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資源縣唯一有名有姓的紅軍墓

在桂北越城嶺下的桂林市資源縣資源鎮同禾村有個上樑水庫,附近是風景秀麗的4A景區一寶鼎瀑布。在水庫邊的青松翠竹間長眠著一位名叫羅金山的紅軍烈士。

廣西資源縣唯一有名有姓的紅軍墓

2019年5月21日,在80歲的唐德玉帶領下,資源縣黨史辦公室蔣紹榮、蕭業禮坐拉縴船到上樑水庫對岸山上尋找紅軍烈士羅金山的墓地。


1934年12月初中央紅軍突破湘江封鎖線後進入西延山區,3日,中央紅軍(又稱第一方面軍)為阻擊敵人,紅一軍團駐紮油榨坪至土地堂一帶,該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團長楊得志率部在西延(今資源縣境內)同禾村(今資源鎮同禾村)大帽嶺(又叫大茅嶺)磨子石與國民黨湘軍劉建緒手下陶广部發生戰鬥,在戰鬥中戰士羅金山身負重傷,被抬下唐家壩,搶救無效犧牲,就地安葬在村旁廟邊。為防止敵人追擊,紅軍在唐家壩嶺上和神天坳屋後挖有戰壕工事,準備伏擊追敵,大帽嶺之戰是湘軍防止紅軍進入湖南省新寧縣,按照蔣介石湘江戰役後的剿共計劃,由湘軍、中央軍和桂軍成合圍之勢,佈下新的口袋陣。

廣西資源縣唯一有名有姓的紅軍墓

2019年5月21日,資源縣黨史辦公室蔣紹榮、蕭業禮到資源縣資源鎮同禾村上樑水庫移民新村調查紅軍烈士墓情況,當地老人講述了大帽嶺戰鬥及紅軍戰士羅金山同志犧牲情況。


紅軍探明敵人險惡意圖後,中革軍委在油榨坪召開緊急臨時會議,決定改變原定沿紅六軍團經五排車田去城步蓬洞的行進路線,折回興安縣華江鄉翻越老山界,使餘下紅軍化險為夷,有效保存有生力量,老山界成為紅軍的救命山。

廣西資源縣唯一有名有姓的紅軍墓

資源縣資源鎮同禾村上樑水庫移民新村健在的耋耄老人唐德玉和粟盛輝帶領縣黨史辦公室同志到山上察看紅軍為阻擊敵軍挖的戰壕並找到了羅金山烈士的墓地。


新中國成立後,當地黨員幹部和中小學師生等群眾每逢清明節去給羅金山烈士掃墓,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建上樑水庫,唐家壩人家搬至水庫邊的移民新村,紅軍烈士墓也遷葬到新村對岸距湖面50米的地方,遷葬時挖出喂藥的碗和部分遺物與遺骸同葬,現有墓無碑,這是紅軍長征過資源時在戰鬥中犧牲唯一留下姓名的紅軍烈士墓(注:另河口鄉大灣村失散紅軍鄧廷祿烈士是解放戰爭時期參加桂北游擊隊犧牲的留下姓名的紅軍烈士)。

(粟盛輝口述,蕭業禮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