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阅读坏处太多,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流停滞不动时,才去阅读

叔本华:阅读坏处太多,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流停滞不动时,才去阅读

叔本华:阅读坏处太多,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流停滞不动时,才去阅读


随着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的即将到来,各种平台上关于阅读的话题迅速增多起来。大部分议题都是如何阅读、阅读有什么好处这方面的。

就我所见到的大部分此类文章,都是说阅读有着极大的好处,阅读有着其他任何活动都无可替代的功能作用,甚至有人提出“唯有阅读与跑步不可辜负”的论题,因为阅读使我们的思想和知识丰富起来,而跑步能够促进我们身体的健康,讲得确实很有道理,对促进人们的阅读、丰富精神世界有着很好作用。也有人提出,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从书本中寻找答案,这是最好的寻找“破局”之途径的办法。

叔本华:阅读坏处太多,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流停滞不动时,才去阅读


还有不少文章讨论阅读的方法。是的,各种平台汗牛充栋的关于阅读的文章,90%以上讲的是阅读的好处、阅读的方法,很少有文章讨论阅读的坏处。

德国伟大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现代悲观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叔本华就认为,阅读的坏处实在是太多、太大了,因为阅读是让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头脑里边活动,而不是让自己的思想在自己的头脑活动。

叔本华:阅读坏处太多,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流停滞不动时,才去阅读


叔本华不无道理地指出:“阅读并不能代替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它只是对精神起着一种引导作用。汗牛充栋的书籍仅仅告诉我们,错误的途径如此之多,如果一个人盲从轻信,就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

是的,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的。书,有好书,也有坏书。坏书当中,也不乏好的东西。好书当中,也有坏的东西。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带着自己的头脑阅读,也就是必须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让作者的思想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在我看来,“不如无书”还远远不够,“尽信书”的危害是极大的,远远超过“无书”的状况。

叔本华:阅读坏处太多,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流停滞不动时,才去阅读


“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书籍的功用、好处等等,各种平台上、各种媒体上都有很多好的论述,其中也有不乏论述得有道理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听一听叔本华的反面的论述,想一想这位伟大哲学家是如何看待阅读问题的,能够促进我们深思,虽然叔本华的观点可能也有着偏颇之处。

根据叔本华的理解,阅读的坏处极大,并且那些读书过多的人如果不注重独立思考,就会成为“书呆子”,对此问题,叔本华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指出:“博学多识反倒使大多数人变得更加愚蠢糊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读了很多书的范进,中举后反而疯了。

叔本华:阅读坏处太多,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流停滞不动时,才去阅读


但叔本华也肯定了阅读的作用,那就是阅读能够起到一种“精神引导”作用,所以在某些时候我们还是需要阅读以引导我们的精神的。正因为如此,叔本华说一个人应当只是在他自己的思想流停滞不动时——即便才思敏捷的人也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才去阅读书籍。”

“手不释卷”在汉语中历来是一个褒义词,形容一个人刻苦勤奋读书。但叔本华却指出,那些终日手不释卷的人,叔本华说他们是“为了免遭思考之苦”,也就是自己懒得思考或者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会终日手不释卷。

叔本华:阅读坏处太多,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流停滞不动时,才去阅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相同内容的思想和知识,从书本中得来或者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获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许,一个人从书本当中得到了某个思想、知识,从而避免自己免受思考之苦,但是总不如自己独立思考而获得。叔本华说,一个人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得的东西,其价值“百倍于从书本当中找到的答案”。当然了,所有东西要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是不可行的,我们还是需要阅读。叔本华的这些关于读书的思想,只不过是启示我们,不要过量阅读,还有就是在阅读中要善于独立思考。

顺便说一句,就中国人目前状况,大部分人不是读得多了,而是读得不够,甚至不少人一年到头不读几本书,全民阅读还任重道远。


叔本华:阅读坏处太多,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流停滞不动时,才去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