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 冯云山派人到附近各县去发展组织,建立活动点!

当时,方圆五百里的紫荆山,分散居住着六千多汉、壮、瑶族农民,其中多数是从广东迁来的客家人。 因为地少山多,不少山民以“种山烧炭”为业。 冯云山先到了紫荆山的古林社,“举目无亲,典借无路”。3但他为了宣传真道、组织群众,不怕这些暂时的困难。 他放下了塾师的架子,挑泥担土,割禾打谷,做苦工糊口。 一年多的劳动, 使他结识了不少纯朴的贫苦农民。大约在一八四五年秋,经人介绍,冯云山到大冲村曾玉珍家教书。 据说曾玉珍的母亲是杨秀清的姐辈,通过交往,冯云山在这里熟悉了杨秀清。 无论是做工或当塾师,冯云山都一心宣传拜上帝会的宗旨。 他经常走村串寨,教导世人“走向生命不朽之路”,当地汉、 壮、瑶各族农民亲切称他为“冯云伯”。为了激励自己,冯云山在书房门前贴出一副对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 ”这是多么雄伟的抱负!

洪秀全、 冯云山派人到附近各县去发展组织,建立活动点!

冯云山的热情和才智在和贫苦农民的结合中,得到充分发挥。 “同拜上帝,共食天禄”的号召,给沉睡的紫荆山区带来了新的气象。 《天情道理书》说: “南王··宣传真道援救天下兄弟姊妹,日侍天王左右,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难,去国离乡,抛妻弃子, 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三年间,在冯云山周围团聚了二千多信徒,有的是全家全族受洗礼入教的。

洪秀全、 冯云山派人到附近各县去发展组织,建立活动点!

洪秀全到紫荆山后,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冯云山共同建立了拜上帝会的总机关,制订《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例如会员集会礼拜有赞美上帝诗, 入会受洗有悔罪奏章,朝起夜睡有拜上帝祈祷文, 吃饭有感谢文,其他如灾病、 喜庆、丧葬、生日、满月、迎亲、嫁娶等都有祭告上帝奏章。 《十款天条》的内容是: “崇拜皇上帝,不拜邪神, 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七目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孝顺父母,不好杀人害人,不好奸邪淫乱,不好偷窃劫抢,不好讲谎话, 不好起贪心”。这些宗教仪式和条规, 平时是会员的生活准则,起义时就成为革命纪律,具有重要的革命实践意义。

洪秀全、 冯云山又派人到附近各县去发展组织,建立活动点。贵县、平南、藤县、武宣、象州、博白、陆川以及广东信宜等地的汉、壮、瑶等族人民,纷纷参加拜上帝会。 紫荆山成了革命的摇篮。

洪秀全、 冯云山派人到附近各县去发展组织,建立活动点!

十月,为了鼓舞群众的“诛妖”勇气,洪秀全带冯云山等往象州捣毁甘王庙。相传“甘王”是杀母、贪暴淫乱的凶神,象州人怕它作怪降祸,祭祀非常虔敬。 洪秀全宣布甘王十大罪状,举起竹杖击毁神像。这个可恨而又可怕的凶神被打倒,皇上帝在群众的心目里,自然成为有威而又有德的真神了。因此,反对封建神权的斗争,其实质是阶级斗争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拜上帝会是在阶级斗争的现实中壮大的,越来越多的劳动群众参加到拜上帝会里来,更赋予拜上帝会以鲜明的生动的政治内容。 拜上帝会从破坏神坛庙宇,到与地主团练冲突,形势变化很快。十二月,地主团练头子王作新以冯云山“不从清朝法律”为罪名,逮捕冯云山,押送官府。拜上帝群众卢六等前往途中拦截,经过激烈搏斗,终于把冯云山抢救出来。一八四八年一月,地头蛇王作新再度把冯云山、卢六抓走,转解桂平监狱。

冯云山利用坐牢时机,创作一部新历法一一后来“天历”的来源,充分表现出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卢六被折磨死在狱中,为表彰其献身革命, 太平天国奠都天京后,特追封他为嘏王。为了营救冯云山等人出狱, 拜上帝会群众“科炭”捐献以买通官吏; 洪秀全急回广东准备投书上告。 这时,地方劣绅乘机捣乱,散布流言蜚语,加上疫病流行,人心惶惶。面对危急形势,贫农出身的杨秀清、萧朝贵挺身而出,目称天父,天兄“附身显圣”,发布号令,宣传“真道”,批判“鬼路”。它的作用和后果来看,一方面团结了会众,坚持斗争;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杨,萧的地位,埋伏下后来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不断纠纷的一个因素。

洪秀全、 冯云山派人到附近各县去发展组织,建立活动点!

冯云山坐了九个月牢狱,在会友营救下一八四八年十月被判以“无业游民” 递解原籍。 押送的两个差役,途中受到冯云山的革命启导,决然释放, 并弃暗投明, 跟随冯云山回桂平参加了拜上帝会。冯云山回到紫荆山后,得知洪秀全已赴广州,于是,他赶往家乡寻找洪秀全。 大约在这时, 洪秀全宣布《太平天日》神话, 正式赋予自己以神的地位, 一一-救世真主。到一八四九年七月,他们一同重返紫荆山根据地,受到“会众兄弟热烈欢迎”,预示着更大革命风暴的来临。

洪秀全、 冯云山派人到附近各县去发展组织,建立活动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