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知識科普

今年年初網絡上流行著一些年度關鍵詞,其中就有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關鍵詞——“90後脫髮”,由此可見當代年輕人成為“新生脫髮主力軍”,這一現象究其原因與不正確的睡眠習慣有著很大的關係。人的一生中約有1/3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如何才能擁有健康的睡眠?如何提高自己的睡眠質量?這是需要我們去不斷探索,更要我們每一個人去感悟生活的點點滴滴。睡眠是生命中必需的一個過程,是一種生物的節律,所以我們要對睡眠有個正確的認識。

睡眠的作用

(1)補充人體的足夠能量:睡眠時全身基礎代謝率降低,能量消耗減少,同時睡眠時人體合成代謝超過分解代謝,使各組織消耗能量得到補充,為消除疲勞、體力恢復提供能量。

(2)增強免疫功能:睡眠時由於內分泌發生一系列變化能增強機體產生抗體,從而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3)促進人體生長髮育:由於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會促進兒童的生長髮育,對成人來講也可促進蛋白質合成,有利於組織修補。

(4)提高智力:睡眠時能使大部分腦細胞處於休息狀態,使神經細胞得到能量補充.有利於功能恢復,增強人的記憶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有夢的快速眼動睡眠有益於記憶,能阻止大腦對新知識的遺忘,有助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

(5)益壽延年:睡眠不足會引起人體心理、生理一系列的變化,不利於健康。充足睡眠可增進健康,延長壽命。

睡眠的分期

隨著人類腦電技術的發現,人們對睡眠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人們正常的睡眠結構週期分兩個時相:非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期(REM)。NREM與REM交替出現,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週期,兩種循環往復,每夜通常有4~5個睡眠週期,每個週期90~110分鐘。而在這90~110分鐘內經歷5個睡眠階段分別為: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動眼期。

科學睡眠

一般而言,合理的睡眠應該是每晚7~9小時,這是睡眠質量的保證。研究證明,與經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壓力較小,其精神健康程度較高。科學睡眠時間是22點~22點30分,30分鐘或90分鐘後進入深度睡眠,而且午夜到凌晨3點是人體自然進入深度睡眠的最佳時間,這樣才能保證第二天工作精神百倍。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正確認識睡眠才能做到科學睡眠、健康睡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