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还能经过得起几个“同盾”的消亡

就在上周三(2019年12月18日),风控行业又爆了一个特别重磅的消息,同盾出事:


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还能经过得起几个“同盾”的消亡

而且此次是上了财新媒体的页面。虽然具体消息,在笔者发文前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在确认消息之前,我们谈谈同盾跟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

一:潮起—中国普惠金融之路越来越难走了

同盾,在信贷金融圈无人不晓,名气之大,单单看这一份官网的介绍便知来头不小, 虽然笔者已经不想再嚼一些别人吃过的蜡,但是对于非金融圈的同学们,还是需要再稍微提一下他们的名气:

同盾科技成立于2013年,现今规模超1200人,80% 的成员为产品研发及数据科学家。时至今日,同盾科技已经历了7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美元,被称为智能风控的独角兽。

同盾科技累计服务超一万家客户,22大类行业、118类细分领域客户,涉及到100多种不同的场景,反欺诈和智能风控等产品和工具每日服务量在1亿次以上。

同盾科技创始人CEO蒋韬经常在一些论坛上介绍同盾,也底气十足:“同盾科技成立至今,至少帮助了几千万中低收入的人群,获得了第一张银行信用卡、借到第一笔消费贷款。也让他们拥有了健全的信用评估基础,助推了社会整体的信用体系建设。”

同盾是To B 的公司,给放款公司提供具体的数据源,以判断具体客户的资质情况,其提供的可以说是助贷类的技术和数据。毫不夸张的说,因为像同盾这样的大数据公司提供的服务,中国的金融公司才能根据其提供的数据去具体判断具体某位客户的资质风险。

提到普惠金融,不得不简要说一下历史。2005年的时候,联合国率先广泛使用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最开始时候是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后来,在中国也开始实践,最开始是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在农村,普惠式金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小农户、 贫困户及贫困地区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后来衍生为全民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的金融普惠之路,经历了这么多年。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条不平坦的路。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占比多。虽然中国的城镇化的发展已经非常迅速,给城镇与农村的贸易带来了十足的动力,伴随着衍生的金融工具,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资金问题,但在中国庞大的人口面前,8亿的白户还是让银行对这部分客群无法敞开贷款的大门。

所以下沉的客户总要有资金的需求,于是P2P网贷、消费金融、现金贷便迎合了这波客群。

而从跟同盾合作的10000家机构来看,信贷客户超 5000 家,调用总量超 700 亿,日均调用量超 1 亿。这些客户主要来自互联网金融机构,其中包括P2P网贷、消费金融、现金贷等

同盾的助力,让互金机构、消金机构,也让银行借钱借得高枕无忧。所以昨天(2019年12月18日)的这则新闻一出,可谓同盾一感冒,整个互金圈都得抖一抖。

昨日,同盾的重磅新闻,还有之前接二连三的大数据公司暴雷,已经让众多从业者灰心丧气,感觉2020年这个冬天无比漫长。于此同时,中国普惠金融之路越来越难走了。

二:潮涨—中国普惠金融之路真的不是最难走的

中国普惠的路如此坎坷,从世界的普惠金融来看,笔者相信肯定不是最难走的。

笔者了解到关于普惠金融有这样一个组织——GPFI,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这个机构旨提升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居民金融素养和能力,也想推崇全球的金融普惠,帮助全世界的有金融需求的人群。

在其发布《2018年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扫盲工作计划》中,抽查了埃塞俄比亚中的普惠情况,全文较长,暂不翻译,有兴趣的同学,后续可以查看知识星球里的详细数据。

为什么选取埃塞俄比亚,经历了这么多浪,我们想要先找一下自信。请看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的GDP:


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还能经过得起几个“同盾”的消亡

虽然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有很多基础设施还是中国公司建造,而且该国在过去10年来,也成为东非第一大经济体。虽然埃塞俄比亚如此努力,但其GDP,跟我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有差距就得努力,人家政府也在一直寻找不同的政策刺激本国的经济,其中响应普惠金融的号召就是其中一条道路。

回归我刚才提到的GPF的计划书的内容,我们在此基础上,特别提三点内容:

1、普惠金融的主要障碍

在接受调查的成年人中,85%的人反映不开设账户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此外,地理距离太远(20%)和无法提供开户资料(11%)是另外两个主要障碍。

毕竟非洲的地区,基础设施还是不够发达,仍有很多没有开荒的地方,虽然这一问题能随着基建的发展逐渐好转。

在这里我们充分体会到,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电力电信互联网建设、线上线下渠道联动建设、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生物识别信息系统建设、信用数据共享与权益保护等领域制定可落地的指导政策,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各种系统,如果没有前期的建设,后期都无法跟上发展。要想富,想修路。

