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龍蝦季,再說周蝦米

由於從小就與小龍蝦結下了不解之緣,人送外號“周蝦米”的周遠均,搖身一變,由“蝦米”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蝦王”。

談起如何養殖小龍蝦,我們的“蝦王”那時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也很樂意將自己的經驗與別人分享,毫無保留,這也是他一貫的性格,為人耿直,甚是豪爽。

伴隨著冷淡杯的盛行,小龍蝦作為冷淡杯的特色美食,帶來了巨大的消費需求,有消費就會有生產,許多盲目跟風的養殖者,有的血本無歸,有的在慘淡經營,收效甚微,為了讓更多的小龍蝦養殖者得到收益,我們的故事主人公周遠均講了他的養蝦經驗。

據蝦王周遠均講,“小龍蝦,過去到處都是,我們一般人都認為好養得很,其實不然,養殖還是很有技巧的。”

“蝦多蝦少,看水草,要想蝦養好,先得種水草”。

在我們的周蝦王的眼裡,水草是養好小龍蝦的關鍵環節,一定要抓好。為什麼養蝦先養草呢?

周蝦王說,“蝦是甲殼類動物,生長過程中,要脫幾次殼,每次脫殼,都是一次生與死的考驗。剛脫殼的小龍蝦十分脆弱,極易受到攻擊而死亡。”

“另外,種植一定的水草,可以為小龍蝦脫殼提供飼料來源,促進小龍蝦生長,減少大小個體間的相互殘殺。”

“種植水草,還可以淨化水質,增加溶氧”。

說著說著,周蝦王從田裡逮起一隻小龍蝦說,

“你看,我的龍蝦之所以好賣,一是顏色好,你看這個色澤多純正,亮麗;二是肉頭飽滿,肉多。”

在農產品相對豐富的今天,好的產品才會受到市場歡迎,我們的生產者一定要講科技、講質量,要真正的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不然,資金拖入了,汗水也流了,可最後不是生產不出來產品,就是產品不被市場接受,留了汗水還留淚水。

汗水、淚水,本質一樣,都有一股淡淡的鹽味,都是水和鹽分構成,都是體內分泌物。但淚水,是人們都不喜歡的。在當前返鄉創業熱潮中,我們很多的農民工懷揣夢想,回鄉創業;我衷心地希望我們返鄉創業的人兒,再創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