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業績再分化:「資產荒」裡的金融科技突圍戰

上市公司業績再分化:「資產荒」裡的金融科技突圍戰 | 馨金融

在2020年的「資產荒」中,運營經驗、技術水平和對抗風險的能力正在成為金融科技平臺的「硬通貨」。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疫情期撞上財報季,上市公司們的壓力似乎更大了一些。

最近,金融科技中概股們陸續披露了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不出意料的,在2019年監管收緊和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之下,上市公司們的業績再度出現分化。

其中,在過去兩年裡加速向助貸模式轉型、擴大機構資金佔比的平臺們進一步穩固了自己的頭部地位。

尤其是360金融和樂信兩家公司,年度撮合貸款金額突破千億大關,其中前者的增長勢頭已經直指2000億。而業務體量的高速增長也帶來了財務表現的優勢,根據財報,兩家平臺在2019年的營收規模位列同業一二位。

與此同時,那些對於P2P始終無法割捨、或者轉型腳步稍慢的平臺則沒有這麼幸運。令人惋惜的P2P「第一股」宜人貸、遭遇了經偵上門的51信用卡都面臨著業績下滑,甚至鉅額虧損的局面。

2019年對於上市公司們而言已是挑戰重重,而2020年開年爆發的疫情則讓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一季度業務停擺、逾期上升已在預期之中,但長遠來看,平臺自身能否消化不良、管控風險、適時調整策略以適應特殊的發展環境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戰。

更重要的是,行業風險抬升可能導致金融機構在外部合作方面變得更加審慎,這亦將加大金融科技公司發展的難度。

不過,每一次行業的「危」總是能倒逼出「機」,在疫情塑造的特殊環境下,資金面的寬鬆與優質資產的稀缺同時存在,或許將為頭部機構創造出更大的空間。而金融機構在疫情之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一些有科技能力的平臺或許也將迎來真正的「爆發期」。

1 行業分化加劇

這可能是業績分化最為明顯的一個財報季,以往大多是業務規模與收入規模之間的差距,而這一次,增長與下跌、盈利與虧損以及資產質量的分化都變得更加分明。

上市公司业绩再分化:「资产荒」里的金融科技突围战 | 馨金融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從財務表現來看,樂信、360金融和趣店三家保持了較大的優勢。其中,2019年度實現營收規模最大的是樂信,總額達到106億元;而在盈利方面,趣店則以32.6億再次位列第一,續寫「印鈔機」神話。

雖然在這兩項上360金融都排在第二位,但罕見的是,這家公司的營收和利潤較上一年都實現了100%以上的增長,360金融也是唯一一家增速保持在三位數的公司。在行業壓力持續增大的2019年,能夠維持這樣的增長實屬不易。

財務指標的變動所折射的是業務變化的趨勢。對比來看,360金融在2019年撮合貸款規模達到1987億元,在所有上市平臺中居首,在貸餘額攀升至721.55億元,這兩項數據分別較上一年增長107%和67.5%。

在業務增速方面,樂信緊隨其後,2019年度撮合貸款規模為1260億元,同比增長90.6%;貸款餘額同比增長87%至606億元。相比之下,趣店顯得有些踟躕不前,尤其是四季度,趣店主推的開放平臺放款量減少20%,收入環比下降34.6%。

此外,另外一個數據也側面印證了頭部平臺們業務增速的差異。

從註冊用戶數來看,360金融的註冊用戶數從去年一季度的9508萬增長至年底的1.35億,同比增長71.3%;同期,樂信的註冊用戶數從4220萬人增長至7330萬人,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趣店在去年一年時間裡的用戶數增長總量則不足800萬,四季度註冊用戶數同比增速更是回落到1.48%。

儘管增長表現各有不同,但這三家頭部平臺的特點在於——他們是較早開始向助貸模式轉型或者本身就是以助貸模式起家的,在動盪的行業環境裡,無論是業務模式還是資金來源都得以保持穩定。

