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解放初期,百業待興,為活躍廣大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和提高精神文明素質,濰坊市人民政府先後在市區內籌資新建了三處影劇院。分別是1950年底在城裡文廟處的《新華影劇院》,1954年在南關西市場的《和平劇場》,1954年底在東關葉挺街的《人民劇院》。

濰坊人民劇院

濰坊人民劇院坐落在東關葉挺街(東風東街)中段偏東處路北,佔地約2350平方米,坐北朝南,正對著路南是豬市口子街,此街口西邊是一座禮拜堂,後改為百貨商店,街東邊是一口鑄鐵壓水井,井邊有一棵大國槐樹,據說民國時期這裡是一座廟宇。人民劇院大門緊挨著葉挺街的路邊,拾級而上七八層臺階,就是劇院三個並列的檢票大門,大門兩側各有一個大大的玻璃櫥窗,用來張貼海報和宣傳畫。大門上方橫書四個約兩米見方蒼勁有力的大字《人民劇院》。是由當時濰坊市著名的書法家、後任濰坊市中醫院第一任副院長郭谷石先生所書。

進入大門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休閒廳,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間耳屋,左邊是售票處,售票窗口在劇場外面葉挺街上,右邊是員工休息處。休閒廳北邊有兩個大門,分別是單號和雙號座入口,進入劇院內就是觀眾席,分樓上樓下兩層,共有約1270個座位,座椅初建時是後面有擱板的木製聯椅,後來改為可摺疊沙發式單人座椅。穿過觀眾席順著有下坡度的走廊就到了北邊的演出舞臺,偌大的舞臺全是用優質木板鋪就,上面覆蓋地毯。舞臺後面是一排演員用的化妝間,化妝間東西兩邊各有一個門,分別通往劇場辦公室與工作間,後面的中間有一個後門,推開後門是一個兩米多深很大的四方形院落,院落最北邊是一排小平房,專供來此演出劇團的演職員工住宿休息之用,後來改建為二層小樓,從後窗向北望去,可以看到水面遼闊碩大的後葦灣。寬闊的院落是演員們練功和練聲的地方。

劇院東西兩邊是南北狹長的院子,院子的南邊都有大門通往葉挺街,以備散場時疏散觀眾和為劇團往北邊的舞臺運送器材道具用。東邊院子設有男女露天廁所,西邊院子建有四米多高的院牆,牆外邊是一條很深的衚衕,衚衕再往西是葉挺街小學,後改為東風二小。此衚衕從葉挺街一直延伸到接近劇院的舞臺處,衚衕雖長,但因東邊是劇院西牆,沒有住戶,只有西邊三四戶人家。因緊挨著劇院舞臺,在衚衕深處就能夠清晰的聽到劇院裡面的鑼鼓聲、器樂聲和演唱聲,除了看不到,不亞於在劇院裡面前幾排聽戲的效果。

當年新華影劇院以放映電影為主,人民劇院與和平劇場以演出戲曲為主。在沒有劇團演出時也放映電影。若論演唱戲曲的音響效果,人民劇院是濰坊市當時最好的劇院,不但周圍牆壁作了音效處理,聽劇院的老員工介紹,在舞臺的下方還擺放了十幾口大缸,用來增強音響效果。演員在舞臺上演唱,不像現在都戴著胸麥,過去全憑著演員在舞臺上用原聲演唱,演唱聲音卻能灌滿全場,每個角落都能聽的清清楚楚,而且一點噪雜聲也沒有。直到文革初期才開始在舞臺的邊沿擺放幾個矮矮的麥克風用來擴音,增加音響效果。現在更是先進,每個演員的胸前都掛一個微型麥克風。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著名京劇文武女老生徐韻聲先生飾演劉秀。(↑)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徐韻聲老師(前)與弟子王曉玲(後左)、劉建平(後右)合影(↑)1972年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濰坊市京劇團第一任團長胡廷煥老師(↑)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著名青衣王再萍老師飾演《霸王別姬》中的虞姬(↑)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著名青衣王再萍老師飾演紅娘(↑)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著名京劇演員常萬仁、王再萍夫婦與弟子,京劇兒童隊武旦演員申希美合影(↑)1964年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濰坊的京劇演出

