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行業發展分析:多數可自愈 有兩大行業和SARS時情況不同

抗擊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而各地復工潮也在逐步進行中,畢竟每個個體仍要生存,企業仍要運營,社會仍要向前發展。病毒一個多月的“封印”恰值2020年春節,線下餐飲、旅遊、電影等行業受到重挫,那麼當封印解除,丟掉口罩,這些行業能迎來報復性反彈麼?還有哪些行業能將“危”變“機”?

  本次疫情影響到的行業最直接的是消費行業,對製造業、農業等的影響則較為間接,梳理數據後發現,餐飲業、旅遊業等行業隨著疫情的消退或能快速回升,而房地產、汽車等行業,因為和2003年所處背景不同,單純靠行業自愈存難度,相信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措施可以幫這些行業度過難關。

  另外除了這些消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行業以外,通過本次疫情防控中個人信息的採集,將助推政府治理和社區管理快速走入電子化、信息化和數字化。

  哪些需求被疫情暫時壓制?

  這部分內容比較好分析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本次疫情的親歷者,在“待在家裡就是做貢獻”的號召下,絕大多數人在2020年春節期間減少外出,那麼由人群外出或聚集才能產生的消費活動都大大被壓制了,具體來看包括:

  1、餐飲業:春節7天損失或超5000億元,飯店門口賣起蔬菜

  受疫情影響,許多市民減少外出用餐,甚至退訂了餐館年夜飯。在編者所居住區域,有兩家口碑不錯的中式餐廳,其中一家在正月初五開始,將春節期間所囤的蔬菜肉類在飯店門口擺攤甩賣,隨後徹底關店;另一家餐廳整個正月裡只接收外賣業務。

  2月1日,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對媒體訴苦,受疫情影響,預計春節前後的一個月將損失營收7億至8億元。全國60多個城市400多家西貝筱面村的堂食業務基本已暫停,只保留了100多家外賣業務。據商務部,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019年2月4-10日),全國餐飲行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時代週報分析認為,假設今年業績腰斬,則僅僅春節7天國內餐飲業的損失將超5000億元。

  2、影視:春節檔票房幾乎絕收

  據傳媒內參報道,從最初的電影撤檔、演出取消,再到影視基地關閉、劇組停拍……疫情影響到了影視行業投資、拍攝製作、宣發、播出等上下游各個環節。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全國電影票房收穫181萬元。而去年大年初一的票房則有14.58億元。另外有30個省(區、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要求關閉影院、KTV、網吧等相對密閉公共場所。

  最新消息顯示,橫店影視(603103)城宣佈13日起逐步復工,但同時表示,疫情期間“能少則少”。疫情對於影響行業的影響,還有待數據的進一步公佈,可以預見的是,在這個冬天,影視業真的過了一個冬天。

  3、旅遊:或損失萬億GDP 波及1000萬從業者

  近些年旅遊過年頗為流行,而今年朋友圈裡曬旅遊的人少之又少,一場疫情改變了超4億人的旅行計劃,也給旅遊行業超過1000萬的從業者帶來了巨大損失。

  “全國有2萬多家旅行社,40萬到50萬的從業人員,超過10萬家酒店,接近100萬間的住宿設施,幾乎一夜之間全都陷入了停頓。總體算下來,旅遊行業在春節期間就有1萬億的GDP損失。酒店、景區商戶、航空公司等有超過1000萬的從業人員,將在未來三、四個月的時間沒有工作。”同程集團創始人吳志祥在一次公益直播中稱。

  4、冰雪、KTV等休閒行業

  2019年底,中國北方連續降下幾場大雪,讓準備借春節假期大幹一番的滑雪場經營者們樂開了花。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讓一切憧憬化為泡影。據鳳凰網體育報道,疫情直接影響的首先是雪場運營,經營收入斷崖式下跌,對滑雪產業也是如此,雪具店、文旅、團隊、冬令營都是不小的打擊。雪具店的存貨,文旅的開團,團隊的會議會展,冬令營的開營都將進行不下去。

  對於由疫情造成的損失,崇禮某滑雪場經營者預估:直接經濟收入大概有6000~7000萬,客流預計減少大概15萬。整個崇禮滑雪1月份人數同比減少了大概14%,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了19%。對於北京近郊的雪場而言,則直接意味著雪季結束。

  同樣屬於遊樂類的KTV也深受影響,2月8日,一份北京K歌之王總經理 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在網上流傳,該公司計劃於2月9日與全部200餘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1月份工資分期支付,30%員工不同意就破產清算。圍繞著K歌之王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網上出現一些爭議,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的是本次疫情對這個行業的影響。

  5、房地產、汽車等重銷售行業

  2020年的這個春天,中國樓市的復甦火苗,被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熄滅了。售樓處緊閉,工地也停工靜默,如此下去,開發商們的現金流岌岌可危。同時,汽車銷量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元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4萬臺和4.4萬臺,同比下降約55.4%和54.4%。

