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8家險企創5520億營收:“開門紅”分化 健康險受寵

進入2020年,原本高歌猛進的保險板塊卻未能延續2019年的上攻勢頭。春節前後,公共衛生事件的突如其來,打亂了保險行業原本應該風風火火的“開門紅”節奏。

日前,各大險企陸續公佈了1月保費收入,裡面又會給予市場怎樣的訊息?

開門紅效應分化

通常來說,“開門紅”對每家險企都是全年最重要的創收期,有些險企一季度“開門紅”的保費甚至可佔全年的40%以上。往年的“開門紅”時期,也是保險代理人和業務員拜訪客戶最為密集的時期。

2019年,保費收入的增長給各家保險公司的財報形成有力支撐。然而,在今年公共衛生事件的陰雲之下,隨著春節期間居民出行的持續減少,各地交通管制,使得今年的開門紅格外不同於以往。

智通財經APP梳理各大險企公佈的數據,壽險方面,國壽(02628)和新華(01336)表現較為亮眼,根據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中國人壽1月總保費收入達到1935億元,同比增長22.6%。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1月總保費的高增長是再度在去年1月高達24.4%的增速上完成,基數高因此含金量較高。

這與國壽早在去年10月便開始佈局開門紅以及中期年金為主的產品策略分不開。當前國壽已完成第一階段的開門紅任務,目前主打長繳儲蓄型年金,相對其他公司國壽“開門紅”業績較為確定。

而增速更為亮眼的是換帥過後的新華保險,對於2020年開門紅增長的訴求明顯加強,公司於2019年開啟二次騰飛戰略,重振銀保渠道,躉交貢獻保費增速。由其1月保費收入增速超預期可以看出,新單的強勁增長亦值得期待。

30天8家險企創5520億營收:“開門紅”分化 健康險受寵

除了國壽、新華和中國太保(02601)以外,其他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場普遍認為,1月末至2 月份春節假期延長,疊加衛生事件影響,壽險公司代理人增員和拓展業務的活動受到較大限制,鑑於目前互聯網保險滲透率仍然較低,新單增速還是會有所放緩。

財險方面,公共衛生事件對於產險保費的影響較小,且車險賠付率有望降低。1月內的事件通過拉低新車銷量來短期抑制車險保費,但可促進意外健康險保費增長,對其他非車險影響很小。

整體來看,儘管2020年第一季度由於市場銷售策略和業績變化較大,各公司份額佔比有相對較大的變動,但行業內整體競爭格局穩定,未發生較大變化。

健康險或受青睞

據證券時報報道,不少地區尤其是湖北的民眾,主動諮詢和購買保險的人士在增加。針對這次公關衛生事件可以賠償或給付的險種主要是壽險和健康險,而醫療險是健康險的重要組成。“每一次大疫情過後,都會出現投保率增加的現象。”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表示,2003年的非典就讓保險行業的投保率增加了。

儘管公共衛生事件對於代理人的增員和業務拓展有一定的影響,但隨著事件的趨勢逐漸明朗,社會公眾活動量逐步恢復正常,對於保險的需求有望迎來前期抑制後的迅速增長。

而事後,居民的保險意識和保險需求有望大幅提升,長期來看,健康險的需求和銷售將會有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更加凸顯保險行業互聯網化的重要性,從前端銷售到代理人培訓再到後端理賠,金融科技運用程度高的公司受到的負面影響將更小。近日來,港股市場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06060)脫穎而出,成為內險股節後表現較為靚麗的“黑馬”。

30天8家險企創5520億營收:“開門紅”分化 健康險受寵

由港股內險板塊的漲跌幅來看,眾安在線一騎絕塵,在板塊內個股一片下跌中,跑出了年初至今漲幅18%以上的好成績。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眾安在線公佈1月份保費收入為14.85億元,同比增長62.3%,其增量主要來自於短期人身險,易於理解的保險條款、網絡銷售以及線上化投保操作為其銷售帶來了便利性。

儘管目前險企的保費收入仍然受到一些短期干擾因素影響,但依然不改隨著國民健康意識增強,保險配置需求逐漸加強,行業整體受需求驅動而長期向好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