解放初期,濰坊市主要有大同、永樂兩大京劇團,1958年8月兩個劇團合併組建了濰坊市京劇團,由胡廷煥任團長,寧順來、黃銀髮、徐韻聲任副團長,1959年春濰縣勝利京劇團併入濰坊京劇團,常萬仁王再萍夫婦、明毓璋等著名京劇演員也加入進來,壯大了濰坊京劇團。濰坊市為了繁榮活躍文化娛樂活動和培養京劇後繼人才,由市政府文化科主辦,統一在濰坊市中小學招收了58名十歲左右的兒童,於1960年5月8日在城裡大十字口處,老市總工會舉辦了京劇兒童學員隊,由徐韻聲、譚資九、楊魁武、李芳筠、張繼厚、楊培厚等京劇名家任老師,聘請著名京劇名家常靠武生歷慧良、裘派花臉方榮翔、京昆名家白玉昆等老師適時授課。從京劇的唱唸做打,器樂學習等各種基本功教練,經過四年多的刻苦學習和錘鍊,於1964年8月畢業36名學員,同年10月進入濰坊京劇團,成為正式的京劇演員。1965年初濰坊京劇團排演了現代京劇《蘆蕩火種》,到各縣市及部隊慰問演出,引起了巨大轟動和好評如潮,是當時山東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首演革命現代京劇的院團,該戲後來改名為《沙家浜》。1965年12月27日因濰坊市縣市分家,濰坊京劇團改為濰縣京劇團,1964年京劇兒童隊畢業的大多數演員也到了濰縣京劇團。濰坊市區內只保留了昌濰京劇團。當年昌濰京劇團有著名京劇演員楊洪德(五齡童)、楊建中(小麟童)、朱錦雲、李雲秋等等,濰縣京劇團有著名京劇演員徐韻聲、胡廷煥、王再萍、常萬仁、明毓璋、王漢林、陳洪貞、張洪聲等等。兩個劇團輪流在人民劇院演出,獲得了廣大市民的踴躍觀看和讚賞。當時演出的劇目有《秦香蓮》、《紅娘》、《玉堂春》、《鳳還巢》、《十五貫》等傳統戲,還有新編京劇《三升官》、《黎明的河邊》等,其中《三升官》還獲得了山東省戲曲多項大獎。文武女老生徐韻聲老師解放前已是津浦、膠濟鐵路沿線的名角。解放後一直擔任濰坊京劇團後改為濰縣京劇團的業務副團長,她嗓音渾厚嘹亮,韻味十足,是濰坊京劇團的臺柱子,是舞臺上的核心和靈魂,深得觀眾的喜愛。胡廷煥老師雖說擔任京劇團團長,但在繁忙的工作業務外也經常出演不同的角色,都扮演的活靈活現,異常逼真,曾經參演《玉堂春》《十五貫》《鳳還巢》等劇目。青衣演員王再萍飾演秦香蓮、蘇三等角色,把不同的人物扮演的恰到好處。名角常萬仁飾演《十五貫》中的婁阿鼠,更是出彩叫絕。老生演員王漢林在《鳳還巢》中飾演大小姐,在《十五貫》中飾演況鍾,不管是扮演老生還是丑角,都扮演的活靈活現非常精彩。當年的演出是場場爆滿,盛極一時,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極大的繁榮活躍了廣大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精神文明素質水平。