  好消息是,無錫等多地出臺了扶持房地產企業的相關政策,恆大等房企則推出打折活動自救,佛山出臺購車補貼等措施,這些措施無疑將一定程度上減少本次疫情對行業的不利影響。

  疫情過後上述相關行業會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SARS疫情過後的相關行業數據回顧

  具有較強傳染性、症狀主要體現在呼吸系統等相同特徵讓人很容易將本次疫情和2003年的SARS疫情做對比,據百度百科,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英語:SARS)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發生,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2003年為應對疫情,同樣採取了隔離、消毒、測體溫、填寫健康卡等措施,那麼2003年的經濟表現如何?各行業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呢?

  經濟總體影響:2003年二季度GDP增速明顯下行 三季度GDP增長恢復

  據光大宏觀研報顯示,受SARS疫情影響, 2003年二季度GDP增速出現明顯的下行(圖1),但持續時間較短,隨時6月份SASR傳播解除,生產活動恢復,三季度GDP增長恢復。

疫情過後行業發展分析:多數可自愈 有兩大行業和SARS時情況不同

  圖1

  分行業看:

  17年間,中國各行業的發展發生了較大變化,為了便於比較,我們仍按本文第一部分對行業做以下5個分類,來看下這5大行業在2003年的經營數據如何。

  1、餐飲業:03年第三季度快速回升

  2003年4月份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速為2.1%,5月份同比下降15.5%。據《餐飲世界》2003年第6期報道,餐飲業在非典疫情中首當其衝受到衝擊。北京地區作為疫情的重災區,企業整體歇業率達到70%,節日期間營業店的包房消費減少93%,營業額下降78%。其它各城市的餐飲業也隨疫情不同而遭受大小不等的打擊。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稿件分析,2003全年餐飲行業增加值增速並無過大的下調。2002年11月16日發現首例非典病例,當季全國增加值同比為12.3%。隨著疫情被更多的人認識之後,餐飲業增加值增速開始下降,到2003年第二季度,即非典爆發期,同比增速降至7.4%,隨著疫情接近尾聲,到第三季度,增速已經回升至16.9%,見下圖2

疫情過後行業發展分析:多數可自愈 有兩大行業和SARS時情況不同

  2、影視業:04年開始迅速恢復 並開始了一個突破式發展

  據影視產業觀察報道,2003年非典疫情之前,中國電影(600977)市場化之路正處於起步的關鍵階段,本呈現向好態勢的電影市場,卻因非典疫情的突然爆發而得到重創。在2003年,國產片(包含內地香港合拍片)票房超過1000萬元的影片數量為8部,貢獻票房2.05億,而2002年這個數字是4.03億,當時身處非典疫情重災區的廣州,在疫情期間的年度總票房比2002年下降了50%(見圖3)。

疫情過後行業發展分析:多數可自愈 有兩大行業和SARS時情況不同

  圖3

  但值得關注的是,從2004年開始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引進外資、審查放寬等等,使電影市場能夠在非典疫情後迅速恢復。從2003年到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年度票房從10億增至642億。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說的“危機”。

  3、旅遊:03年下半年有所反彈 04年影響基本消除

  旅遊方面,據中金宏觀研究,2003年5月,中國內地入境旅遊人數同比下降31%,旅遊外匯收入同比下降59%,國內旅客運輸量同比下降42%。據國泰君安社服團隊研報,2003 年全年國內遊客流增速同比增速驟減13pct 至-0.9%,旅行社營業收入增速降低了28pct。SARS 影響的高峰期為2003 年3-6 月,全程影響時間約1 年,2003 年8 月18 日最後一例非典病例痊癒出院;但疫情平息後人們對出遊仍心存忌憚,出遊意願在2-3 個季度內仍顯低迷,2003 年下半年客流有所反彈,但並沒有出現預期中的井噴式增長;事件窗口期後1 年,影響基本消除,行業低基數下經營數據高增長(圖4)。

疫情過後行業發展分析:多數可自愈 有兩大行業和SARS時情況不同

  圖4

  4、體育、休閒娛樂行業:短期受影響 全年正常增長

  在各種休閒娛樂活動中,可以說冰雪行業在近些年才有了較大發展,2003年非典對這個行業的影響在這裡不做分析,我們重點分析在當時佔比比較大的體育休閒業的數據,從中看出非典對休閒行業的影響。

  我們引述蘇寧金融研究院對2003年消費細分行業的數據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由於需要人們在線下門店完成消費,體育、娛樂用品類在2003年4月、5月增速下滑明顯,不過隨著疫情逐漸解除,消費類各細分行業的發展重新回到正軌(表1)。

