鹿並沒有因此身陷囹圄,而種惡果的捕蛇人也為自己的背信棄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九色鹿》給我帶來了以下兩點思考。

①佛教裡的因果輪迴,是為了勸人向善。

九色鹿的善,是出於菩薩心的大慈悲,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它愛這世上每個生靈,看到了人間的善,也深知人性的惡。羅曼·羅蘭曾說:“人最可貴之處在於看透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 ”

而在我看來,看透人性的惡後仍舊博愛眾生,這才是最可貴的慈悲之心。佛教教義裡認為種善因得善果,善惡有報,究其本質,也無非是為了勸人向善。就像影片裡的捕蛇人,沒有落得好下場,一方面警示了世人需要反省自己平時是否貪慾過重,另一方面也是在規勸我們向著善靠攏。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外如是。

《九色鹿》:每個人心裡都開著善與惡的雙生花

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頭九色鹿,也藏著一個捕蛇人

這個世界上,人是最複雜的生物,沒有之一。在我看來,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天使,也藏著一個魔鬼;都住著一頭悲天憫人的九色鹿,也藏著一個居心叵測的捕蛇人。

那些悲天憫人的同情心和博愛心,就是我們心中的善念幻化成的九色鹿,而那些不好的貪嗔痴、憎惡恨,就是我們的惡念交織成的捕蛇人。

貪婪、自私、喜歡抱怨、虛榮……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難以忽視的弱點,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和自己人性上的弱點作鬥爭,剋制貪念,抱朴守一。

結語:

人之初,性本善。《九色鹿》這部短片,藉著隱喻和對比,為觀眾講了普度眾生,也告訴了我們善惡因果。願你能守初心,戒貪慾,長存善念,讓心裡的九色鹿始終鮮活,福報常候。

歡迎關注 ,每一個不曾讀書或者觀影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