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国王的演讲》是汤姆·霍珀执导,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主演的英国电影。获得2010年度十佳影片(第19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第68届美国金球奖,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第3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等多个奖项。

影片主要讲的是:英国王子约克公爵从记事起就有结巴的毛病,在公众场合几乎无法开口,为此苦恼不已。在妻子的帮助下他遇到了良师益友般的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罗格,在莱昂纳尔的帮助下,他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在父亲乔治五世去世后,兄长爱德华八世为了和结过两次婚的辛普森夫人成亲而选择退位后,约克公爵迎难而上,成为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讲话,鼓舞了面临二战的英国军民。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可能对于“国王”这两个字具有天生的敬畏感与距离感,觉得皇亲贵族的生活离我们小老百姓太遥远了。看过电影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所谓“国王”,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奋斗史对于我们来说亦有许多启示意义。

基于《国王的演讲》的故事情节,我们谈谈从国王克服结巴的过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国王的演讲》)

从全局来看

我们本可以掌握90%的人生

影片一开始,约克公爵在伦敦温布利举行的帝国博览会致闭幕词。密密麻麻的听众,满心期待的看着约克公爵,然而,他们没有等到约克公爵口中吐露慷慨激昂的言语,只听到了他们的王子支支吾吾不成语句。观众们失望的转过头,人群中约克公爵的妻子伊丽莎白难过的流下了眼泪。影片镜头的快速切换,我们甚至可以猜测,这次的演讲并没有完成。

而在电影的结尾,已成为国王的约克公爵(乔治六世)通过无线电波向全国的军民发表圣诞演讲,这次的演讲观众相比于第一次更多。但此时的他相比于电影的开头,已经是天壤之别,说话很流畅,只有微小的瑕疵,整个人也从容自信了不少。演讲过后,国王获得大家一致好评与热烈的掌声。

两次演讲形成鲜明对比。

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约克公爵)

整个影片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约克公爵身上的缺陷——结巴、不敢公众发言所展开。如同主人公一样,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缺陷,这些缺陷由各种因素造成。许多人会因为这些缺陷陷入不良的情绪,正如约克公爵一开始也是对自己有点自暴自弃,对深爱的妻子直言要放弃治疗。但是从最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困扰约克公爵的缺陷最终被他克服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即:

“生活中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对于约克公爵来说,自幼结巴的毛病就是他所无法掌控的”10%“,这和他所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出生与环境无法随心意所变化,约克公爵能掌握的是他对自己“结巴”这件事的态度,这就是他能掌控的90%。影片中间的大部分过程其实就是讲的约克公爵如何努力掌控他能控制的90%。

总之,从电影全局来看,约克公爵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了能控制的90%,让自己的人生没有因为那10%而失控。这也是我们能通过这部电影学到最有价值的一点启示:

我们本可以掌握自己90%的人生。

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约克公爵的第一次演讲并不成功)

那么,约克公爵是如何把握这90%的机会呢?这个过程又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从影片的过程中找答案。

乔韩窗口理论——认识自我是掌握人生主动权的第一步

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约瑟夫.鲁夫特和哈灵顿.英厄姆)提出了关于自我认识的“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有四个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

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乔韩窗口理论)

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人是有很多面的,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认知也是不完全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中有一句话:“如果你不去了解自己的话,就不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约克公爵最初在接受莱昂纳尔治疗时,很容易发脾气,就像一个刺猬,丧失了治疗的信心。莱昂纳尔一直以朋友的姿态倾听他内心的不安与无奈,耐心地引导他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多次对话后,约克公爵才卸下自己的伪装,吐露自己并不是天生的结巴,而是因为自小严苛的家教、对父亲的害怕、哥哥的嘲笑以及乳母的欺负给小时候的他留下的阴影,这些外在的因素导致了他的结巴。揭露内心深处的想法后,约克公爵松了一口气。

心理学上认为,孩童时期所有的痛苦经历都掩埋在无意识的自我中。这次对话之后,约克公爵才真正和自己的内心对上了话,对莱昂纳尔的治疗方法信任度明显提高,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假如约克公爵一直不审视自己,莱昂纳尔就很难对症下药,而且他自己也会很容易否定自己,将口吃归结于自己的无能,无法正视自己口吃的缺陷。认识和接纳自己,是掌握人生主动权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认识自有三种基本方法:

  • A.自我剖析法:对自我的动机与行为的审视与反思
  • B.比较法: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从而认识自己
  • C.求助他人法: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建议认识自己

当然,这三种方法,也可以混合使用,约克公爵认识自己就经历了“自我剖析”和“求助他人”。

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约克公爵和莱昂纳尔)

分苹果理论——掌握人生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

在约克公爵身边有两个人对于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二是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

在接受御医的治疗没有效果后,约克公爵恼怒下决定再也不提治疗的话。伊丽莎白依然拖关系私下找医生,劝解约克公爵再试一试。没有伊丽莎白,约克公爵就不会遇到莱昂纳尔,也就错过了一个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在约克公爵无数个想要放弃自己的时候,伊丽莎白的爱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

莱昂纳尔对于约克公爵来说,既是良医又是益友。从见面之初,莱昂纳尔就知道约克公爵的王子身份,但他坚持叫他的名字“博迪”——只有家人会这样称呼约克公爵。在约克公爵因为治疗没有达到效果而想着放弃时,莱昂纳尔会用温和的方式劝解;在约克公爵内心不能认同自己是国王时,会用激将法激怒他喊出的“我是你的国王”,让他真正接受自己是国王的事实。

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约克公爵和妻子伊丽莎白)

我们常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在这社会上行走,总会与人有交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自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做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呢?