當年還經常有外地的京劇名角來濰演出。每當有名角來濰必到人民劇院演出,這時劇院的員工孔祥林老先生會提前一天書寫海報,他是當時濰坊知名的書法大家,他的字體清秀雋永,寫的海報就像書法作品一樣。還有譚佔興老先生也是知名的書法家,並且是與陳天才齊名的象棋大師,也負責書寫海報。然後由胡老到各街巷顯眼處張貼演出海報,海報上寫有明天演出的劇目,名角的名字和飾演的角色,以及售票時間、價格等。那時人民劇院負責人是李文翰先生,他待人和善,極有人緣,但對工作卻是認真負責,要求嚴格,一絲不苟。劇院檢票的有李洪義李老、侯勇侯老、杜老、丁老等,還有賣票的葛女士、王憲梅女士等都是工作認真,嚴於律己的員工。再加上那個年代的社會風氣純正,沒有走後門,託關係的現象,也沒有逃票的。所以老戲迷們會心安理得在第二天早晨天剛矇矇亮,早早的就在劇院外面售票處,排成長長的隊伍等侯買票。買到票的高高興興只等著晚飯後到劇院看戲,而沒買到票的超級老戲迷,在萬般無奈下只得晚上到劇院西邊衚衕深處,與舞臺臨近處聽戲,多的時候有二三十個老戲迷坐在馬紮上,跟著戲中的唱腔在腿上打著節拍,並且小聲哼唱著,還不時互相之間評論哪個角色唱的精彩,唱的到位,那個興奮勁絕不亞於在劇院裡面親眼看演出。深衚衕裡沒有燈光,遇到漆黑的夜晚,幾個戲迷抽著煙,在黑暗中菸頭一明一滅,不知內情的人進入衚衕著實嚇一跳。這也是當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初期,一切文化娛樂活動全部禁止,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傳統戲曲一律禁止演出並且深入批判。各個地方劇團無戲曲可演,人民劇院也改為了批判大毒草電影的場所。那時劇院白天晚上輪換放映《武訓傳》、《兵臨城下》、《林家鋪子》等所謂的毒草電影,由機關、工廠、學校組織觀看,接受教育。銀幕上放著電影,觀眾席下面安排了昌濰農校的兩個女同學,使用擴音器根據稿件結合電影故事情節進行宣講批判。後來,隨著運動的深入發展,毒草電影暫時不批判了,傳統戲曲還是不讓演,因此人民劇院閒置了很長一段時間,偶爾有的單位租賃作為開會的會場使用。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濰縣京劇團

