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張橋鎮實施“一村萬樹”工程 打造生態鄉鎮

近年來,柘城縣張橋鎮在春季國土綠化工作中,通過開展“一村萬樹”工程,打造美麗大花園、生態新張橋。

張木堂村位於張橋鎮最南部,與周口市鹿邑縣交界。每年三、四月份,張木堂村300餘畝果園裡梨花、杏花競相綻放,吸引兩地居民爭相前來遊玩、拍照,是遠近聞名的果樹村。張木堂村果樹村的美譽,就是村“兩委”響應鎮裡號召,積極開展“一村萬樹”活動的成果。

張木堂村黨支部書記張獻領告訴記者:“我們村在‘一村萬樹’政策指導下,流轉了土地320畝,種植了核桃樹、櫻桃樹、晚秋黃梨樹,還有葡萄樹,著力實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景,這樣既美化了環境又增加了經濟效益。”

在曹堂村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裡,兩位植保員正在為5000顆梨樹做長勢檢查。這是鎮政府統一為各村配備的技術管護隊伍,確保栽植果樹的成活率。張橋鎮黨委書記史雲潔介紹,張橋鎮嚴格壓實村級幹部責任,實施網格化管理,與20個行政村簽訂了國土綠化目標責任書,全部配置了植保員。

張橋鎮是柘城縣的交通南大門,轄區內有3條公路主幹線。由於通車頻次高、經營商鋪多,公路兩側成了鎮區人居環境治理的難點。為長期有效解決環境問題,鎮裡決定對所有沿線道路進行統一補植增綠行動,集中打造鎮區新環境。史雲潔說:“我鎮按照五化標準,即喬、灌、花、草、藤合理配置,重點對商周路、柘玄路、柘鹿路及村道兩側開展增綠補綠行動,目前我鎮共購置各種樹木3萬餘棵,進一步改善了鄉村綠化的整體面貌。”

鄉村振興的底子是產業興旺、底色是綠色生態,植樹作為一項低成本、可複製的改善鄉村面貌方式,可以產生優化生態、美化環境、發展經濟、重塑鄉風的多重效應。目前,成畝成方成林的果樹綠植正在為張橋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綠色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