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吁新老师

大家好!

我是实验中学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语文老师,教书21年了。所带的学生当中,虽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也算是遍布各行各业,多少有些文化。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在我上初中时,就遇到一位好语文老师,她温柔,关爱我们。她上课娓娓道来,带领我们领略语文世界的魅力,我对她总是以仰视的姿态对待着。那时,我就暗下决心,将来也要做这样的一位语文老师,去影响我的学生。梦想实现了,我的教书生涯从铁佛开始,我心潮澎湃,认真备课,生怕自己所学没能传授给学生。几年下来,在以前老师的影响下,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也多少有了一点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年前,参加市级赛教的磨课中,我带领学生走进蒲松龄的《狼》,不仅徜徉在古文知识中,更想让学生感受一介布衣寒儒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的情怀。课后,一听课老师质疑我:“情怀”是什么,学生懂吗?自以为是的我惭愧了,好多年都不敢提“情怀”二字。

五年前,我来到实验中学,为了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在正常的教学外,我也开始分析试卷的题型,研究考试的技巧,并把这些技巧变成公式传授给学生。他们在考试中成绩是有所提升,有一天,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作文也有公式和套路,让我们拿高分吗?”我愕然,惶恐,我教给了学生什么,作为教育者是传播文化的,而我却在讲套路,我这哪里是在做教育?自以为是的我惭愧了,这几年我潜下心来,认真教文化。

四年前,我带初二,上庄子的《北冥有鱼》,我讲庄周梦蝶,我讲鱼之乐,快意课堂。可学生用眼神分明在告诉我没听懂内容。由于自身学识的不足,再加上苍白无力的语言,无法将学生带领到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去感受庄子的精神世界。自以为是的我惭愧了,有文化的教育是厚重的,持续的!

每位作家都有情怀,我开始研究文本和文本后的背景,讲学生所不知道的文化,以作者的角度去生发情感,产生共鸣,我发现,我敢讲情怀了。如今课堂,我讲《关雎》,带着学生走入灿烂的诗经文化;我讲《背影》,带着学生感受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的亲情文化;我讲《论教养》,带着学生学会如何提高修养的文化等等。我不再把知识碎片化、套路化,因为我越来越清晰的知道,影响学生一生的,绝不是考试的重点和做题的技巧,而是有文化的教育!

全国有名的语文教师赵旭说她是文化基因的唤醒人,特级教师王君说她是青春语文的引路者,邱俊老师说她是知识的播种者。她们都在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和方法,在传播文化,在践行文化。在课堂上,她们不仅仅传授知识和重点,更在引导学生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走入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美并学会创造美。这样灵动的课堂,在语文界掀起一波一波的狂狼。因为大家发现,把学生带到这样的高度,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教育。

近两年随着中考,高考的改革,大语文的时代到来了。我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倍有压力的同时,又深感一股暖流。阅读加品味赏析的模式已经开启,语文就应该这样学啊!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颜静,是我前几届的学生,大学毕业在浙江从事金融工作,我仅仅带过他初中三年,他却经常在微信中对我说:老师,我把你在《礼记》中的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作为我如今工作的座右铭呢!我点燃了他的诚信文化;刘延海,是我上届的学生,上了职教后如今在南街的蜜雪冰城工作,一次店员和顾客发生冲突,他连忙从中调解,对我说:老师,我记得你对我说过的话,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我点燃了他的修养文化;连肖,是我这一届的学生,家境贫寒却酷爱阅读,她时常对我说,物质上的贫乏,我要用精神文化来补充。我点燃了他的精神文化。还有众多的学子,或许还没有成为国家的精英人才,由于接受到了有文化的教育,人生开始有了光彩。像我这样的老师,就是要做“点燃”工作。点燃学生的良好习惯,点燃学生的品质修养,点燃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新时代,呼吁新的教育。今天站在这里,回首向来处,有挫败、有迷途,脚步深深浅浅,步履磕磕绊绊。但我们都在为文化的传承做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教育,我愿意着、欢喜着!

新时代呼吁新老师
新时代呼吁新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