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國”菲律賓,照抄美國民主的“失敗樣板”

你知道嗎?菲律賓並不是一直都是貧窮、混亂和腐敗的化身。菲律賓也曾經被稱為“小美國”,是美國式民主和經濟發展的“好學生”。“被當”過美國“私生子”的菲律賓,倚仗著“這層關係”很早就從美國教授那裡要到了投資和幫助的“小抄”,走上了“抄襲”的捷徑。美國人的“作業”,菲律賓“不求甚解”全盤都照抄了(美國的價值觀、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並升級了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快菲律賓就成為了工業國家。

“小美國”菲律賓,照抄美國民主的“失敗樣板”

1950-1970年代,菲律賓已晉身為亞洲最富裕,最有前途的國家之一。富裕程度位居亞洲第二,那時亞洲的金融中心不是現在的新加坡、香港,而是菲律賓的馬尼拉,亞洲開發銀行和眾多跨國公司的亞太總部都在馬尼拉。那時的菲律賓還是國際上眾多經濟學家口中亞洲最有前途的國家之一,因為菲律賓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著濃厚的重商傳統。

“小美國”菲律賓,照抄美國民主的“失敗樣板”

走捷徑往往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曾經“優秀”(虛胖)的“優等生”菲律賓,後來又很快的被打回了原形。今天再談到菲律賓,已經沒有什麼人會講到富裕和前途,大多人的印象一般都會是香蕉、芒果、菲傭、海員、貧窮、毒品、博彩、腐敗、治安差⋯⋯

“小美國”菲律賓,照抄美國民主的“失敗樣板”

回過頭去看,“小美國”菲律賓又是如何衰落成今天這樣的呢?

首先,菲律賓自身基礎差,又不刻苦自力更生,進步全靠抄。

菲律賓儘管靠倚仗美國,走了捷徑,快速實現了工業化,但那只是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沒有自身優勢,很容易被替代。有美國輸血時自然滋潤,後來有了亞洲四小龍的崛起,美國戰略中心也開始向東亞轉移,菲律賓從此,一不再有美國輸血優勢,二沒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很快工業就在國際競爭中落敗,工業能力快速喪失,現今菲律賓最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已經只剩下農產品和菲傭了。

其次,菲律賓沒有抄到美國式民主的優點,卻抄到了幾乎所有缺點。

菲律賓儘管全盤照抄了美國民主制度,制度完善。但是並沒有發揮出民主制度的優點,反而因為民主選舉,輪流做莊,造成大量有利經濟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半途而廢,給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不利影響。同時菲律賓政府又極度腐敗,而且將民主制度效率低、辦事拖沓、政府無法通過強力推進經濟改革的缺點極度放大,導致了菲律賓政治內耗嚴重,無法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再者,菲律賓沒有抓住機會,喪失了國際貿易海運中心地位。

菲律賓有得天獨厚地理位置,是東西方國際經濟貿易重要的中轉站,歐洲與東亞的絕大部分貨物往來都要途徑菲律賓附近。但是,菲律賓並未抓住機會,而是拱手讓給了新加坡,從而喪失了國際海運貿易中心地位,在東西方貿易交流中逐漸被邊緣化。

最後,菲律賓人口增長過快,造成勞動力素質和成本缺乏國際競爭力。

菲律賓信奉天主教,禁止離婚墮胎,不提倡甚至反對避孕,使得每個家庭平均生有5個孩子,遠遠超出國家和家庭教育負擔能力,國民素質除英語會話能力外,完全缺乏勞動力素質和成本國際競爭力。還有最要命的是,菲律賓人天生不思進取,又懶惰,又追求享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