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清平樂》由侯鴻亮製片,是正午陽光出品的2020開年大劇。該劇以北宋為背景,講述了一代明君宋仁宗在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上平衡各方權力的故事。自開播以來,該劇豆瓣評分高達8.2,其場景考究、構圖嚴謹,隨便一截就是一幅畫,收到不少網友好評。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故事的開篇就從宋仁宗的後媽、親媽切入,撕開帝王家庭裡的複雜親情。宋仁宗名義上的母親是太后——劉娥,然而親媽卻是太后當年的婢女李蘭蕙,如今被安置去為先帝守陵墓。

大宋“後媽”是如何捍衛地位,維繫親子關係,為自己洗去“惡毒後媽”的汙名標籤呢?接下來我為大家一一分析。

以曲筆之式,重構“後媽”形象

自古以來,無論是在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中,後媽都被貼上了“惡毒、狠心、無情”的負面標籤。白雪公主裡的皇后,是拿著紅蘋果去毒害公主的魔女,灰姑娘的後媽不讓灰姑娘穿漂亮的衣服,罰她沒日沒夜的工作。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而《清平樂》以劉娥的角色,對後媽形象進行了重構。

劉太后本身出身低微,為蜀地孤女,嫁給了銀匠龔美,但是卻被趙恆相中。等趙恆即位之後,劉娥被接入宮中,她聰慧溫柔,博覽群書,才貌雙全,趙恆對她頗為寵愛,很快封為一品德妃子。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劉娥並無子嗣,其他嬪妃所誕皇子,也無故夭折。劉娥身邊的婢女李蘭蕙卻為皇帝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趙禎,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

但是因為李蘭蕙身份卑微,不適合提拔做皇后,且兩宮不能並立。趙恆想出了“狸貓換太子”之計,對外宣佈趙禎是劉娥誕下的皇子,冊封劉娥為修儀。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宋史》記載:“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之”。54歲的宋真宗趙恆病逝,而趙禎此時只有11歲,對社稷全然不懂,趙氏江山岌岌可危,趙恆在去世前把培養趙禎的任務交給了劉娥。

對於所有人來說,心裡都是極為排斥“後媽”,只認“親媽”的,劉娥被迫處於這一尷尬位置,而且還身兼培養未來皇帝、穩固趙式江山的重任。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清平樂》中劉娥代表了宮廷中的女權形象,趙禎及朝廷臣子們對她極力反對,稱其為“武則天”,劉娥以“無為之為”巧妙撕掉了群臣們貼在她身上的負面標籤。

劉娥雖然沒有子嗣,但是卻能懂得兒子與母親之間永遠無法分割的血緣關係。她沒有下令殺害趙禎的親生母親,也沒有直接去幹預趙禎對親生母親的追思,反而苦心教育了趙禎“治大國,如烹小鮮”之道。

劇中劉娥出現的鏡頭並不多,多數是借他人之口中來描述她是如何“勤政為民、勵志圖靜”,以“曲筆”的方式來重新解構後媽形象。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曲筆原本是指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而在電視劇中,則是以配角的一言一行,來巧妙勾勒出中主角的形象。

在第一集中,趙禎從宮中傳聞中得知自己的親生母親,執意要去先帝陵墓見自己的母親李妃。如果兩人就此相見,劉娥很有可能就會被揭露“借腹生子”,但是她並沒有去阻止,反而派了趙禎的老師——宴殊去化解。

雖然這一危機,劉娥沒有出面,但是卻借宴殊之口對趙禎講出了“為人天子,須謹言慎行”的道理,側面體現劉娥的“後媽智慧”,避免了直接衝突。

女強人的處世之道:以服人之德,得他人之敬

有一集中,皇后郭氏向劉娥哭訴,趙禎對她頗為冷淡,且已經多日沒有來看她。後宮中的妃子,唯一的希望就是皇上的寵幸。劉娥從一個民女爬到皇太后的位置,深知其中艱辛。

她對郭氏說:“沒有誰能時時開心,誰沒有憤懣難抑之。以得他人之懼,先有攝人之能;以得他人之敬,先有服人之德。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在社會中,女性承擔了多種角色。在家庭中,你可能是要撫養兒女的媽媽,孝敬父母公婆的後輩,在職場,你是承擔業績的女主管,是兢兢業業的普通職員。如何在多種角色中找到平衡之道呢?

對劉娥來說,這件事可能更復雜。她嫁過兩次,兩任老公都去世了,她是沒有人可以依賴的寡婦,還是被兒子怨恨的後媽,更是群臣眼裡奪權的“武則天”。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她是如何平衡多種角色的呢?首先,她有“攝人之能”,先帝還在位時,就離不開她的輔佐,因為她通曉歷史,能夠為先帝排憂解難,史書曾這樣記載劉太后:

“後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帝每巡幸,必以從。”

也就是說,她的才能,並不比那些宰相、將軍差,地方發生災難,她能夠想出應對之道,讓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為何劉太后一直垂簾聽政,而群臣一直害怕她,不敢把她趕下來的原因。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其次,她有服人之德。司馬光在《上皇太后疏》中記載:

“章獻明肅皇太后保護聖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於趙氏實有大功。”

各類史書對劉太后都是讚揚大於批評,因為她以服人之德,提拔賢人,主持公道,並且以身作則。在劇中,劉娥雖然是太后,卻主動學習養蠶之道,並且讓天下婦女都學習養蠶、紡織,促進女性勞動,提升資源的利用。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做女人難,做後媽的女人更加難。劉娥在位時,聽到趙禎的生母李蘭蕙要去世了,立馬將其封為李宸妃,並且將其厚葬。後來,宮中有人傳言,是劉太后把李蘭蕙毒死的,為了查明真相,趙禎開棺驗屍,卻發現自己的生母躺在棺材中被水銀養護中,而且還穿著皇太后的旗袍。

至此真相大白,劉娥的一片苦心被理解,趙禎學會了為君之道,而她也完成了老公交代的責任,終於兩袖清風的離開了,無愧於任何人。“惡毒後媽”的標籤,在無形中被撕去。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記得大學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說:“要做事,先做人。”

在現實生活中,為何有些人一路被提拔至高管,而有些人卻始終平庸呢?兩者差距,就在“做人”二字上。

把他人需求放在第一位,獲得他人的信賴;把一碗水端平,做事清清白白,不留下怨恨;被他人侮辱、潑髒水,更加要冷靜對待,因為身正不怕影子歪。

要想有一番成就,須得學會劉太后的為人之道。


《清平樂》:看宋朝的武則天,如何撕掉“惡毒後媽”負面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