其中,360金融在財報中披露,截止到2019年四季度,平臺的機構資金佔比達到97%。

另外,去年決定徹底捨棄P2P 並決定更名的「信也科技」也在財報中提到,其截止到2019年四季度的機構資金佔比已經達到100%。數據顯示,信也科技在2019年實現淨利潤23.7億元 ,雖然較上一年有所下降,但在動盪的行業環境下保持了穩定發展。

相較之下,另外兩家在2019年還在與P2P「纏鬥」的平臺則表現不佳,作為「P2P第一股」的宜人貸經歷了過去一年的業務整合之後,將希望寄託於財富管理業務,眼下尚未能扭轉頹勢。

而51信用卡在「1021」事件後(注:51信用卡因外包催收業務違規遭遇調查)迎來了上市後的首個虧損財年——由於貸款規模減少以及違約風險上升,年內虧損超過13億。值得注意的是,在宣佈退出P2P業務之後,51信用卡也宣佈加碼為理財業務,為銀行理財導流。

2 資金能力「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我們以往也討論機構資金來源的問題,尤其是機構資金「量」的增長,但更多停留在規避P2P行業風險、業務穩定等方面。

不過在2019年,機構資金合作在「質」方面的提升,可能給頭部平臺帶來了更大的優勢。

舉例來看,作為一家一直以機構資金為主要來源的公司,截止目前,360金融合作的機構資金佔比已經達到97%,合作機構數量已經超過90家,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信託公司及消費金融公司,合作機構覆蓋國內絕大部分省份。

換言之,360金融在機構合作的「量」方面已經建立起了絕對的優勢,進一步提升的意義其實並不大。

不過花旗證券在最近發佈的一份關於360金融的研報中提到,2019年三季度到四季度,360金融的資金成本從8.4%下降至8.0%,而在而在更早之前的一季度,其資金成本還高達9.3%。而在2020年,這一數據有望進一步降低至7.5%。

對於整個借貸行業而言,在如此大的體量之下,每一個bp(basis point,相當於0.01個百分點)的資金成本波動都將對平臺最終的收入、利潤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從另一個維度解釋了為何360金融能夠在2019年實現營收和利潤增速登頂。

更重要的是,資金成本的降低可以進一步增強其在用戶端的競爭力,基於其龐大的客群基礎,提供差異化的定價服務。

花旗在前述研報中提到,2020年360金融資金成本進一步降的關鍵有三點,一是信貸下行週期金融機構缺乏高質量資產;二是ABS發行規模進一步增加;三則是由於寬鬆的貨幣政策。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疫情帶來影響下,全球進入降息週期,國內市場的資金面也相對寬鬆,資金正在急切地湧入市場。然而一季度的疫情使得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沒能實現「開門紅」,業績壓力進一步增加。

但另一方面,從2019年開始行業的風險攀升又使得金融機構不得不更加審慎。一個可以佐證的案例是,最近人保財險披露的財報顯示,其2019年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虧損額高達28.84億元,國內首屈一指的財險公司尚且如此,整個行業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背景下,優質資產在2020年變得更加稀缺和珍貴,無論是機構的直接授信還是購買ABS產品,金融機構願意進一步降低資金價格,也就不足為怪了。

事實上,回顧2019年,發行現金類分期資產的ABS的互聯網平臺僅6家,全部集中於頭部機構——螞蟻、京東、度小滿、小米、美團以及360金融,這本身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此外,360金融在財報中提到,在去年四季度,其推出的「capital-light」(輕資產模式)在撮合貸款中的佔比已經從2019年一季度的0.8%上升至四季度的22%。360方面預計,2020年,這一佔比將進一步提升至30-40%。

所謂「capital-light」模式即指平臺完全不承擔風險,而是賺取為機構提供獲客、風控等服務的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科技to B模式的進化,是金融科技公司真正為機構提供技術服務,幫助他們建立能力。

從某個角度來看,疫情可能會推動這部分業務的發展。

根源還在於疫情帶來的特殊行業環境使得銀行更迫切地認識到成為「無接觸銀行」、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性,而無論是從獲取稀缺資產還是建立能力的角度,疫情都在「倒逼」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之間建立更加緊密和深度的連接。

在這個信息氾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