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神:驅除瘟疫除惡揚善的傳說

在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翟王鎮政府駐地西10華里,有一個村子叫雹泉廟。該村原名沙河姚,明萬曆年間,周圍村莊旱、澇、冰雹等災害頻發,村人姚大志在江南為官,回鄉時聚眾共議建一座雹泉神廟,以祈神靈保佑免受災害。

雹神:驅除瘟疫除惡揚善的傳說

廟宇壯觀。雹泉廟高大壯觀,廟基高5尺,大殿東西長約兩丈五尺,寬約一丈三尺;頂端殿脊,約一尺高;東西兩山上,殿脊是燒鑄龍形的材料組成,龍口大張,龍身上每隔一尺坐一隻活靈活現,形態逼真的蛤蟆狗。大殿分為三間,中間為雹神獨特的木雕彩像、身著朝服,雙手按在兩膝之上,面色青紫、凜然生威,三縷長鬚垂胸,呈坐狀,高一丈有餘。大殿東西兩間是雹神的一個大婆子,一個小婆子,皆盤腿而坐,黑髮粉面,身著彩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雹神:驅除瘟疫除惡揚善的傳說

護佑百姓。雹泉廟建成後的幾年裡,恰逢風調雨順,而且當地多年沒有受到冰雹危害。每逢大旱年份,舉行祭典儀式後,村民把雹泉神像抬出,到周圍村莊遊行,稱為“行雨”,相傳“行雨”儀式後幾天內必降甘霖,十分靈驗。當地民眾感激雹泉老爺的保佑之恩,紛紛到雹泉廟進香上供,廟宇香火甚旺,人氣十足,終日香火不斷,青煙嫋嫋。

雹神:驅除瘟疫除惡揚善的傳說

驅除瘟疫。到了明末的崇禎十六年(1643年),當地遭遇嚴重旱災,初夏又爆發肺鼠疫,有史料記載:“上天降災,瘟疫流行,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十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屍橫遍野,慘不忍睹。地方官員和百姓採取了許多防治措施,但收效甚微。無奈之下,百姓於農歷的六月六日午時三刻,自發組織盛大的祭祀活動,祈求雹神相助。說也奇怪,當日黃昏時分,只聽得天空雷聲轟鳴、閃電頻頻,並夾雜著陣陣霹靂,持續了大約一刻鐘時間。然後,雷電平息,瓢潑大雨下了半個時辰。大雨過後,天氣晴朗、酷熱頓消,不僅解除了旱情,而且大量的老鼠被水灌死。半月過後,瘟疫基本得到控制。

雹神:驅除瘟疫除惡揚善的傳說

懲治霸痞。神像為民間木雕高手所做,不但造型逼真,神態威嚴,而且在內部設置了機關,神像可以由坐姿變為站姿。相傳,一地痞無賴自知作惡多端,怕遭報應,到雹泉廟祈禱雹神保佑。他在上香禱告時,用手觸及神像膝蓋,神像突然自動站起,雹神怒目而視,把那潑皮活活嚇死了。

雹神:驅除瘟疫除惡揚善的傳說


廟會興盛。隨著燒香許願的人越來越多,逐步演變為三月十五廟會。每年三月十五,周圍四五十里地的百姓都來此趕會。廟會上產品琳琅滿目,買賣興旺,還有說書的、唱戲的、耍猴的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後來,沙河姚村以廟會為名改為雹泉廟。

雹神:驅除瘟疫除惡揚善的傳說

替天行道。農曆的三月十五正是初春季節,天氣較為溫暖,但有時會發生“倒春寒”。相傳在清朝末年,一年的三月十五廟會 ,早晨還是風和日麗,春風盪漾,暖意融融。中午時分,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氣溫驟然下降。由於趕會的人穿著單薄,多數被凍得瑟瑟發抖,其中有一對中年夫妻竟被凍死。後來人們傳說凍死的那對夫妻是因為虐待老母被雹神知道,以此施以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