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之王徐文荣:一个农民企业家如何打造出中国好莱坞?

横店之王徐文荣:一个农民企业家如何打造出中国好莱坞?

封面题图|徐文荣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2018 年,经历了 20 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影视行业遭遇「当头棒喝」。逃税、阴阳合同等一系列问题集中爆发,多年高歌猛进沉积的问题日渐凸显。在调整的过程中,众多影视公司因为融资难深陷寒冬,行业洗牌如秋风扫落叶。影视业的「避税天堂」霍尔果斯也迎来了资本大逃亡。

然而,我们回顾过去 20 年的中国影视业发展,有一个地方,比霍尔果斯更值得关注。它就是被誉为「中国好莱坞」的浙江横店。

众所周知,横店原是浙中的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抬头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荒,有女不嫁横店郎……」然而,如今的横店已变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约翰·麦柯蒂尔南在横店考察后当即发出惊叹:这里很像当年的好莱坞!

40 年来,从一无所有到翻天覆地,横店的一切都离不开「村支书」徐文荣的贡献。

横店之王徐文荣:一个农民企业家如何打造出中国好莱坞?

▲《我们的四十年》| 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


徐文荣生于忧患年代,长于患难之家。在他 3 岁的时候父母迫于生计,举家从东阳的北乡迁到横店。建国之后,徐文荣进入了县供销局,很快因业绩出色被提升为安文区的办公室副主任。但在那个「大放卫星」的年代,徐文荣不愿意说谎,就放弃了铁饭碗,回家务农。

1975 年, 40 岁的村支书徐文荣奉公社之命,创办了横店缫丝厂,其后又陆续进军磁性材料领域,带领全村致富。 1984 年,徐文荣极力要求政企分开,被当时一位乡党委副书记批评,「我们乡有个人,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一年后,横店升级为镇。

徐文荣在全国率先实行政企分开改革,对横店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徐文荣按照不同方式,把横店所有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了横店企业集团公司,吸收了全镇 70% 的劳动力。通过此举,徐文荣使横店企业完成了从分散经营到集中发展的跨越,实现了「分而合之」,做大了经济规模效益。集团成立后,针织、成衣、印染、磁性材料、电子工业等支柱产业纷纷崛起。到 1992 年时,徐文荣已带领横店集团取得年产值 6 亿元的成绩,他自己将这段创业历程比喻为「清水炸油条」——无中生有,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硬上。

上世纪 90 年代初,徐文荣开始关注文化娱乐产业,看西游记城、看无锡唐城,在全国跑来跑去考察,再后来,徐文荣突然说,我要在横店做文化产业,大家听后都吓了一跳。一位副省长对他说:你要做工业我们支持你,你这点文化做什么文化产业。

徐文荣并不以为意。当时中央电视台要拍水浒和三国,他找到台里问能不能在横店建一个拍摄基地。央视的人回复:横店在地图上都找不到,怎么会有人去拍电视?徐文荣发狠说,「我会做上去的!我将来要把你打倒!你的景点全部被我打倒!」

于是,横店集团开始建起了封神宫、中国神话荟萃园、赏月园等,一下子多了许多「村落」,还搞起了一个航空俱乐部,弄了几架小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

在外人眼中,徐文荣十分倔强,认定要做的事情谁说也拦不住。他坦言:没有这种农民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劲,我就不会异想天开,不能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

他自己也明确地告诉过记者,「我是农民。我不是文化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以他自己所说的,「我就是一条蚯蚓,也要从泥里钻出一条路来」的干劲,搞起了庞大的文化产业。

横店之王徐文荣:一个农民企业家如何打造出中国好莱坞?

