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沒去過岳陽樓,卻寫出了《岳陽樓記》

學習心得與您分享,大家抱團取暖,一起探索創新理念的新邊疆。

《創業的基因》這本書出版一年多了,很多創業者問:我一年也沒少讀書,據說那些名人一年讀幾百本書,我一年雖然讀不了幾百本,幾十本還是有的,那些著名企業家的成功故事也能倒背如流。

可屈指一算創業已經四五年了,一次都沒有成功過,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這讓我想起兩個故事。

一個是我去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走前我做足了功課,還認真地看了一遍《耶路撒冷三千年》這本厚厚的書。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這幅世界名畫幾乎是家喻戶曉,我們都知道耶穌是在那頓晚餐後被出賣,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石頭比木材容易保留,許多耶路撒冷的景點都保留了幾千年前的原貌。

可當我站在耶穌吃最後的晚餐的那個石頭桌前時,只覺得現實場景和《最後的晚餐》油畫中的場景相差實在是太遠了。

我正在模模糊糊的時候,導遊在一旁說,達芬奇根本沒有來過這裡,他那幅著名的油畫是憑他想象畫出來的。

據說范仲淹寫了《岳陽樓記》,但是他沒有去過岳陽樓,而岳陽樓卻因為他這首詩,在中國曆朝歷代無數座樓宇中流傳至今。

歷史來源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親眼所見,就是你在現場真實地看到了。

第二是親耳所聞,指的是當事人親口告訴你的事情。

第三種就是轉述,是通過別人的嘴告訴你,或者是你從書中、媒體上知道這件事。

在這三種知識來源中,親眼所見是最真實的。

轉述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水分最大、最不真實的一種獲取知識的方法。

那些所謂成功創業者成功的故事,寫這種故事的作者許多人根本就沒見過企業家本人。

他們眉飛色舞講的成功經驗,既不是親眼所見,也不是親耳所聞,只能是道聽途說,在別的書中摘一摘,網上扒一扒攪拌在一起編一個個精彩的創業故事,然後到處去講。

許多所謂創業導師,自己創業從來沒有成功過,卻在到處講述別人的成功經驗,有人講的還挺精彩,讓很多人聽的如痴如醉。

這多像達芬奇沒去過現場卻畫出了《最後的晚餐》,范仲淹沒去過岳陽樓卻寫出了《岳陽樓記》。

那種不知道轉了多少道手的知識,等你看到時,也許早就和真相南轅北轍了,可我們還把這些知識當作行動指南去照葫蘆畫瓢,失敗在所難免。

理想只能長存在追求和想象中,而實戰卻是一分錢一粒米的爭奪。

雖然我們總是說,這個世界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歷史最終還是成王敗寇。


范仲淹沒去過岳陽樓,卻寫出了《岳陽樓記》

都是些心裡話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給大家的彩蛋是推薦《耶路撒冷三千年》這本書。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經風祝您好心情。


范仲淹沒去過岳陽樓,卻寫出了《岳陽樓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