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拗九節”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父恩母愛千秋難忘

把握“拗九節”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父恩母愛千秋難忘

背景介紹每年的農曆正月廿九日,便是福州及閩北人民所特有的節日拗九節。這個充滿感恩和愛意的節日,在2005年,被定為孝老節,成為福州全民尊敬孝順老人的特殊日子。

上週星期五,上完語文課,我對班上的學生說:“同學們,下週有一個節日,是我們福州人所獨有的節日——拗九節,老師希望大家回去蒐集一些資料,你們可以問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者去網絡上搜索,看看這個節日的來歷,有什麼習俗,我們大家在這天可以為家人做些什麼,好嗎?”小濤心直口快:“老師,我知道,這天吃拗九粥。”我點了點頭:“說得對,要想知道更多,大家都回去準備,下週的班會課上我們再來交流吧。”

昨天的班會課,同學們都有備而來。

把握“拗九節”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父恩母愛千秋難忘

我說:“我們先交流一下拗九節的來歷吧。”

小濤迫不及待:“我來說。 “‘拗九節’主要是從民間流傳的《目連救母》故事而來。據傳,古印度僧人目連之父常年經商,家中騾馬成群,財寶無數。其母青提則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連一心向往佛、法、僧。長大後,一次他外出經商,臨行時對其母說:‘孩兒出外求財,母親在家要積德積善,對出家人要如同對孩兒一樣。’其母應允。誰料目連走後,其母依然如故,兇悍地把登門化緣的僧尼全都趕走,吝嗇到一頓飯也不肯佈施。半年後目連返家,聽說其母對出家人極不友好,遂向其母查問原因,其母一聽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親?我要是對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內不得好死,死了墜入阿鼻地獄!’七天後其母果然暴死。目連大慟葬母,隨後他拋棄了榮華富貴,歸依釋迦牟尼,修成了阿羅漢,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經打聽知道其母死後果真墜入阿鼻地獄。他在地獄找到已變成餓鬼、正受苦刑的母親,悲哀異常,當即用缽盛飯喂其母。可飯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連悲號涕泣。如來佛見目連至孝,便對他說:‘你雖修成了羅漢,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親,須廣造盂蘭盆會,使天下餓鬼全能吃飽,你母親才能得救。’於是目連請十方僧眾廣設盂蘭盆會,超度眾餓鬼,其母方得脫離地獄。

目連每天送飯奉母,飯屢被小鬼吃去。後目連設法煮了表面難看的‘拗九粥’送去,小鬼見狀就不吃了。其實‘拗九粥’是用荸薺、花生、桂圓、紅棗、紅糖、芝麻等一起煮成。從這天起,青提才吃到兒子送來的粥。這天是正月廿九日。鄉人讚歎目連的孝心,遂仿其孝行。於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雙親及鄰里長輩,並相沿成俗,演繹出‘拗九節’這個民俗,流傳至今。”

把握“拗九節”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父恩母愛千秋難忘

我連連頷首。許多同學表示自己收集的材料跟小濤的說法一樣。這時小明說:“老師,我的跟小濤的不同。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相依為命,後來母親去世了,兒子痛不欲生,每天都要帶上母親生前最喜歡吃的食物到母親的墳前祭拜。就這樣年復一年。有一天兒子夢見母親對他說,每年的正月二十九這一天總是會有一群餓鬼來搶食,母親人老體衰鬥不過他們,就只好餓著肚子。兒子聽了傷心不已。醒來後,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知道母親愛吃糯米做的甜食,於是就用糯米、花生、芝麻、紅豆、紅棗、桂圓等放在一起熬成粥,並在粥里加入紅糖,正月二十九這天帶到母親的墳前。第二天,母親又來託夢說,那些餓鬼又來搶食了,但看見兒子裝瓦罐裡的又粘又黑上面還有不少說不清是什麼象小蟲子似的東西,餓鬼們都不敢吃,母親終於沒有餓著肚子,母親還說兒子送來的粥很好吃,她很喜歡。從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九兒子總會熬上一鍋母親愛吃的拗九粥送給母親。人們感嘆兒子的孝行,漸漸的這種習俗在民間傳開了,每年拗九兒女們都會為父母送上一碗拗九粥,表達到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祝願父母平平安安、健康長壽。”

把握“拗九節”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父恩母愛千秋難忘

我補充道:“‘拗九節’又叫‘送窮節’,意送走窮神。傳說上古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為窮子,他後正月晦日(即正月初六)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卻窮子。舊時以陰曆正月晦日為送窮日,後不知如何演變,至明、清改為正月廿九日。早年每逢這天,福州城總是挨家挨戶大掃除,清理家中破爛塵穢,並將之作為垃圾倒掉,謂之送窮。

由此看來,‘拗九節’既是敬老愛老助老的孝順節,又是除病滅災送窮奔小康的節,是值得提倡並加以發揚光大的。那拗九節有什麼習俗?”

把握“拗九節”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父恩母愛千秋難忘

小欣率先發言:“目連送拗九粥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以後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全國人民只有福州及閩北地區過這個節。不管是正月廿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於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小翔接著補充:“福州方言中‘九’與‘拗’諧音。福州人認為,逢‘九’不順利,因此每年這天,歲數逢九或九的倍數的人都要過‘九’。家裡要為其煮‘拗九粥’與太平面,以祈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氣,羈上好運,平安地跨過‘九’的門檻。已婚婦女也要為父母送上一罐‘拗九粥’,以示其不忘父母養育之恩及對父母的孝敬之情。 ”

我說:“沒錯,‘拗九節’這天,福州出嫁女子必送拗九粥回孃家,表示孝順父母。後演變為尊敬老者,懷念故人,熱粥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

把握“拗九節”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父恩母愛千秋難忘

“今年的拗九節是哪一天?”

“3月5號,明天。”同學們異口同聲。

“那大家想想,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可以為親人做些什麼?”

“我給家人煮一次‘拗九粥’。”

“我給爸爸媽媽製作一張‘感恩卡’。

“同學們,你們今天表現很好,大家對拗九節的來歷習俗都瞭解很清楚了,請大家一定記住,這是我們的‘孝順節’,同學們要用行動向親愛的爸爸媽媽表達你們的愛。百善孝為先,父恩母愛千秋難忘!現在你們一定要努力上進,讓爸爸媽媽露笑臉,讓他們天天像過節!你們說好不好?”

“好!”全班異口同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