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國際化過程(3000字,閱讀需10分鐘)

美元國際化過程(3000字,閱讀需10分鐘)

上一篇我們說到 《 》

今天我們來接著聊美元國際化

美元國際化第一步:承兌匯票市場

上一篇《全球盛行英鎊的世界霸主權力是如何交接的?》我們講到,英國在一戰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擁有世界面積1/4的殖民地,建立起英鎊為核心的全球金融霸權,但是背後也存在問題。

問題一:

一戰開始不久,英國就缺錢了,開始拋售英鎊資產,拋售在美國的股票、債券(鐵路、鋼鐵、石油),購買美國的軍事物資補給。

這時候,美國和英國的債務債權關係就發生了逆轉,原本英國是債權人,現在變成了美國。

問題二:

英國原本是世界貿易融資的集散地,由於英國把工業全部轉向軍事生產,金融資源全部轉向軍工生產,英國沒錢了,對貿易的融資規模大幅下降。


美國抓住了歷史性機遇,開始美元第一次國際化大潮。

一戰打了一年之後,美國成為債權人輸出資本,就有了爭取全球貨幣霸權的想法。美國政府規定只要在美國的註冊資本金,超過一百萬美元的銀行都可以到海外去發展,建立分支機構。

花旗銀行(當時叫紐約城市銀行),通過客戶調研,在智利、秘魯、巴西開分行,杜邦到智利建廠挖礦投資軍火生意。還有通過併購、兼併,在歐洲、亞洲擴張金融機構。十年之後發展到了181家海外機構,搭建了全球網絡,搶英鎊的生意,讓客戶用美元進行貿易結算,遊說其他國家的當地客戶用美元融資。

比如說貿易中一個重要的金融工具:商業承兌匯票。商人們進行買賣並不是拿現金。因為現金海洋運輸週期長,風險大,國際慣例使用商業承兌匯票相當於現金。比A買B的貨物,A開張匯票支付給B,找銀行蓋個大印承兌,如果出現風險銀行賠,6個月之後到期。B拿到匯票後,要等6個月之後才能變現,不想等這麼久的話就要拿到紐約金融市場上進行貼現,打折賣掉。(就好像你們單位過節發個100元京東卡,但是你想要現金,怎麼辦呢,可以打折賣給我。)本來大家是到倫敦去貼現,用英鎊結算,但是英國正在打一戰缺錢。紐約錢多而且打折率比較低,大量商業匯票就湧向了紐約,美元定價進行貿易結算的規模就越來越大。

美元國際化過程(3000字,閱讀需10分鐘)

(美聯儲創始人:保羅·沃伯格)

美聯儲的創始人保羅沃伯格成立了美國銀行承兌協會,遊說美聯儲紐約銀行行長斯特朗介入商業承兌匯票,然後紐約美聯儲銀行吃進市場中銀行手上的商業承兌匯票,吐出美元鈔票,就可以再去吃進更大規模的商業承兌匯票。商業銀行95元收來的面值100元的承兌匯票,中央銀行98元收從商業銀行收來,普通銀行賺3元,中央銀行等承兌到期賺2元,這個過程叫再貼現。整個金融體系就越來越活,為市場供應了大量美元,使美國匯票市場迅速發展,很快英鎊的生意被搶光了。

美元國際化過程(3000字,閱讀需10分鐘)

1924年,全球以美元結算的商業承兌匯票規模超過了英鎊的兩倍,在貿易結算領域中美元大獲全勝,這就是美元國際化的第一步成功了。

美元國際化第二步:外匯儲備

國際化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貿易結算,另一方面呢,是各國中央銀行的儲備金。

早期金本位時代是沒有外匯儲備的,貨幣發行的基準是黃金,比如說我要發行100美元,法律規定的貨幣保證金是黃金,在美國,發行100美元,國會規定至少有40美元的黃金作為抵押。除了黃金之外,剩下就要用短期商業票據,構成了傳統的金本位。這樣的貨幣體系之中,沒有外匯儲備這個概念。

外匯儲備實際上是英國人發明的,在戰前全世界的四大國,美國擁有的黃金最多,20億美元,英國大概是美國的一半10億多,法國和德國也跟英國水平差不多。由於一戰爆發,歐洲資金避險大量的黃金湧向了美國,一戰結束之後,整個全世界的黃金總儲備量60億美元,美國一家獨佔45億,英國只有十億。

美元國際化過程(3000字,閱讀需10分鐘)

