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的東西真的都是窮人買不起富人不要系列嗎?

宜家的東西體現在兩處無形中,即設計和服務;


宜家的東西真的都是窮人買不起富人不要系列嗎?

一圖看全文

這兩樣東西是有無限附加值的,認可的能給予自己願意付出的一切,不認可的權當看不到,由於是無形的,人們才會時常忽略;

而問題中的描述“窮人買不起富人不要”就典型的將宜家給平均了,宜家的產品有多個系列多種產品線,就以椅子來說從59-2999都有,以宜家店面位置能覆蓋的區域內不存在買不起的人群吧,至於看不上2999的很明確不是宜家的目標人群,很明顯超出討論範圍了。

火藥味在濃些:如真是窮人買不起富人不要,那宜家逐年上漲的營業額從何而來,又如何每年在國內不斷的買地擴張,宜家的慈善業務還沒覆蓋國內呢。

話說回來,在宜家的消費看似買產品其實是買的服務設計,產品只是最終的載體;


設計

· 那我們為什麼總在忽略設計呢?

生活水平

根據最新一年的統計北京的人均月薪已經接近9k了,但房租和月供佔其中幾成大夥心知肚明,總收入決定了其生活支出;在生活支出中有多少又能撥給對設計的享用呢?

同比在國外發達地區,設計費佔有項目總造價的10%,人比人,沒法比,這就很應“歐美以宜家為下限,國內以宜家為上限”這話了。

設計水平差距

翻開國內幾個主流的獨立設計品牌,仔細看看就能得出總有和經典有些相似的情況,這中間就出在個人履歷及社會風氣等影響,追求速度或難以跳脫等也是差距的來源。這還是比較好的品牌,和宜家同價的要麼粗劣仿製要麼設計就是個笑話;

施工(製造)的差距

有些很好的東西人們僅限於能看到概念圖紙一類,並找不到實物,亦或模仿品已經喪失其神韻,日子一久人們也就習慣將就了。將將就成為日常,這就是製造最該背的鍋。

最後就是審美了

這點就更加一言難盡了,不能否認當前的教育體系功果豐碩,但偏偏審美差距甚遠,這個遠遠不是乙方能對甲方完成教育的的;

在這幾點的因素下,設計不涉就稀鬆平常了。

· 那宜家的產品設計又體現在何處呢?

在腦圖中雖然將美觀和實用分開但二者是不分家的,只是根據不同的產品,二者佔的權重不同;

以美觀為主打:宜家會和一些知名品牌做聯名設計產品,如和hay的合作;

以實用為主線:格拉登 托盤桌、魁思伯 儲物桌、富洛塔 凳、福爾瑪 落地燈/ 閱讀燈、拉斯克 手推車等;


宜家的東西真的都是窮人買不起富人不要系列嗎?


平板包裝,在運輸上可以做到說前無古人了,提升了運輸業超高的效率且大幅降低成本;

宜家的產品處在一個大的地域風格內,跨界搭配靈活性很高,很少有要必須湊齊一套才好看的產品,而縱觀其他品牌,自身風格很強,不湊齊一套就很明顯的割裂感。

宜家的東西真的都是窮人買不起富人不要系列嗎?


· 產品對生活的探觸

宜家每年發佈的《生活指南》別說對日常用戶也對設計從業者也有不少啟迪,用戶置身其中對各個空間皆有明確感知,各種觸及下體驗很深刻,反觀其他品牌的樣板間,突出的無一不是高端、大氣、昂貴...如果只把宜家當成比材料(實木刨花板)、純粹的傢俱商都很偏頗;

宜家的東西真的都是窮人買不起富人不要系列嗎?


服務

· 同類服務業為什麼差?

同類服務業流動性真的很高,而流動性越高企業培訓(企業培訓也愈加艱難)後展現的企業文化就越低,員工無法提升服務技能得到的尊重和薪酬也就越低,從業者依據自己的眼力對用戶置之不理或過度熱情讓用戶真的很尷尬;如此惡性循環也就驗證了“都是同行襯托的好”。

· 宜家服務好在哪?

沒有時時圍在身邊的Waiter,但服務顧客的區域卻很多;

宜家從招聘到培訓流程是極為健全,包括不限於後期的晉升機制(職業規劃及天花板不在此討論範圍),從根本來說員工是存在尊嚴的且有向上的目標,同時對服務的認知也是足夠的;

記錄、測量這種基礎又很容易忘記帶紙筆尺的情況不要太多,宜家鉛筆、表單、軟尺隨處可見;

安裝說明以圖畫為主,詳細、簡明、易懂;

全產品平板包裝搬運不要太方便;

品質計劃:5-25年不等的更換計劃(吐槽質量不好的加點錢用有品質計劃的,不合適拿著單子換就是,然後平均到每年的花費是多少,是否真的很貴);

當然還有很多,不一一羅列;

· 產業鏈整合

iphone至去年才開始支持無線充電,而宜家至16年就將無線充電集成到桌面和檯燈中同時還配備了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殼;

宜家的東西真的都是窮人買不起富人不要系列嗎?


櫥櫃的液壓五金件德國的居高不下,國產的水平還有待提升,而相關被宜家整合後的五金也和德國相當;

拉出式掛衣杆,瞅著眼饞,X寶小門小戶售後不好說,衝著宜家售後也能放心買起;

宜家的東西真的都是窮人買不起富人不要系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