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宜秀區大橋街道聖埠社區:折翼天使的藍天

安徽網安慶消息 “感謝共產黨幫我們解決了這麼大的困難,否則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生活下去。”陳梓卓母親說道。當向其父母問起對扶貧工作可滿意時,她的母親豎起了大拇指笑著答“滿意,非常滿意!現在再次見到陳梓卓,她的眼神不再黯淡,她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陳梓卓,安慶市宜秀區大橋街道聖埠社區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僅9歲的她不僅患有先天心臟病還患有貳級智力殘疾。家中還有60多歲的兩位老人,2013年家庭人均收入僅只有1150元。這樣的家庭條件對於小陳梓卓無非是一場噩耗,她的母親也常常晚上偷偷的以淚洗面,初次見陳梓卓,她的眼神黯淡,聲音渾濁,行為笨拙,你聽不懂她的咿呀語調,看不懂她比劃的手勢,你看不到她的未來,甚至不忍心想象她的未來,她在她自己的世界裡,迷失了方向。但她的笑容仍然明淨,像那清晨初升的太陽散下的一縷溫熱的陽光,讓人心疼,讓人不忍,在學校中經常受到同學們的冷落和歧視,很少能享受到同學的關愛,這些情況會使她表現出一種防衛的姿態,自卑心理突出。這些病態的心理,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

聖埠社區夏書記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夏書記多次深入陳梓卓的家中,向其父母提出“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智障的特殊性對孩子寵愛、保護,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進行進行生活的基本技能訓練,也不要採取忽冷忽熱的態度,對孩子進行懲罰、冷漠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多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並幫其尋找特教學校,使陳梓卓有了適合她的良好校園環境。聖埠社居委也幫其家庭申請各項扶貧政策,使其家庭不再被貧窮所拖累,享受有線電視免費看政策,使其生活更添色彩,享受“351”“180”健康扶貧政策協助家庭醫生與其簽約,使其家庭人員的健康有所保障幫陳梓卓申請殘疾學生教育助學金,還幫其買了個書包,使她能夠安安心心地完成自己的學業。

智殘兒童,一個特殊的群體,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一般,殘缺缺同樣富有價值。智障兒童生活在社會的角落裡,是容易被忽視的弱勢群體,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大家的幫助和關愛,而“智障兒童”更應該得到這些,而不是鄙視的目光,那些鄙視漸漸使智殘兒童形成了對周圍的一切不安、恐懼、無助的心理,智障兒童渴望得到大家關愛、愛護、鼓勵,社會的關愛能化作和煦的陽光,溫暖智障兒童孤寂的心靈,掃去他們內心中的陰霾。(楊超 周徐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