1967年下半年濰縣京劇團選派老生演員陳吉平帶隊一行6人:花臉演員明毓璋、鼓師黃廷武、琴師張良君、武戲演員楊洪寅、韓建國赴北京觀摩學習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從北京回來後,配合全團演職員工排練,在《人民劇院》演出獲得了巨大轟動和成功。又陸續在人民劇院演出了《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海港》、《小保管上任》等現代京劇。濰縣京劇團的徐韻聲、胡廷煥、王再萍常萬仁夫婦、明毓璋、王漢林、陳洪貞、張洪聲、陳吉平等京劇名家,在解放前後和文革前已經是濰坊地區家喻戶曉的京劇名角,戲迷眾多,這次參演了現代京劇樣板戲,更是得心應手,表演精彩,觀者如潮。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1967年陳吉平帶隊赴北京觀摩學習,前排左起楊洪寅、韓建國,後排左起陳吉平、明毓璋、黃廷武、張良君。(↑)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陳吉平在《小保管上任中》飾演小保管爺爺,在1968年昌濰地區京劇匯演中獲得一等獎。(↑)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由老生演員陳吉平扮演楊子榮、李玉和、郭建光等革命英雄人物,他扮相英俊,唱唸做打樣樣精通,嗓音高亢嘹亮,字正腔圓,功底紮實,特別是演唱導板的段落時,他把高亢激昂、挺拔奮進的唱腔,表現的淋漓盡致,達到了戲劇的高潮,很好的展現了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遇到特殊拖腔的時候,他都是情緒飽滿,熱情奔放,一口氣把拖腔完整演唱的直衝雲霄。如:楊子榮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的“秋”字,“革命的智慧能勝天”的“天”字,還有李玉和唱段“狼心狗肺賊鳩山”的“山”字等,充分展現了革命英雄人物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每到此時,觀眾會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和叫好聲;著名大青衣王再萍老師扮演阿慶嫂、方海珍、柯湘等,她扮相端莊大方,唱腔委婉動聽,韻味十足,很好的表現了阿慶嫂的機智勇敢,方海珍的堅持原則,柯湘的大義凜然等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老旦演員張寧扮演李奶奶、沙奶奶等,她扮相老持穩重,嗓音純厚蒼勁,很好的詮釋了人物的形象內涵;青年演員鞠小蘇扮演李鐵梅,當時她還不滿20歲,扮相年輕漂亮,嗓音甜美圓潤並高亢嘹亮,把李鐵梅從活潑可愛的少女到嫉惡如仇成長為革命接班人的歷程,演繹的淋漓盡致,也很好的表演了小常寶等多個角色;青年花臉演員王恆信,他嗓音渾厚洪亮,文武雙全,把《智取威虎山》中的李勇奇扮演的出神入化,每當唱“早也盼晚也盼”的“羞愧難言”時,總是入情入理,以情帶唱,聲情並茂,以他純真憨厚的扮演,情牽全場,激情四射,引來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花臉演員明毓璋扮演座山雕、胡傳魁等,他嗓音寬厚洪亮,身材胖大魁梧,把東北深山老林裡的頑匪座山雕的狡詐、兇狠和草莽土匪胡傳魁的魯莽殘忍等表現的一覽無餘;名角常萬仁扮演的小爐匠,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其狡猾奸詐、猥瑣、恐懼、怕死的鬼臉;青年老生陳大奎扮演《海港》 中的小強,表演的活靈活現,非常生動;武生演員寧亞民扮演磨刀人等武功高強的角色,他武功超群,動作乾淨利索,瀟灑飄逸;武生演員鞠尊孝也是武功高強,曾經扮演過磨刀人等武功出眾,對打精彩的角色;武生演員楊洪寅在《智取威虎山》最後一場《會師百雞宴》中,他扮演土匪,在威虎廳中的混戰中,他急跑幾步憑空跳起,一個入被窩,腳在前,頭在後,在空中平躺著向一米半多高的座山雕座椅(暗道)逃去,說時遲那時快,楊子榮手起一槍,打中土匪,他不偏不倚兩腳正好插在椅背的空隔中身體仰躺在座椅上,此動作力度要恰到好處,過猛過緩都不行。還有在《沙家浜》中《解放》一場,翻越刁德一家兩米多高的後院牆時,別的演員都是360度團體空翻過牆,而楊洪寅扮演的新四軍戰士最後一個出場,就見他緊跑幾步,一個小翻躍起,在空中直體360度推手虎跳過牆,大車輪式翻過牆去,難度之高可想而知;還有武生演員韓建國扮演的四龍等武藝超群的角色,特別是他在《智取威虎山》第九場《急速出兵》一場中,他扮演的解放軍戰士最後一個出場,在大雪中連續翻小翻(後手翻)三十多個,在舞臺中央不足一米見方的地方上下翻動,遠看不像在翻動,就像一根麵條在上下扭動;還有陳洪貞、黃銀髮、郎豐華、李子述、張鳳英、於秀玲、郭澤訓等演員都很好的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還有琴師張繼厚、張良君,鼓師黃廷武、李國貴等眾多樂隊老師,他們託腔保調都是恰到好處,既不喧賓奪主,又不失伴奏風采,把演員的唱腔兜得嚴絲合縫。還經常在前奏或唱腔間隙加花填掛演奏京胡絕技。濰縣京劇團在人民劇院的精彩演出,給文革初期就停止了大部分文化娛樂活動,如飢似渴的濰坊市廣大市民送來了及時雨,使枯燥的文化娛樂生活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樣,讓觀眾得到了較高的藝術享受,贏得了觀眾的高聲喝彩和熱烈的掌聲,得到了廣大市民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後來,再看著名京劇名家參演拍攝的京劇樣板戲電影,雖說唱功作功都是頂尖水平,也許是先入為主和現場觀看效果突出的原因吧,怎麼也達不到當年觀看濰縣京劇團的演出,那種幾乎狂熱的現場氣氛。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導演張月崑老師飾演的武松(↑)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國家一級琴師張繼厚老師(↑)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濰縣京劇團在人民劇院,幾齣樣板戲輪換演出,場場爆滿,盛況空前,當時可謂一票難求。有的戲迷因為沒有買到票,或到劇院西邊的衚衕深處聽戲,或在劇院門口不捨離去,隱隱約約的聽劇院裡面的鑼鼓聲和演唱聲。當時人民劇院的負責人李文翰看到劇情已演過接近半場,還有二十幾個戲迷聚集在劇院門口不肯離去,看到他們那渴望的眼神和焦急的臉龐,就招呼他們可以免費進場觀看,叮囑他們只能在觀眾席兩邊和最後面站著看戲,並且不能大聲喧譁,妨礙觀眾看戲,戲迷們高興的一擁而入,然後輕手輕腳,大氣不出地各自找合適的地方站著看戲。從此後買不到票的忠實戲迷們就站在劇院門口,等著允許進場看後半部分的精彩演出。1968年底濰縣京劇團攜《智取威虎山》到青島市及北海艦隊療養院演出,也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反響,連演一個多月,場場爆滿 ,因人滿為患,只得限制購票,每人只限購5張票,當時正好是隆冬時節,好多市民不等明天就裹著大衣頂著嚴寒前去排隊等候購票。因連續趕場演出,陳吉平的嗓子有些不適,但戲票已超額售出,此時救場如救火,導演張月崑老師親自上場替演楊子榮,他原是大武生出身,用他那高超的武功,敏捷的身手和寬洪大嗓飾演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楊子榮,精彩的演出得到了島城市民的高度評價和熱烈歡迎。

