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農民生活現狀引隱憂

近年來,全國各地湧現出不少“兩棲”農民,他們既能享受到城鎮建設的新成果,又不失掉農業生產老本行,形成一種新的潮流。

但與此同時,“兩棲”農民也引發了一些新挑戰:人口流動帶來“空殼村”,加劇農村人才短缺;部分夫妻因兩地分居影響感情,導致離婚現象增多;生活成本增加等,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問題。

兩棲”農民生活現狀引隱憂

三類“兩棲”農民,你屬於哪一類?

和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不一樣,也有別於長期漂泊在一二線城市的農民,“兩棲”農民經常穿梭於城鄉之間,離土不離鄉。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白天在農村務工,晚上回城裡居住。

第二類,農忙時回村務農,其他時間長期在縣城打工。

第三類,妻子在縣城陪讀,負責孩子飲食起居,丈夫在村裡種地、照顧老人。

“兩棲”生活帶來新難題!

“兩棲”農民在城鄉間幸福穿行,享受著社會發展成果。但調查中也發現了一些新情況。

城鄉“兩棲”農民增多,導致“空殼村”增多,鄉村振興面臨人才短板。記者採訪了黑龍江省16個縣(市區)的部分鄉村發現,人口外流現象日益嚴重。

塔河縣開庫康鄉上地營子村緊鄰黑龍江,原先30多戶的村屯,如今只有70歲的老人王鳳萍留守,老人時常還駕著小船去江面下網捕魚。開庫康鄉鄉長周瑞峰說,全鄉1500餘人,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而且留守的多是老人,成了“空殼村”。

一些基層幹部表示,由於人口外流,尤其是未婚年輕女性的大量外流,一方面導致鄉村振興人才短缺,許多村屯成為空巢老人的聚集地,老人的贍養問題突出;另一方面導致婚育人口性別比例嚴重失調,部分村屯難見婚育年齡的女性,出現一些大齡未婚男青年“成家難”現象。

記者調查還發現,在陪讀的“兩棲”農民中,因為夫妻兩地分居,導致離婚,單親、無親孩子增多,給農村穩定、社會和諧帶來不利影響。

兩棲”農民生活現狀引隱憂

此外,“兩棲”生活還給並不富裕的農民帶來新負擔。呼瑪縣北疆鄉北疆村老黨員石蘭華前幾年也過著陪讀生活。“當時我們租的平房,冬天窗戶都漏風結冰,點兩個爐子溫度也上不來,得蓋兩床厚被子。”石蘭華吃了不少苦,還落下關節炎的毛病,都是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條件。

記者調查瞭解到,由於部分村屯生源逐年減少,很多農村地區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學網點佈局,撤併了部分學校,直接影響農村子女的就學,進城讀書加重了這些“兩棲”家庭的教育支出。

如何讓“兩棲”農民更幸福?

城鄉“兩棲”農民既是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也為鄉村振興提出了一個新課題。採訪中,有專家向記者表示,要與時俱進地拿出新辦法、新舉措,切實規劃好農村工作,解決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問題,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讓“兩棲”農民享受更多城鄉發展成果。

一是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城鄉“兩棲”農民的後顧之憂。

隨著人口的大量外流,不少農村成為“空殼村”,留守的多是老人。老年人的贍養問題,不僅是家庭問題,也成為影響穩定、和諧的社會問題。基層幹部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減小個人承擔比例,解決後顧之憂。

二是給予“兩棲”農民更多關注和幫扶。一些地方幹部建議,調動所在社區、高校等力量,重點關注這一群體。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對這一群體的心理疏導,解決實際生活困難,豐富他們的業餘文化生活,防止“兩棲”生活引發離婚現象增多等更多社會問題。同時,加大教育投入,減輕這部分人教育支出負擔。

三是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壯大縣域經濟,為“兩棲”農民提供更多收入來源。專家建議,可依託地區綠色農業優勢,打造生態高效安全農業經濟帶。大力扶持特色優勢加工業,重點扶持具備一定規模、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產業鏈長、市場競爭力強的特色加工製造產業項目。同時依託各地自然景觀、文化遺產、民族風情等旅遊資源,大力開發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旅遊項目,給“兩棲”農民提供更多在縣城就業的機會。

​對於“兩棲”生活,你是怎樣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