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不接電話?是不愛我了嗎還是不在乎我

在愛情中,很多女人總是會感到心煩意亂,又或者和男友相處時亂髮脾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也許有這種表現的你,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說的焦慮型人格。

焦慮型人格又叫矛盾型人格,在愛情生活常常表現為有矛盾心理,總是害怕失去卻又離不開對方。

如果一對伴侶中有一方或雙方是焦慮型人格的,而且經常表露出這種焦慮的情緒,那麼這段感情就會令兩個人都覺得很累。

1


最近接待了一個叫小絲的諮詢者,她跟我談起了她的感情,她和男友剛交往一個月,是他人眼中的天作之合。

但實際上,他們卻常常鬧彆扭,三天兩頭就來一次吵架,時不時還上升到了要分手的地步。

每一次的吵架,都以男友服軟告終,可對方其實沒有多留意她的情緒,只是甜言蜜語地哄她,往往問題沒解決,兩人就和好了。

但吵架次數多了,小絲和男友的感情也不免變淡,男友對她是肉眼可見地越加敷衍。

小絲當然不想分手,於是也嘗試過控制自己不要再作,但無論做了多少心理準備,只要男友不理她,她就忍不住了。

他總不接電話?是不愛我了嗎還是不在乎我


她很無奈地說,“只要他不回我信息,我就覺得他在和別的女人在一起。”


先不說小絲這樣的猜想是否正確,但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像小絲這樣的狀況,不少女生都經歷過。

她們會不自覺地把所有小事放大,然後因為害怕被拋棄導致產生一系列焦慮情緒,這其實就是典型的焦慮型依戀人格。

大多數焦慮型依戀人格的矛盾情緒集中在兩點:佔有慾、自我保護。

這類型的人既希望能與他人保持親密關係,又因強烈的自我保護慾望從而設起高牆。

其實他們外在的焦慮,只是為了掩飾內心被拋棄的恐懼。

2

為什麼會有這類型人群呢?

其實很多焦慮型性格的形成,都源於童年時期父母對自己的回應不夠親密、及時、有效,令他們長期處於被忽略或者被拋棄的恐懼之中。

長大後再遇到相似情況時,這種恐懼就會成為他們的第一反應,也就是所謂的原生情緒。

很多人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就產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進行自我保護。

有些人會憤怒地抗議和抗拒他人,有些人則會產生一系列焦慮情緒,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舉動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這種依戀方式會作為童年陰影的一部分一直伴隨我們長大,從而對成年的交往造成一定影響。


他總不接電話?是不愛我了嗎還是不在乎我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電話得不到及時回應時,讓你焦慮的,不僅僅是當下的惱怒,還隱藏著你對過去的無能為力。

這樣的情緒疊加,往往是極其隱蔽的,你自己無法分辨,對方也難以看清。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男友每次都哄回了小絲,但小絲還是會不斷因為同樣的問題而生氣。

男友解決的,只是她當下的情緒,但更深層次的焦慮,卻一直在增加,從未被緩解。


3


小時候播下的一顆種子,早在心中長成了一片陰影,幸運的是,儘管對於過去無能為力,但現在仍然來得及進行改變。

如果你總會為男友的不及時回電而焦慮,那麼可以嘗試以下三個方法,來和男友商量解決:

第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原生情緒。

焦慮型戀愛風格,其實大多性格比較鮮明,很容易“敏感”,會經常用攻擊或過分防禦的話語來傷害自己的伴侶,所以普遍被認為情商低、不好相處。

當他們想要在關係中表現自己的原生情緒時,行動上展現的卻是次生情緒。

比如焦慮表現為憤怒、恐懼表現為冷漠,而對方在被更加外露的次生情緒干擾後,就容易對你產生誤解。

其實,他們只是不懂得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所以對方接收到的更多是針對和傷害,而非憂慮和關懷。

這樣不光沒有讓自己得到安撫,反而會破壞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劇衝突,也是導致分手的罪魁禍首。

那麼,焦慮型的人第一要注意的,就是別讓次生情緒掩蓋原生情緒,要準確地表達自己。

比如說你和男友約定晚上約會,可是到了約會時間,對方遲到,電話也不接,焦慮型人格的人馬上就會腦補出自己被拋棄的場面。

於是你就更加會強迫性地去打他的電話,隨時準備好向對方發洩自己的怒火:

“你去哪了,怎麼還沒到?我快等了一個小時了,打你電話又這麼遲才接,你到底什麼意思?”