1970年2月山東省文化局下達調演文件:在昌濰地區以陳吉平為主組成《海港》劇組為山東省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演出。濰縣京劇團抽調了昌濰京劇團的韓向東、王雷、昌樂京劇團的杜傑民、曹中棟等演員重新復排《海港》一劇,赴省積代會演出成功,受到入會代表和濟南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認可。省委省府領導曹甫南專門到後臺看望全體演職員並祝賀演出成功。第二天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方榮翔先生專門到演出駐地看望大家並提出了演出中的寶貴意見,祝賀演出圓滿成功。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1970年昌濰地區文化局責成濰縣京劇團的陳吉平,帶領全地區參加省革命現代京劇學習班的演員及名單赴省報道,與此同時濟南軍區政治部批准由楊得志司令員簽署的通知:陳吉平、鞠小蘇、楊洪寅、王雷、韓向東、王洪河的入伍通知書。成為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的成員。他們在更大更廣闊的舞臺上更有了發展前途和餘地。陳吉平在前衛京劇團演出劇目有《智取威虎山》、《海港》第六場、京劇摺子戲《審椅子》等。1979年陳吉平調入山東省京劇院,與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方榮翔先生合作演出劇目有全部《李逵》中的王林,《秦香蓮》中的王延齡。分團演出劇目有《東郭先生》、《除三害》、《大登殿》等。1986年陳吉平調入國家廣電系統青島電影電視攝製基地,就任總經理助理、基地副總經理、總經理兼影視大酒店總經理等職,直至退休。鞠小蘇女士通過自己的認真學習,刻苦努力,拜尚派名師尚長麟為師,從此技藝大進,京劇藝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斬獲了中國戲劇梅花獎等大獎,被譽為京劇界的“尚派一枝花”,成為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其他成員也都有了較好的發展成就,在各自的領域中創造了輝煌的成績。。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濰縣京劇團也因人員的調走,再加上京劇市場開始萎靡不振,沒有了原先的輝煌。1974年郎豐華接任團長,在他的帶領下,積極開拓市場,排演了多出戲曲。到廣大農村各鄉鎮基層及周邊城市演出,為廣大觀眾獻上了精彩的演出和服務,豐富了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恢復傳統戲曲的演出,劇團常演的劇目除了革命現代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龍江頌》、《紅雲崗》等,還演出了《甘露寺》、《玉堂春》、《勘玉釧》、《鳳還巢》、《盤絲洞》、《白水灘》、《寶蓮燈》、《小刀會》等傳統劇目。郎豐華團長也親臨舞臺飾演了孫悟空、趙雲、潘啟亮、方鐵軍等角色。導演張月崑老師積極配合支持郎豐華團長的工作,親自編寫劇本,編排上演了《桃李梅》、《春草闖堂》等多出觀眾喜聞樂見的新編歷史傳統劇目,為廣大觀眾奉獻了精彩的演出,得到了高度評價和認可。每到一處都是奔走相告,觀者如潮,掌聲叫好聲不絕入耳,極大的繁榮活躍了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濰縣人民政府為了京劇事業的繁榮繼承和發展,著力培養京劇後備人才,於1972年組織了京劇兒童學習班,招收了30餘名學員,由徐韻聲、楊魁武、楊玉堂、張雲霞、郎豐華、陳志方等任老師,從京劇的基本功學起,經過四年的刻苦學習,畢業後進入了濰縣京劇團,解決了濰縣京劇團後繼乏人的窘況。優秀學員劉建萍起初飾演李奶奶、沙奶奶等老旦角色,她渾厚蒼勁的嗓音和精湛的表演得到了觀眾的喜愛,後來她又憑藉著刀馬旦的功底飾演《小刀會》中的周秀英、《寶蓮燈》中的沉香等,她武功出眾,動作乾淨利落,出神入化的飾演了不同的角色;優秀學員於新科,他主攻花臉,剛畢業就飾演《智取威虎山》中的李勇奇,《沙家浜》中的劉副官等,不管是扮演什麼角色,都飾演的活靈活現,精彩到位。後來被青島京劇團招為演員,經過自己的刻苦學習和努力,成績斐然。現為山東省齊魯民族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副主席,山東省戲劇家協會會員,青島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青島市京味劇社團長,青島市業餘京劇團團長。他到現在還一直活躍在京劇舞臺上,為繼續傳承和弘揚京劇藝術,做著不懈的努力。1985年濰縣京劇團也撤銷了,人員分別下放到了機關工廠等單位,有的人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活躍了所在單位的文化娛樂活動。濰縣京劇團雖然撤銷了,但還有眾多當年的演員,現在仍然活躍在濰坊市各大京劇票友舞臺上,其中陳志方、丁玉珠、邢嚮明、王曉玲、劉建萍、劉清花、林琳、於淑珍、李道林、劉樂君、嚴如華、於瑞君、季執舜、郭秋萍等都是積極參與者,原團長郎豐華老師則在古稀之年發揮餘熱,為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帶動了民間京劇票友的積極性,繁榮活躍了濰坊市的京劇文化娛樂活動,提高了人們的精神文明素質水平。得到了廣大票友和市民的一致好評和擁戴。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郎豐華團長年輕時英俊瀟灑的軍人照。(↑)

