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级晋升”“名师评选”领导按任职年限逐年加分,合理吗?

教师职称等级,2011年是个分水岭。2011年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这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

教师“职级晋升”“名师评选”领导按任职年限逐年加分,合理吗?

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个福音,也是个激励。在2011年以前,教师的职称划分较为粗疏,一般评上高级职称便万事大吉,无所进取了。在新的职称制度实施以后,即使是评上了高级,教师也还需进一步努力,因为同一职称有不同的职级,而每一职级都与不同的利益挂钩。

教师“职级晋升”“名师评选”领导按任职年限逐年加分,合理吗?

以前职称设置

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

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

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

改革后的教师职称职级划分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

中小学教师职称对照表

教师“职级晋升”“名师评选”领导按任职年限逐年加分,合理吗?

在上表中,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级数字越小,获取的利益会更多。常常同一职称,不同职级每月的岗位工资要相差从一两百进而到近千元。同时,职称级别越高级与级利益相差越大,而且,越到上面分配的名额会越少,而且是空缺补额的晋升制度。所以,有时职级相争非常激烈。于是形成了各样的职级晋升考核方案。

教师“职级晋升”“名师评选”领导按任职年限逐年加分,合理吗?

这是“百度”上的赋分标准,第三项领导的工作量直接加分不知道它的考量依据是什么。领导的工作量就一定比普通教师大吗?还有不知道它这里的加分是整个只加一次呢?还是每任职一年就加一次?如果是后者,那普通教师还有竞争力吗?校长、副校长就不说了(无论代课如否,我们家是直接晋升),最心痛的是碰到中层,只要挂个什么职务,不管代课多少,任职一年就多加一分。还有,评优评先也是奇葩,不当领导先进无缘,一当上领导考核优秀什么的直接跟着他们跑。哎,无奈啊!

“职称晋级”如此,现在连“名师评选”差额竞争也如此打分了。为积极促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扩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本市从2018年起实施“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学校”培育工程。该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育300位名教师、200位名班主任、50位名校长、30所名学校。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在评选标准上又让人匪夷所思——按三六九等分配名额到学校。

教师“职级晋升”“名师评选”领导按任职年限逐年加分,合理吗?

按名额“评选名师”,为什么不是按条件来评选呢?换句话说,给你名额你就是名师,不给你名额你就不是名师。这合理吗?

教师“职级晋升”“名师评选”领导按任职年限逐年加分,合理吗?

那么,学校在推选的时候,打分标准又如何呢?教学业绩只是参考,关键打分因素:教龄、中层(领导)任职、组长等。如此侧重打分,一个单纯的普通教师还有竞争力吗?呜呼!

教师“职级晋升”“名师评选”领导按任职年限逐年加分,合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