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人類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中央、省級媒體集中採訪萬壽巖遺址保護工作見聞



4月8日至10日,三明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央、省級媒體採訪團,他們將目光聚焦於我市萬壽巖遺址保護工作。


堪稱人類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中央、省級媒體集中採訪萬壽巖遺址保護工作見聞

9日上午,採訪團乘車從市區出發,30多分鐘後,抵達位於三元區巖前鎮的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眼前,一座石灰岩孤峰兀然挺立,幾個深邃的洞口,正召喚著記者們前往探秘。

親歷者們向記者們娓娓道來背後的故事。“上世紀70年代,三鋼購得萬壽巖地塊採礦權,開始開採礦石……”時任三鋼礦山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的李蘭九,為記者們講述當時企業為文物保護讓路的故事。“停止開採,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帶著疑問,中新社福建分社融媒體中心副主任林春茵問道。一面是經濟發展一面是文物保護,時任三明市副市長嚴鳳英向記者們詳細介紹了當時各方人士為保護萬壽巖遺址作出的努力。為了保住萬壽巖遺址這個無價之寶,三明付出的卓絕努力讓記者們紛紛讚歎。

堪稱人類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中央、省級媒體集中採訪萬壽巖遺址保護工作見聞

“這個洞叫船帆洞,洞口朝西,洞內文化堆積分上下兩層……”福建省考古與博物館學會會長、時任省文物局局長鄭國珍帶著記者們實地參觀萬壽巖。

光明日報福建記者站站長高建進感慨:“都說‘北有周口店,南有萬壽巖’,萬壽巖是迄今為止福建境內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類型的居住遺址,能走近它,讓人很激動。”

2000年,《光明日報》就做了一篇關於萬壽巖遺址保護的長篇報道。20年來,三明全市上下牢記囑託,不斷加大萬壽巖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力度。“從國內到國際,萬壽巖遺址的影響力和關注度不斷提升。如何全面保護開發和利用這一珍貴的文物資源,值得我們去深度報道。”高建進說。

堪稱人類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中央、省級媒體集中採訪萬壽巖遺址保護工作見聞

“這些天的採訪,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在當時,萬壽巖遺址能保護下來有多不容易。”新華社福建分社首席記者許雪毅說,希望能用手中的筆,為宣傳推廣萬壽巖遺址盡一份力。

從船帆洞、靈峰洞出來,採訪團來到了萬壽巖遺址博物館。一件又一件從萬壽巖遺址出土的文物深深吸引著記者們。去年6月2日,三明市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如今,這裡已成為一個集遺址展示、科普教育、學術研究和生態旅遊於一體,以考古特色為主題的展示三明歷史、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這讓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福建記者站記者張子亞頗感興趣。“我們想深入挖掘三明如何將遺址保護、開發、利用與當地經濟、旅遊、文化發展相結合的生動事例。”張子亞說。

堪稱人類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中央、省級媒體集中採訪萬壽巖遺址保護工作見聞

“萬壽巖遺址保護是處理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生動案例。”人民日報福建分社採編部主任顏珂說,去年底他已就萬壽巖遺址保護做過一次採訪,此次集中採訪活動,主辦方邀請了更多當年的親歷者和見證者,讓記者們挖掘瞭解了更多的細節。此行,在將目光聚焦於萬壽巖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之餘,他還特別關注萬壽巖遺址的學術研究新進展、新成果。

3天的時間裡,中央、省級媒體記者們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聆聽遠古的遺響、觸摸遠古的印記,在一個個動人故事的講述中,一段段塵封的記憶越發鮮活起來。記者們紛紛表示,要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來了解萬壽巖遺址獨一無二的魅力和價值,推動這一寶貴的文物資源進一步“活”起來。

//劉莉婷 林芳芳

堪稱人類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中央、省級媒體集中採訪萬壽巖遺址保護工作見聞


堪稱人類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中央、省級媒體集中採訪萬壽巖遺址保護工作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