美國的黃金儲備是英國的4.5倍,美元就顯得非常強勢,英國為了跟美元爭奪貨幣霸權,1922年,英國人召開了全世界的中央銀行會議“熱那亞會議”,英格蘭銀行行長諾曼向歐洲這些中央銀行開始推銷說:英磅跟黃金是同等信譽,讓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發行貨幣除了用黃金,還可以把英鎊紙幣加進來,等同於黃金。歐洲這些國家當然是半信半疑,傳統金本位沒這麼幹過,所以英國遊說過程比較困難,只有很少的國家接受了。

比如說法國由於一戰中英國給法國很大幫助,就屯了三億英鎊的外匯儲備。還有荷蘭,比利時、瑞典這幾個國家接受了一些英鎊的儲備。

這個時候,世界上第一次出現了外匯儲備這個概念,金匯兌本位制誕生了:黃金和可兌換成黃金的外匯一塊兒組成中央銀行的發幣基準

因為美國黃金多,主要國家更相信美元不相信英鎊,英國的推銷工作很難進行。這個時候,1924年德國中央銀行新任行長沙赫特找上門了,說願意接受英鎊作為外匯儲備。英格蘭銀行很高興,德國雖然是戰敗國,但工業實力是歐洲最強大的,以前接受英鎊儲備都是些小國,德國一旦接受英鎊儲備,這個局面就翻轉了,對於英鎊國際化在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就很重要了。


為什麼德國人主動要求找到英國去接受英鎊作為儲備呢?

一戰之後德國是戰敗國,要給戰勝國賠款,戰勝國獅子大開口,尤其是法國人,工業實力不如德國,又是德國人的鄰居,藉著英美的實力打敗了德國,要賠款上來就開口1000億美元,德國戰前的GDP才120億,相當於他的8倍,砸鍋賣鐵也還不上啊。然以後討價還價到125億,相當於一年戰前的GDP總和,德國壓力太大了。

期間,法國人看德國人還不上錢,1923年法國出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區,魯爾區是德國的工業中心,煤炭鋼鐵中心都在那兒,是他的心臟地區,德國工業就停產了,經濟就癱瘓了,誘發了1923年下半年超級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從一戰剛剛結束時,德國馬克對美元是1:9000馬克,到1923年底,馬克貶值到1美元兌4.2萬億馬克。

美元國際化過程(3000字,閱讀需10分鐘)

(德國兒童用馬克搭積木)

新上任德國中央銀行沙赫特收拾殘局,把整個德國土地和建築物作為抵押發行了地租馬克,雖然短時間控制了惡性通脹,但是地租馬克由於流動性差,交割起來做交換不方便,價值太虛不能迅速變現轉化為其他商品。

我們這裡在展開說下,黃金作為貨幣準備金必須符合三大條件:

  • 國際公認性,有歷史傳承,全世界人都認;
  • 高度流動性,拿到市場上交易很快就被搶光了;
  • 方便交換性,黃金交換非常方便,方便攜帶,稱重就可以了。
美元國際化過程(3000字,閱讀需10分鐘)

(地租馬克)


所以沙赫特找到英格蘭銀行行長諾曼,向英國借2500萬美元價值的英鎊,同時把德國海外的錢收攏回來,還能找到2500萬。一共5000萬做種子基金,去倫敦募集2億美元的資金,用這些資金作為德國新貨幣的準備金,才能使德國貨幣穩定下來,代價就是接受英鎊作為德國央行的外匯儲備。

美國得知後來搶生意了,美國的道威斯提出一個稅負平等原則,德國人的納稅負擔在英法美應該差不多,才有能力持續還款。並給德國提供援助:

  • 美國借給德國2億美元做外匯儲備;
  • 賠款先用馬克

德國中央銀行建立一個戰爭賠款的賬戶,把收稅的馬克打到這個賬戶上,由美國決定什麼時候將馬克轉化為美元,德國經濟好就多轉化一些,不好就少轉化;

  • 德國賠款賬戶上剩餘的馬克,可以貸款給德國工業,助推經濟發展。

這樣的優惠條件下,沙赫特就下定決心跟著美國人走,德國一下抱住了美元的大腿。所以美元在德國的外匯儲備中,大大超越了英鎊。

隨後其他國家紛紛效仿,要美元儲備,不要英鎊儲備。在1925年,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總規模和份額大大超過了英鎊。

這時美元的國際化,在外匯儲備和貿易結算中都獲得了全面的成功。


那麼美元國際化就一帆風順了嗎?後面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呢?我們下次再說。


覺得不錯,就分享給你的好友,關注 ,一起學習金融史。

美元國際化過程(3000字,閱讀需10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