改革開放後,濰坊人民劇院先後接待了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等知名院團的京劇名家來濰演出。1994年5月因舊城改造,東風東街拓寬,人民劇院被拆除了,完成了她近四十年的戲曲平臺之路。劇院後面的後葦灣也填平蓋起了居民樓,成為葦灣小區。在人民劇院原址向北新建了濰坊職工活動中心,後改為濰坊社保中心,社保中心搬走後,現在基本閒置。人民劇院雖然沒有了,但濰縣城的老戲迷們還是非常懷念當年在人民劇院看戲的場景,每當走過此處,就會駐足觀望一番,閉上眼睛,好像又回到了當年,耳畔又響起了鑼鼓聲和演唱聲,心內不免會有些憂傷,感慨萬千。

濰坊人民劇院,

群英齊聚匯演,

生旦淨醜全行,

老戲迷的想念。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原濰縣京劇團團長郎豐華先生的鼎力相助和支持,提供了詳盡的第一手資料。在這裡表示最真摯的感謝!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圖中標註紅圈為當年的人民劇院。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文革初期在人民劇場和東方紅大禮堂的服務證件。

文化濰坊:濰縣城往事——人民劇院

感謝陳景武老師的精美詩詞,為文章增光添彩。

注:有少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異議當即撤銷。

因記憶錯誤,開始寫的是《人民劇場》,經過郎豐華先生的幫助,終於有了真實的圖片,現改正為《人民劇院》,特此申明。——李新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