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后,你只有坚持向前才能走出迷雾!「上大新传复试经验贴」

“考试结束,停止做答,请各位考生放下手中的笔”,伴随着监考老师窸窸窣窣的收卷声,我像往常每次考试结束一样,将桌子左上角的考生信息揭下,小心地放进衣服口袋的隔层里。

回到宿舍,我们默契地选择对这场考试闭口不谈,但楼道里行李箱的轱辘声和被胡乱放置的书本搞得我有点心烦,干脆提前出了宿舍。

那年冬天的风依旧肆虐,我拢了拢衣服,叫了计程车,准备赴一场早已约定好的火锅之约。

初试后,你只有坚持向前才能走出迷雾!「上大新传复试经验贴」

我后悔的

我们学校教务允许在大四之前将所有的课程修完,因此没有任何牵挂的我在12月28日就回了家,开始了一段长达两个多月的“咸鱼之旅”。

人总是热衷于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找些理由,我自然也不例外。

之所以选择考完试回家而非其他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自己的身体因为考研严重透支,自七月份备考开始,我家亲戚便只来过一次,若不是确定自己没有某方面的困扰,大概我是绝对坐不住的。二是考虑到无论考研成功或是失败,这或许都将是我陪在家里的最后一个假期,虽然一定会惹得他们“厌烦”,但毕竟他们还能打我不成。

回家的第三天,便被我妈安排进了医院,其实也不过是为了方便报销在医院买了一个床位,每天在医院待上大半天,治疗完便回家。不过说来我也是和医院有缘,开学的前半个月因为颈椎病又在同一家医院见到了可爱的医生护士们。

在家的时间确实无聊,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吃饭、睡觉、打我弟。但作为一个从本科就开始给自己找各种事干的人,我毅然拿起了被抛弃已久的画笔,在阳台的小天地里学起了油画,或许严格来说并不算学,毕竟以前接触过,算是当做一个爱好持续下去。

我最喜欢绷画布和刷颜料,我喜欢去做一些细致准确的东西,也喜欢漫无目的的去描绘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蘸着颜料的画笔在画布上游走,可以给我带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快感。油画颜料不好洗也不好闻,地上、衣服上全都沾染上颜料,被我妈严厉地批评过,但她总是在颜料完全干掉之后,细心地把我的画裱进画框里,然后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

初试后,你只有坚持向前才能走出迷雾!「上大新传复试经验贴」

差点跑题了,还是谈回题目好了。

这两个月的时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荒废掉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会考虑这两个方向:一是实习,有了媒体工作的相关经验,会给复试带来很大的底气;二是认真经营某个社交平台的账号,在半年的研究生生涯中,不只一位业界导师提及对认真经营某个账号并且小有成就的学生的欣赏。

我庆幸的

2019年2月15日(正月十一)下午三点钟左右,我正在房间里坐在地毯上读《浮生物语》,手机突然嘟嘟嘟地震动起来,是的,那天是出成绩的日子。其实我早知道那天会发生什么,但对于这种事情总是会选择逃避,就像大学出成绩的时候,舍友们都是时刻关注着,而我总是最后一个知晓,只是单纯因为不敢而已。

上大出成绩大概在下午5点钟左右,三点多的时候大家便已经按捺不住,各种群每个人发来消息,我有意识的不去管,但是手中的书翻来翻去却一点看不进去,干脆拿起手机一一回复。

我考法硕的闺蜜查到了自己的成绩,367分,做为全国统考的学科,这个成绩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但是她太特么厉害了呀,那么不正经的学习态度还考了报考学校的第三名!

一直到晚上七点,四个小时里她不间断地给我发消息,让我去查成绩,那时候真想和她先绝交一段时间。

最终磨不过她,我登了查询成绩的网址,输入身份证号和名字——总分380分,总排名第九名,这个成绩好不好呀?我回过神来立马给行哥哥发消息(换了手机,消息记录和截图都没了……),行哥哥一直到了第二天才回复我,我心里慌,但隐约觉得有戏。

初试后,你只有坚持向前才能走出迷雾!「上大新传复试经验贴」

(录取通知书正面)