2、现金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

大部分人仍用现金进行公用事业支付和支付转账。99%的成年人使用现金支付水电费。而在邻国肯尼亚,仅有12%的人进行现金支付,整个周边地区则为59%。

现金支付的问题,有合适的场景能够开发,需要有对于的支付系统,对接的端口,传输的网络,并且有类似微信、支付宝、银联这样的线上能实现交易的载体,这方面都实在是匮乏。

3、手机普及率并非账户率过低的原因

2017年,埃塞俄比亚有3470万移动用户。但数据库显示,同年只有0.3%的成年人拥有移动账户。大约1300 万人使用手机但并未开设银行账户。这说明单靠手机普及率不足以有效驱动移动金融服务。

非洲等国家,因为地广人稀,山多、人群分布在不同的山,不同的村,所以天然对互金场景有偏好。所以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是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可惜其实跟上诉两点都非常关联,体验不好,自然人群也逐渐不喜欢移动场景。

三:潮平—中国普惠金融之路难走的还在后头

金融普惠之路,现在也还远远没到终点,虽然我们已经走过了那一段比现在还难走的路,不过未来的路还很长。

而且路的前面,我们看到了金融领域领先发展了一两百年的美国。

美国的银行机构ZestFinance,普惠金融的鼻祖,秉承着向不太富裕和无法享受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并且将其视为是一个蕴含有极大投资意向和活跃度的领域。

|ZestFinance是美国一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2009年9月成立于洛杉矶,由互联网巨头谷歌(Google)的前信息总监道格拉斯·梅瑞尔(DouglasMerrill)和金融机构CapitalOne的信贷部高级主管肖恩·卜德(ShawnBudde)(曾管理过收益超过10亿美元的次级信贷业务)联合创办。

当然,美国的普惠金融之路,比我们早已走在前面很多年,美国有健全的征信的体系,95%都会有一个征信报告。传统征信覆盖率:95%vs35%。这里指的是传统,是指的美国的三大征信局和中国央行的征信的对比。

|美国是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的征信体系,征信机构基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政府只是负责信用管理立法,监督信用管理法律的贯彻与执行。目前美国有三大征信机构。而以中国,央行主导的征信中心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基础数据库。

因为美国的的征信体系健全的,基本银行都会用到fico公司的评分卡。

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还能经过得起几个“同盾”的消亡


运用fico分,既可以对不同的人群进行授信

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还能经过得起几个“同盾”的消亡

所以以后有了央行的征信数据,让一家大数据公司进行数据加工、清洗、建模并且实行评分。从fico身上看,也不是难事。

美国的未来的征信的覆盖率,肯定也将会是中国的未来的征信的努力的方法。只是这个时间有多长,个人感觉在起码在未来的10-20年内,才能逐渐追平这个差距。

现在启动的二代征信,也算是国家对个人征信数据的补充。二代征信目前也处于跟一代征信的交割期。(关于二代征信,传送门:人行征信报告(下)——探秘二代征信的内容。此份对于二代征信的资料,详细的字段我们已经非常详细地梳理至知识星球,请有需要学习的同学查收)。

四:顺潮而上—中国普惠金融漫漫长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看到真正的金融的普惠之路还有那么漫长的时间,那最紧迫的当下,金融公司自身的风控该怎么做?笔者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几点浅薄的看法,如有不当欢迎拍砖指点:

1.自建风控系统

自建风控体系是关键,过度依赖外部数据源风险非常大,而且照着目前的趋势观察会越来越大。市场也慢慢形成了一个淘汰机制,没有自身风控能力的公司都是主动在这一波竞争中淘汰出局的。所以有能力的,都已经在建设自己的风控体系。获取设备指纹的数据、定位的数据、搭建关系网络的数据......当然前期在还没完全组建自身的风控体系时候,数据源需要有可以替换的B角数据,降低数据突然被停掉的风险。

2. 有多大胃吃多大饭

尽量别跨行业经营,也尽量别找太高风险的渠道、平台合作,今年截止至今市场行情太差,好的产品都赚不到钱,如果此次还朝着不熟悉的平台、渠道冲,有可能当接盘侠;

3. 拥抱变化、研究政策,行走在合规合法的道路上

在变化的当下,变是王道,积极拥抱当下的变动。对政策文件,需要高度关注;合规操作、合法事宜,必须时刻遵守。道理大家都懂,但贪婪一直都是人性的弱点。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聪明的早就上岸了。

一家头部公司因为经营问题、环境问题有可能被行业洗盘淘汰出局,我们作为从业者可以引以为鉴,从中吸取教训,让我们下次不要再放类似的错误;一个国家的金融之路却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的确经不过起几个“同盾"的消亡,毕竟这样的代价太惨痛了。



在之前的知识星球的内容里,我们已经分享过tongdun、bairong等的大数据,为了更好的让知识星球的同学了解更多的大数据相关数据源,我们接下来在知识星球里会陆续跟各位分享下面这些相关的风控大数据内容:


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还能经过得起几个“同盾”的消亡

中国的普惠金融之路还能经过得起几个“同盾”的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