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小區是家門外的一丈之地,

是小家的延伸,

是“大家”的承載,

隨著生活節奏日益加快,

如何保持鄰里之間的“粘度”呢?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近年來,蕪湖路街道圍繞“樓棟和親、小區和美、社會和諧”的治理目標,採取“七化”措施,實施分類指導,助力質效升級,積極探索和美小區建設“四種模式”。

四種模式:社區主導、居民參與的回遷小區治理模式;社區引導、居民自治的商業小區治理模式;社區介入、居民協商的單位小區治理模式以及社區指導、居民自管的無主管小區治理模式。

通過系列創新舉措,有效緩解了老城區街道重難點問題多治理精細化難、小區管理權屬不清居民煩心事解決難、公共設施薄弱群眾文化需求滿足難、老齡人口集中養老問題難等諸多問題,蕪湖路街道逐漸走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區治理新格局,讓小區治理變“獨角戲”為“大合唱”,街道太湖新村社區和美小區建設經驗,先後獲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新華社專刊報道,受到省委書記李錦斌批示肯定,在全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NO.1

提前謀劃,需求調研精準化

群眾的呼聲是小區治理的“方向標”。蕪湖路街道探索出“ 需求訂單+項目清單+服務菜單”新機制,從小切口入手,結合 “黨群來串門”、“服務進萬家”、“民意大調查”等工作契機,徵求和梳理群眾對小區治理的“微心願”,並創新使用“ 線上+線下”、“ 多端口+多渠道”的工作舉措開展小區治理需求調研,共發放問卷 1000餘份,梳理出老年服務、社會救助、樓棟自治等5類治理需求“訂單”。街道根據調研結果進行分析梳理,形成 太湖新村送變電家園等各類小區治理規劃方案,讓措施更具實效,讓項目更接地氣,讓服務更貼民心。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鄰里探訪敲敲門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需求調查

NO.2

紅色領航,組織設置科學化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蕪湖路街道深化運行 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機制,縱向上按照“ 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架構,設立小區黨支部 32個,建立 53個樓棟黨小組,確立 200餘個黨員中心戶,把黨的組織工作觸角延伸到社區的“神經末梢”。橫向上建立區域化黨建共同體,制定黨建共同體單位共治共享章程,落實“三清單七平臺”機制,初步形成“一核三體、同興同得”的區域化“大黨建”格局。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為模範黨員頒發“黨員示範戶”牌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街道黨建共同體協同推進社區治理創新交流會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先鋒服務崗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小區黨支部架構圖

NO.3

服務為民,陣地建設便利化

“現在的社區,那真是寬敞又明亮,不僅功能齊全,服務還貼心。”曙光社區的居民們最先“點贊”的,就是 社區居民服務站的打造。近年來,街道堅持“ 分類分佈精細化”思路推進小區陣地建設,通過三供一業移交、與轄區單位合用等形式盤活小區現有資源,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居民活動陣地,把便民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太湖新村黨群服務中心、曙宏新村居民服務站、宿松小區居民會客廳、恆生陽光城睦鄰微空間等相繼建成,並按照“ 特色更加鮮明、功能更加完善”的要求,建立“共享型”服務群眾場所及黨建服務“微陣地”,打造集黨建活動、居民服務、休閒娛樂、學習宣傳於一體的便民場所,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南園宿松小區會客廳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曙光社區黨群服務站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太湖新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NO.4

強化支撐,隊伍功能實用化

“有事,找老汪”,在送變電家園,樓棟長成了居民們排憂解難的好對象,作為熱心服務社區居民的樓棟長,近年來幫助居民解決各類糾紛數十件。目前,蕪湖路街道全面推行網格化精細管理,按照“ 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志願者”的形式構建支持網絡,街道所有社區網格全面配備網格長,由社區“兩委”兼任網格長,同時以發掘居民骨幹為切入點、以搭建參與平臺為重點,發掘居民樓棟長、單元長等骨幹人才 300多人,凝聚核心志願者 1000餘人,培育社會組織、自治組織 198個,成立 100多家駐地單位參與的黨建共同體,形成了“一股繩”、“一盤棋”聯動共治的隊伍,成為引導居民和推動自治的中堅力量。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表彰志願者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黨小組長、樓棟長入戶


圖|各樓黨小組組長、樓棟長、單元長公示

NO.5

守正創新,工作推進項目化

花團錦簇、溫情滿滿、活力四射,太湖新村社區,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為老服務、社區助餐、文體娛樂、協商議事應有盡有。近年來,蕪湖路街道社區 治理的新路徑不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今年街道依託社會服務中心,在送變電小區、恆生陽光城、鐵四局、南園新村等試點小區,整合社區力量,對接群眾的實際需求, 開展項目品牌打造,根據各小區特色與治理難痛點,深化推動“樂養互助·居家養老合作社”、“樂善樂行·社會救助”、“小V公益創投”、“紅色議事廳”、“樓棟微自治”等

公益項目建設,凝練出“鄰里探訪敲敲門”、“我們的節日”、“彩虹媽媽課堂”等一系列治理品牌,以項目為抓手全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讓民生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居家養老合作社資源方為老人理髮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南園社區醫療服務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線描大菠蘿課堂成果展示

NO.6

外引內擴,技術指導專業化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自2017年以來,蕪湖路街道啟動“ 紅絲帶計劃”,購買合肥市愛鄰社會工作服務社的社工運營蕪湖路街道社會服務中心,並與合肥市博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合作,引入 理論專家、專業社工、社區指導員到社區“報到”,聚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精細化管理等重難點問題,為社區治理“把脈開方”、出謀劃策。 掛牌成立街道社區治理學院,引入專業智庫機構,整合高校專家及科研資源,編制系統化培訓課程,面向街道工作人員、社區兩委、社會組織、樓棟長等 進行社區治理創新能力培訓,提升街居幹部治理能力水平,激發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合肥市愛鄰社會工作服務社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曙光社區治理學院

NO.7

多方融合,保障渠道多樣化

加強與 基金會、黨建共同體單位、社會公益平臺聯動,通力合作,打好資源整合“組合拳”,做大社區治理支持資金的“蓄水池”。自2017年以來,街道聯合安徽省樂邦基金會先後成立“小V基金”、“樂善樂行社會救助基金”、“樂善樂行社區治理基金”,按照財政投入和1:1配比,共注入資金 114萬元用於支持引導社會組織、志願組織開展公益創投、社會救助和小區治理;2019年鼓勵引導黨建共同體單位認領公益項目,籌得治理資金 10萬餘元,簽訂各類社區治理項目 30餘個;街道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利用公益項目在“騰訊99公益”上線發起眾籌,募集資金1萬餘元用於社會救助項目。通過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不斷激發各方參與自治共治的熱情。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小V專項基金項目——紅色義巡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樂養·互助”專項基金——冬至暖心鄰里節

獨角戲→大共治!你聽,蕪湖路街道奏起和美小區“交響曲”~

圖|黨建共同體單位簽訂社區治理項目認領書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蕪湖路街道將堅持以黨建引領社區高質量發展,多方齊畫“同心圓”,上下共唱“交響曲”,用開拓創新激盪起小區治理的“一池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