这个成绩真的是出乎我意料,874的评论字数不够加没结尾,一直是我心中的一道坎,如今总算是放下了。

至于复核成绩,也是我不敢做的,毕竟复核成绩只是复核分数而非复核内容,要是被发现分数被算高了,还是很可怕的。

过了十五,我赶回学校复习,学校却把当时的考研教室全都清扫的干干净净,我像刚准备考研的同学一样到处寻找空教室,最终没有找到,在一个隐蔽的走道里放了张桌子,背后是一扇关不紧的被胶带糊了一层又一层的门,那时候的青岛还很冷,我穿着羽绒服拿着暖水袋听课。

还是要谈一下具体如何复习的,如果说我初试只跟着行之记者复习,复试可能选择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好吧,说白了是因为穷,3000块钱的复试模拟保过班我还是犹豫了,虽然一直很向往。

首先需要说一下复试的内容:笔试+面试。

笔试的题目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一般是两道题,去年分别为“马克思的新闻思想及其新闻真实观”和“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和消费领域有哪些应用,举三个例子说明其对文化意义的影响”,由此可见,复试笔试只需要将初试的教材好好复习背诵即可。

面试分为中面和英面,但今年面试打破了以往中、英分两个教室面试的形式,中英一起面试,中英问题比例大概6:1,并且要求不能带简历进去,因此这时候就需要看你平时的积累还有控场能力了。

不过从今年初试的题目来看,老师们面试的形式还是非常不能确定的,所以无论是什么,都一定要准备到才可以。

初试后,你只有坚持向前才能走出迷雾!「上大新传复试经验贴」

老师具体会问哪些问题以及简历如何制作会在其他推送里介绍,在此我只想讲三个问题:

一是一定要好好地读几本关于传播学或者新闻学方面的书,我当时看了邹振东老师的《弱传播》和非虚构写作作品《巴黎烧了吗?》,如果可以的话,建议从你看到这篇推送起就开始读书,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在准备复试的时候,你可能是读不下去的。推荐书目有舒德森的《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社会史》、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林郁沁的《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等;

二是还是要好好做简历,去年不需要简历不保证今年不需要简历,一份好的简历是老师们认识你并且记住你的最好途径;

三是要好好准备毕业论文和你所选的小方向方面的知识,这两个问题是上大面试中最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可以说我准备复试的过程就是一个横冲直撞的莽撞过程,所以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经验和总结通过这短短的文字总结出来,希望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3月20日,复试线正式公布——379分,我以一分的优势侥幸进入复试,这时候距复试还有半个月时间,那就继续好好复习吧。

我坚持的

4月1日,完成了签到和笔试;2号完成面试;3号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行健楼10楼等待最终审判。还好,我来了;还好,我过了。那我也该走了,9月再来与你见面。

之后的一个月,我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对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修改,虽然很多人都说本科论文很水,随便写写就可以,但是或许在以后的每个时间就会用上,所以好好去写、去做,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找了自己满意的实习,在某个世界五百强公司的新媒体部门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编辑。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确实学到了很多,不只是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的基本工作,还有如何在一个公司处理人际关系与客户关系。

从5月初到8月中旬,我没想到自己可以坚持那么长时间,最大的感触大概就是——

以前我所害怕的,大概都能成为我所热爱的。是的,选择考研也有逃避工作的因素,但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初试后,你只有坚持向前才能走出迷雾!「上大新传复试经验贴」

(离开青岛时拍的五四广场)

离职那天,领导送我一个崭新的笔记本,上面有两个穿着裤衩的小孩。更有趣的是,离开公司的那个晚上我到李村吃饭,在公交站遇到了同样下班的领导,她给我指了回家的路(我住在市南,对那个地方不熟悉),似乎也意味着我即将开始的另一个阶段。

我建议的

作为一个过来人的建议,希望能对你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初试结束到公布成绩这段时间千万不要荒废,满打满算还有2个月时间,可以找个实习或者认真去做一个自媒体账号,这两点对你的复试非常有用。

2.整理好你的复习资料,以后绝对有用。

3.复试没有你想的那么难,一个月时间准备足够,前提具备准备初试的效率。

4.成绩出来之后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可以找个工作,如果有出国打算那就在开学之前将雅思考出来。

本文作者是2019级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在读硕士研究生,禁止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