被恐懼催生出來的怒火推動著,你就會不由自主地用這種攻擊性強烈的問句來質問對方。

可你恐懼是沒錯,但是總是用反面態度來表達,真的可以讓你的伴侶瞭解到你的擔憂,促使他自願地給予你安撫和積極回應嗎?很難。

憤怒和焦慮,在當下的確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長遠來說,這種強迫性的索取,並不利於雙方形成良好的回應模式。


他總不接電話?是不愛我了嗎還是不在乎我



第二,兩人積極溝通並且和約定特定的行為。

在對自己的情況有了充分了解後,你可以和戀人進行一次深度溝通,讓TA瞭解你的成長經歷是如何影響你的依戀風格的:

“我小時候爸媽工作忙經常不回家,所以我一直都很害怕一個人獨處。”


包括具體有哪些重要事件影響了你,以及讓TA瞭解當你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是焦慮情緒在作祟而非出自本心:

“我質問你怎麼這麼久都不出現的時候,是在害怕你會不會發生意外,不是真的在生氣。”


同時也讓對方知道,你真實的內在情感是恐懼被拋棄,而不是對對方的嫌棄、不信任、或者攻擊:

“你一不回我電話,我就覺得你是嫌我煩,想和我分手了。”


你也可以和對方探討當前TA回應你的方式,會讓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情緒上的反應是怎樣的:

“我生氣的時候你總是什麼話都不說,你越不說話,我就越著急,越害怕。”


我看過很多焦慮型的人,伴侶往往會對其的情緒反應感到毫不理解,十分意外,所以兩人才一直爭吵,如果想改變這樣的情況,那麼分享是很有必要的。

你們還需要去共同分析,過去的互動當中,讓你們一直不能好好溝通的因素是什麼,好儘量避免。

有了這樣的相互瞭解和分析,你們可以共同商討,未來在類似的情況下,雙方可以做哪些事情來更好地回應彼此。

比如說設計和約定一些特定的行為,以及出現了回應不及時的問題後,最佳的修復方式:

“如果你因為有事來不及回覆我,那麼等空下來一定要過來找我,和我當面說明白,我可能會生氣,那你就要哄我抱抱我,不可以什麼都不說。”


好的情侶並不是不犯錯誤,而是當關系出了問題時,他們總是很善於修復。

當兩人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讓矛盾就這麼過去,記住它,然後等平靜下來之後,兩人一起去溝通、探討,摸索出更好的方式去避免重複矛盾。

他總不接電話?是不愛我了嗎還是不在乎我


第三,從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小事情進行改變。

比如以前對方不回信息,你會很焦慮並且打電話過去抱怨,那麼這一次你試著打電話過去告訴對方:

“你沒有接我電話,我覺得我更加焦慮了。”


而對方則需要改變之前敷衍的態度,而是鼓勵你勇敢面對焦慮,給予你情感上的支持。

其實你能坦白地告知對方你的焦慮,這已經是一種新互動了,它會為你們帶來新的體驗和情緒反應,而這種獨特結果,就會成為兩個人關係改善的基石。

從小的事情開始,不斷創造一些獨特結果,讓兩人在互動中有一些新的良性的體驗,關係就會越走越好。

但另一方面,並非所有方法都可以永遠有效,或者能夠同時照顧到雙方的體驗,所以你們依然需要不斷改進,找出更加適合你們的方式。

而想做到這一點,你就必須定下心來,將生活的重點轉移到自己身上,從自己為出發點,去做喜歡的事情。

這樣,你才能將情緒的掌控權牢牢抓在自己手裡,也能為你們的相處留出更多容錯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