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01

仁宗皇帝是個可憐的娃!

《楊乃武與小白菜》悽切的主題曲用在一個皇帝身上,居然一點不違和:小白菜啊,淚汪汪,從小沒了爹和娘。

仁宗十一二歲的時候,三帝真宗就“龍御歸天”,生母孃親更是直接被幽禁在活人墓中,直至孤獨死去。

陪伴自己長大的大娘娘劉娥,那是一個類似於武則天的女權之王。冷峻的神情,嚴厲的督導,隨時被廢掉的恐懼,都是少年仁宗成長之路上的夢魘。

按說,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仁宗,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問題兒童。

但是,他非但沒有形成性格缺陷,反而雅量高致,虛懷納諫,成了中國歷史上少有仁愛之君。

他是怎麼做到的?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期的人物專訪,探究仁宗皇帝的內心世界。

就劇集《清平樂》來看,大要言之,仁宗皇帝一路走來,或一路走去,在他身邊的那些個關鍵人物,可以說對仁宗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就好像某個豆瓣網友評價電視劇《包青天》一樣:

童年良藥啊,對於樹立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極大地幫助!

《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02

而仁宗皇帝的“童年良藥”當屬時任太子舍人晏殊。

晏殊可謂是仁宗的精神知己。

《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仁宗皇帝也一直對這位帝王之師禮遇有加。在晏殊因為站隊仁宗,而被大娘娘貶謫出京的時候,仁宗不忘每年遣快馬送春茶給自己的這位老師。

晏殊也確實不負自己的這位天下第一弟子,自始至終,都在大娘孃的陰影下護佑著仁宗。

當初,年少的仁宗因為思念生母,半夜突襲出宮,想要趁人不備闖入永定陵拜謁自己的母親,是晏殊及時趕來,制止了仁宗。

晏殊這麼做,是因為阿附於劉娥嗎?非也,他只是為了避免劉娥盛怒之下愈發壓制仁宗,進而影響到仁宗日後的親政。

而後在劉娥歸天之後,八大王趙元儼指責晏殊乃是第一欺君之奸賊,隱瞞陛下生母的內情,該當治罪。

仁宗並不願意如此,而此時的晏殊反而自請外放,並且提議八大王說出實情,有功該賞。

《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第一表情帝:八大王

晏殊是以自己從起初到最後的犧牲,成全了仁宗。

對此,范仲淹一語道破:

哎呀,同叔(晏殊字),自始至終,你都是為了維護大局啊。

起初屈從於劉娥,是為了保住仁宗的皇位。後來自請罪責,是為了彰顯仁宗“懲惡揚善”的偉光正形象。

所以,不得不說,晏殊作為仁宗的精神知己,在仁宗成長的每個關鍵節點,都把棋子落在了最為正確的方位。

另外,要盛讚下喻恩泰老師的演技,從面部表情,臺詞功力,肢體動作都非常完美的演繹出了北宋一代名相的風采:青衫磊落,虛懷若谷,待人和善,風采卓然。

尤其後來晏殊起復回京之時,再次見到學生兼帝王的仁宗,二人多年未見,神情愴然之態,真讓人有種“久別重逢非昨日,萬語千言不忍談”之感。

《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03

而要說到仁宗的情感知己,則非“苗心禾”禾兒莫屬。

某種程度上,苗心禾承擔著作為仁宗“母親”的角色。

為什麼這麼說?寂寞深宮冷,滿庭脂粉色,誰又能真正走進仁宗的心裡呢?唯有那個和他“一奶同胞”的禾兒,那個從小到大一直跟在仁宗屁股後面,喊著“六哥哥”的小姑娘禾兒。

所以,我們看到,以仁孝治國的仁宗,在“母喪之痛”的哀慼中,居然就泰迪附身,與禾兒來了一次“愛得越痛越纏綿”。有沒有人看到這裡,冒出滿腦袋的黑人問號呢?

《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這,不是隻有隋煬帝楊廣或者《紅樓夢》裡賈鏈賈蓉之類的逆子才會做的事嗎?(順便提一句,有學者認為,所謂楊廣在父喪期間與楊堅妃子“過分玩耍”,是後世唐朝栽的贓,以便於為自己的統治合法性提供論據)

但是,事實上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相對於和苗心禾的一番溫存,仁宗更需要的是“心理撫慰”。他通過這種另類的方式,在尋求某種來自女性的呵護與關愛。

所以,當年那個守在門外,時刻想著六哥你餓了麼,餓了就上......籲,先剎住,那個想著你餓了麼,你冷不冷的禾兒,才是仁宗真正的情感知己,是他母喪後的情感歸宿。

《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幼年苗心禾

至於“一見鍾臉”的陳熙春,不過是年輕的仁宗春心萌動時的某個過客而已。在稍許的惆悵後,很快會將她忘得“無影無蹤”。

04

至於仁宗紅顏知己的名號?

從事實來看,應該歸屬於那位從“神仙”手中逃脫的女公子:曹丹姝。

雖然從劇情來看,仁宗毫無疑問在冷落這個對他“滿懷憧憬”的江疏影,但是,首先“紅顏”二字當之無愧,並非像人言(主要是韓琦)所說的那樣“貌醜”。

《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其次再說“知己”,相對於苗心禾對於仁宗從小到大的“廝守之情”,陳熙春對於仁宗“年輕貌美的喜歡”而言,曹丹姝對仁宗的感情是什麼樣的呢?

她讚賞仁宗的富而不奢,貴而不驕。這就是價值觀層面的欣賞了,苗心禾與陳熙春都達不到這個境界。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曹丹姝恨自己不是男兒身,不能輔佐仁宗建功立業。這是對仁宗個人事業的助力。相對於前兩位,飽讀詩書的曹丹姝應該有此能力。

所以,“紅顏知己”四個字,曹丹姝應該當之無愧。

可惜從目前來看,仁宗還在被貌美的“陳熙春”所惑,一時無法走出眼前的迷障。

《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而大臣們之所以不依不饒,非要選一個“貌醜”的皇后母儀天下,一方面是因為當年“狐媚偏能惑主”的武則天,給帝制下的男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創傷。

同時,也是因為歷史上確有“貌醜”的皇后,給後輩們樹立了光榮的榜樣。

比如華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夫人嫫母。夫人嫫母別稱就叫“醜女”,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是她知書達理,善解人意,還是個發明家,據說就是她發明了鏡子這種非常實用的工具。

再如郭德綱的單口相聲《醜娘娘》中的那位主角,原名本叫鍾離春,又叫鍾無鹽,是戰國時齊宣王的夫人。

《清平樂》唯有此三人,才是仁宗皇帝真正的知己!

人們常說的“唐突西施,刻畫無鹽”就是為了突出“西施和無鹽”這一美一醜的對比。這位無鹽娘娘雖然相貌奇醜,但那是胸懷韜略,腹有良謀,協助齊宣王立下赫赫戰功,在齊國崛起的過程中功不可沒。

所以深受傳統儒家文化薰陶的士大夫們,始終對皇后“貌醜”情有獨鍾。就這一點來看,大臣們和帝王簡直是不共戴天之仇啊。

最後,有此精神,情感,紅顏助力的鐵三角,那麼官家,接下來請開始你的表演吧!

——全文完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