▲《荆轲刺秦王》| 徐文荣为陈凯歌拍摄电影

而无偿投资兴建了秦王宫


人们的偏见对徐文荣不构成障碍,但影视城的生存与经营压力,却使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徐文荣的造城计划一直没有为他带来利润,横店真正「叩响」文化产业的扳机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1995 年底,著名导演谢晋为庆祝香港回归而筹拍《鸦片战争》,一直没有找到合适拍摄基地的他来到横店求见徐文荣。哪知徐文荣一脸茫然向谢晋问到,「你是干什么的?」后来,在旁人的提醒下,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大导演来了。

徐文荣和谢晋一拍即合, 120 支工程队在横店镇的一片荒岭上日夜奋战。仅过四个多月,一个占地 319 亩, 150 座各类建筑、总建筑面积 6 万多平方米的「 19 世纪南粤广州街」拍摄基地,呈现在剧组面前。随后尝到了甜头的徐文荣决定在「广州街」的右侧,再建一条「香港街」,来扩大影视基地的规模。

1998 年,徐文荣又为导演陈凯歌拍摄电影《荆轲刺秦王》而无偿投资兴建了气势磅礴的秦王宫。

此后,横店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建起了清明上河园、江南水乡、明清街、明清宫苑等多个影视拍摄基地,规模位居亚洲第一。

为此,美国影视界最权威的《好莱坞报道》杂志的记者特意来到横店实地走访,回国后刊发了一篇长报道,详细介绍了横店影视城。

2000 年,徐文荣大批量将东阳市甚至浙江省一些退休领导请到横店供起来,帮自己出谋划策。随即,横店影视城宣布,所有场景对影视剧拍摄免收场租。这一年,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徐文荣以 27 亿元的财富排在第 8 位。看到富豪榜的排名后,他立马请胡润到横店喝茶,告知将自己推上榜的「不合理性」。「横店是独一无二的社团经济,如果说计算横店的财富,绝对不止榜单上那么多,但如果说是个人,我绝对没有那么多钱。」

徐文荣并不把自己看做一个纯粹的商人和企业家。实际上,他把自己定位在一个社会企业家。因为他的带领,横店众多百姓受惠,许多人弃农经商。

他的理想是「四共」:共创、共有、共富、共享。他的风格就是认准了就偏执地坚持下去。

「农民绝对不能向城市里走,城市里接纳不了那么多的农民,让农民进城,不如在农村造城。中国 9 亿农民城市包容不下,农村城市化才是出路。」

徐文荣认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横店之王徐文荣:一个农民企业家如何打造出中国好莱坞?

▲《英雄》| 绝大多数演员都在横店拍过戏


如何把逐渐扩大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多光顾横店的影视明星等这些稀缺的资源利用起来,日渐成为了横店人案头上的主要功课。在广告宣传的同时,横店集团内部也在整合旅游资源,将影视拍摄基地、景区旅游、宾馆饭店、餐饮服务等旅游资源整合到一块,于 2001 年,成立了浙江影视旅业有限公司。

「只要你不懒,赚钱的机会遍地都是。出租房屋、当群众演员、做演员游客的生意……村里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几乎都上过镜头。」

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成立国家第一个影视产业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对于入驻企业,国家和地方政府联合推出多项优惠政策。随即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一大批影视制作实体落户横店。

这个常住人口只有 9 万人的小镇,随处可见舞刀弄枪,梳着辫子的群众演员,「横漂」一度达到几万人。

从谢晋、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等大批导演,到巩俐、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赵薇、范冰冰等明星,吃这碗饭的人几乎都在横店拍过戏。而且有许多的娱乐新闻就发生在他们所居住的这个镇上。

如张曼玉和梁朝伟俩人骑自行车逛横店;澳门女明星李菲身怀绝技谁都不敢同她过夜;横店一个晚上动员了 500 个人剃光头……

横店之王徐文荣:一个农民企业家如何打造出中国好莱坞?

▲ 横店集团重建的圆明园一角


2008 年,当徐文荣将其重建圆明园的计划和盘托出时,这个横店集团的创始人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有人骂他「商业炒作」,有人骂他「劳民伤财」,还有人骂他是「商人沾满铜臭味的破坏。」面对漫天飞舞的非议与愤怒徐文荣豪言:你骂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我照样吃饭,照样睡觉,我自己拿钱重建圆明园有什么错?

