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入門學《易經》:跳脫理論,結構化分析

近些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區域間不斷衝突,人類不斷的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這時候人們才發現,中華文化的魅力,其特有的思想正是解讀未來世界問題的關鍵所在。這也慢慢的興起了對古代中國學問的熱度,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易經》了。

帶你入門學《易經》:跳脫理論,結構化分析

但是《易經》的學習難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會望而卻步。如果做一個調查,從中國古代文獻中選出最難讀懂的書,我相信《易經》一定是位列其中的。這本作為中國文化起源的著作,不僅在古代有著令人嚮往的魅力,在今天同樣也有著指導我們生活、學習的意義。許多成功人士,都會將《易經》作為自己常讀的一個著作,這就更加激起了一股《易經》學習的熱度。但是究竟如何學習,確實很多人的一個重大難題。

帶你入門學《易經》:跳脫理論,結構化分析

歷來研究《易經》的人,無外乎通過“理、象、數”這三個方面去研究。其中的“理”就是它所包含的道理,“象”就是它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數”就是一個術數量化。就像一隻鉛筆,它能夠寫字,其中就包含了不少的理論,也就是“理”了,它的長短、大小、粗細、顏色就是它呈現給我們的“象”,這隻鉛筆能夠多長時間、長多少、粗多少這些就是它的“數”。

帶你入門學《易經》:跳脫理論,結構化分析

這三種理論,並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所以我們去學習和解讀《易經》的時候,就會經常用到這幾種理論。想要把這幾種理論一一研究透徹,也就算是易學大家了,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想要按照這幾種方法去學習《易經》的話,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帶你入門學《易經》:跳脫理論,結構化分析

這些基礎的理論,就像我們上學時的公式一樣。雖然簡潔的把理論闡述清楚了,但是真正用到算題的時候,真正用到的也並不是這種理論,而是各種練習後獲得的實例。這些實例也是那種理論的應用,但是卻更加的適用於我們解題。學習《易經》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先不急於理解理論,可以先試著學一些應用的基礎,初步瞭解了《易經》的意思,然後改深入的去深入,圖樂呵就圖樂呵。就像郭德綱說的那樣:“相聲還是先搞笑吧,不搞笑就真的搞笑了”。

帶你入門學《易經》:跳脫理論,結構化分析

讀過之前文章的應該知道了“行動、素質、態度”,以及“當位”、“有應”的意思及關係。其實想要零基礎入門《易經》,瞭解這幾種理論,就能夠入門的窺探下《易經》的秘密了。通過這些關係和卦辭,按照一種結構化、量化的方式去分析《易經》,就能夠快速的瞭解六十四卦的含義。如果感興趣的各位,可以關注下,未來我們會通過簡單的方法,一步步的解讀六十四卦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