俞敏洪提过一个“分苹果理论”:

你有六个苹果,把另五个给别人吃,因为别人吃了你那个苹果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会给你一个,你得到的水果总量可能不会增加,还是6个水果,但你的生命的丰富性成倍增加。你可以尝到不同味道,看到不同颜色的水果。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在六个人之间进行人与人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能力一旦确立,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

从“分苹果理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得到他人帮助的秘密——资源交换,互助共赢。当我们想要获得别人的帮助时,不妨先列清单:

  • 1.我有哪些资源(比如物品,金钱,人脉,主意,满足他人情绪上的需求等等)
  • 2.对方需要哪些资源
  • 3.我可以为对方提供哪些资源

清楚了这些,再有诚意地请求别人的帮助,成功率会更大。

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分苹果理论,你学会了吗?)

行动,是掌握人生的关键

除了妻子伊丽莎白和莱昂纳尔的帮助,约克公爵自身努力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对于约克公爵来说,口吃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痛。面对治疗无望,他嘴上说着放弃,却还是跟着妻子去尝试见医生,哪怕这个医生是个澳洲平民。莱昂纳尔给他的治疗方法是他所没接触过的,在地上滚,听音乐录音,面对窗子讲话等这些做法,他都跟着做。为了治疗,勇敢地面对心灵上沉疴已久的伤疤。如果说伊丽莎白和莱昂纳尔的帮助是锦上添花,那他自身的行动力才是他能够掌握人生的关键。

德国哲学家约翰.菲希特说:“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

如何让自己成为行动上的巨人呢?这里给大家推荐两种方法:多巴胺控制法博弈论控制法

  • 多巴胺控制法

科学研究表明:当人类完成某项工作或者困难时,即体验成功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会让人产生愉悦感。而为了“再次感受这种愉悦的感觉”,大脑会增强对该行为的学习兴趣,这种倾向被称为“强化学习”。

简单理解就是,某项行动获得成功时,大脑在“多巴胺”的刺激下会主动去持续这项行动。基于这个科学理论,《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提出了“多巴胺控制法”来帮助我们更好行动,具体步骤如下:

  • step1.自我暗示

法国药剂师埃米尔·库埃在售药中偶然发现心理暗示的重要作用,在一名顾客的纠缠下,他将过期的药物卖给了顾客,但令人意外的是,过几天该顾客真的痊愈了。对此,库埃提出“库埃疗法”:“ 通过人内心强大的心理暗示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和麻烦,是一种不依赖外力外物的自我修复方法”《国王的演讲》主人公约克公爵的原型艾伯特王子就是库埃疗法的患者之一。

当我们准备行动时,就可以往好的想法暗示自己,比如“这件事很简单”、“我一定可以做成功”等。通过暗示给自己做事的信心,让自己状态更好。

  • step2.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

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后,小目标更容易达成,这样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能积累到一次成功的经验,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有种愉悦感,就更容易做的持续行动。

电影中莱昂纳尔对约克公爵的治疗也是循序渐进的,先引导他面对自己内心的自卑,再通过各种项目放松和训练其心态,最后用激将法迫使他突破自己的“自卑情结"。如果一开始就下猛药,强制让约克公爵摆脱自卑变得自信是很难的。

  • step3.促进多巴胺分泌

广泛分布着大脑皮质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是最重要的奖励机制神经系统。接收到预期奖励的信号时,“伏隔核”(accumbens nucleus)通过增加多巴胺的分泌来进行反馈。当大脑察觉“可能发生大事件”时,无论事件好坏,为了保护自己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因此,我们变得干劲十足。

这段话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多巴胺的分泌可以让我们更加有干劲。所以,我们只要采用合适的方式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就能让自己行动起来更带劲。一般来说,提高多巴胺水平好的方法有享受运动、冥想、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听音乐、做新鲜的事等等。

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三步学会“多巴胺控制法”)

  • 博弈论控制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曾提出一个电椅思想实验:

让一个人坐在一个通电的椅子上,坐上去的人会很痛苦,但是椅子前有个按钮可以让电流中断。实验规则是:如果前5分钟内按下按钮,那他就需要以后每天到实验室在椅子上痛苦30分钟;如果五分钟内没有按下按钮,休息一下后,再坚持25分钟,就从此可以不再来了;如果后面那25分钟没有坚持下来,那他明天依然需要来,直到他能一口气忍受30分钟的痛苦。

在这个实验中,前五分钟按下按钮的人是意志力薄弱的,一口气能坚持30分钟的是意志力很坚定的,但是我们绝大部分的人是处于这两者之间。那我们想要控制自己坚持30分钟,有什么办法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找另一个人帮你绑住手。

但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能保证别人时刻在我们身边的,那就需要我们用“一个自己”来管理“另一个自己”。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脑海中有多个自己,有个懒惰的自己不想干活,还有个勤快的自己想要上进。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多个人,一个积极的“管理者”与一个消极的“被管理者”,让他们之间博弈,这就是博弈论控制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来增强“管理者”的能量,比如读书增长知识、与优秀的人看齐、培养一些好习惯等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减少“被管理者”的主动权。如果你总是因为追剧而耽误学习,就可以把手机里娱乐的app换成学习的app;如果你总想睡懒觉,就可以闹钟调早一点。让好玩的事情不容易开始,让应该做的事情容易开始,坚持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让自己来管理自己,掌握人生行动的节奏。

从《国王的演讲》谈“费斯汀格法则”

(博弈论管理法:一个自己管理另一个自己)

总结一下:

《国王的演讲》通过一位国王的蜕变史,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人生有10%我们是不可以掌控的,但我们可以努力把握住另外的90%,从而掌握人生的主动权。通过分析国王的克服结巴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掌握人生的三点启示:

  • 认识自我与接纳自我是掌握人生主动权的第一步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掌握人生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 行动,是掌握人生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