当年,人们为是否在横店建设第二个「故宫」而争论不体时,徐文荣早已不声不响地干了起来。推土机和挖机轰鸣着将荒坡夷为平地,将山谷填为平川。随着徐文荣的影视城和旅游基地拔地而起,争议声渐渐平息了。

安迪·格鲁夫曾言,「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徐文荣的所有标签中,农民,小学文化,文化产业,社团经济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实际上,如果他有一顶帽子的话,颇为时髦的「山寨」最恰当不过了。

横店,就是一个山寨出来的新地标。横店的成就,印证了一个通俗的道理: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做到极致。

2017 年元旦开始,占地 7000 余亩,总投资 300 亿元新建的圆明新园秋苑和冬苑正式对公众开放。按照徐文荣的设想, 8 年以后当圆明新园生意到最高峰时,门票一年甚至可以赚到 100 亿元,这样一来,不仅能迅速收回成本,还可以带动很多其他的行业,帮助居民就业致富。

今天的横店集团已成为一家拥有 5 万名员工、 5 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 700 亿元的中国大型民营企业。

横店也因此被誉为「亚洲影视梦工厂」, 1000 家影视公司、 600 多家艺人工作室注册在这里,累计拍摄影视作品 2000 部,接待游客突破 1 亿人次。

那么,徐文荣凭什么将无锡、涿州、镇北堡等悉数影视城甩在后边?他总结了四个方面:专业化服务、规模化发展、自主化经营、产业化拓展。这其中特别是专业化服务是最重要的保障:横店构建起了涵盖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演员经纪等生产性服务产业链,打造出了高效率、低成本的产业发展平台。

造梦、追梦、圆梦,在这位耄耋老者眼中,梦想永远在路上。「我不怕,我就是从风头浪尖过来的!搞文化,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横店镇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


横店之王徐文荣:一个农民企业家如何打造出中国好莱坞?

▲《射雕英雄传》| 徐文荣把金庸的小说全看完了


自从 2001 年将横店集团交给儿子徐永安后,徐文荣将办公室搬到了独立于横店集团的委员会。「我这一生不迷信,也不会找人算命,但我知道自己是劳碌命。我每天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晚上常常做梦,昨天晚上睡不着,又打了安眠针。」

「很多人说我是现代企业家。可我自己很清楚,在我的现代思想意识里面,是夹杂着许多传统文化色彩的。这也许是我们出道的那个时代打上的烙印,也许是个人思维习惯的作用。」

在建造秦王宫时,为了解决炸药渗水的爆破难题,他们想出了用避孕套包住炸药的土办法,挺管用,以至于附近四个县的避孕套都脱销了。建造大佛寺时,有人以「搞封建迷信」的名义反对,徐文荣灵机一动,把法制教育融进了景点设计中。

徐文荣就是这样一个不愿意受成规约束控制的人,就像血糖高的他总爱贪糖吃一样。

「牛是一根绳,人是一个名。」徐文荣用这句当地俗话来解释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动机。十年前,他打算出一本传记,乘兴拟了几个标题——苦难的童年、风雨中的青年、奋斗的中年、成功以及伤感的暮年。

闲暇时,徐文荣喜欢看武侠小说,金庸的全看完了,梁羽生的看了三分之一,最不爱看《西游记》,认为有些是乱来的。

有趣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风靡之时,东阳民间把「南帝」绰号冠在了徐文荣的头上。他听后哈哈大笑:做好事这点我们相似,可我没有小老婆啊!

企业家们好,我司联合国内上百家天使和风投机构寻找项目股权投融资合作。

1:农业(种植、养殖、养老)重点关注。 2: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

3:连锁餐饮、商贸、化妆品业。 4:互联网、物联网、APP行业。

5:医疗设备、生物医药、健康行业。 6:文化、教育产业。

7:商业、旅游、矿产、地产 8:创新型传统行业。

9:汽车产业链。 10:高利润、高成长性及国家支持等


横店之王徐文荣:一个农民企业家如何打造出中国好莱坞?

  • 2019年营业额500万以上!
  • 合作对象是企业最大股东,非决策人勿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