疫情過後行業發展分析:多數可自愈 有兩大行業和SARS時情況不同

  表1

  5、房地產、汽車等重銷售行業:在信貸增長及入世影響下 03年均出現快速增長

  經過17年的發展,房地產和汽車行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當年銷售數據來看,除了非典爆發當季以外,房地產和汽車行業在2003年全年都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具體來看,據中金宏觀研報,2003年國內貨幣信貸增速較快,上半年M2同比增長20.8%,貸款同比增長23.1%。2003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過熱,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38%,銷售額同比增長45%(圖5)。

疫情過後行業發展分析:多數可自愈 有兩大行業和SARS時情況不同

  資料來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圖5)

  中國在2001年剛剛加入世貿組織,到了2003年,全國經濟正步入高速發展期。參考乘聯會給出的銷量數據:2001年至2005年,中國車市每年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幅度,尤其在2003年,銷量同比增幅達到了70%。整體來看,“非典”並未對2003年的中國車市產生負面影響(圖6)。

疫情過後行業發展分析:多數可自愈 有兩大行業和SARS時情況不同

  圖6

  三、哪些需求借助本次疫情被創建或放大?這些需求的可持續性如何?

  在餐飲業、休閒娛樂等行業受到階段性重挫的同時,有些行業在逆勢飛揚,這其中包括:生鮮配送、線上辦公及教育、醫療衛生產品等。因為“隔離”,這些行業的需求反而被極大釋放,那麼這些行業會就此迎來發展還是短期效應呢?

  1、生鮮配送等物流類:用戶習慣逐漸養成

  疫情肆虐,線上買菜已經成為這個最特殊假期的主流,生鮮電商訂單數量大幅增長,異常火爆。在此舉一個數據:從除夕至大年初九,京東到家的全平臺成交金額同比去年暴增超374%。

  那麼生鮮配送需求激增是短期效應還是會迎來向上拐點?

  中國生鮮市場規模足夠大。根據歐睿數據,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達到4.97萬億,同比增長5.3%,預計2019年將突破50000億元(數據暫未公佈)。隨著我國“農改超”政策進一步推進,農貿市場渠道份額持續下降,新渠道加速崛起成為必然。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正在加速新渠道的崛起。

  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者通過4-5次下單購買便可以形成消費習慣,而這場疫情已持續超過1個月,大部分用戶線上買菜的次數已遠超5次。

  可以說,需求端已經具備,發展契機也已到來,接下來行業能否實現突破性發展,還看各家企業在供應鏈、品質控制、盈利方面如何發力。

  2、醫療保健類:大眾層面健康衛生需求或爆發

  此次疫情中,最直接被釋放的需求在醫療健康領域,除了一線醫護人員的專業醫療用品之外,還包括大眾層面的健康衛生需求爆發。從某種程度來看,這場疫情也是對全國大眾的一場衛生健康普及教育。

  經過這次疫情,以口罩為代表的傳統防護產品、電子體溫計、空氣消毒機都將日益普及,成為大眾日常需求品,線下健身館、健身器材等健康概念都會因此而受益。另外線上醫療將迎來一次風口,包括在線診療及電商醫藥,2019年之前,人們線上問診的比例僅為2%-4%。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作用下,線上問診的比例已經提高至10%左右。

  互聯網醫療早前發展不溫不火,據證券市場紅週刊分析,主要有三個痛點: 1:由於滲透率及醫療資源受限,在用戶線下求醫習慣養成以及信賴感有限的條件下,並不能完全滿足患者的剛需;2:由於醫療服務屬於低頻消費,難以培養用戶習慣,流量成本高的同時單一客戶價值量又有限;3:我國C端消費者線上付費意願低、醫療服務難以標準化衡量、醫療機構在產業中相對強勢等其他原因,儘管行業巨頭們通過早期的燒錢模式獲取了流量的快速增長,但變現成為互聯網醫療行業的一大難題,從而使得相關企業盈利能力並不強,資金斷裂後黯然退場的例子也數不勝數。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展義診,其中包括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微醫、京東健康等,相關平臺流量暴增。以平安好醫生為例,據統計,疫情期間其平臺累計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

  在線醫療如果像2003年的電商實現華麗轉身?如果將短期激增的需求轉化為用戶習慣?還看行業中的龍頭企業。

  3、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及娛樂:短期效應更明顯

  2020年春節,務工者經歷了截至目前最長的一個春節假期,而學生們也經歷了一個最長的寒假,不過自2月中旬開始,企業開始陸續復工,一些科技類、金融類企業採取在線辦公,相關軟件下載量激增,而學校開始執行“停課不停學”,催紅在線教育概念。

  據統計,從年初至今,13家在線教育相關公司的市值已經累計上漲近800億元。

  與之前的兩類細分行業不同,在線教育的未來仍存變數,不少家長仍質疑在線學習的實際教育質量,認為對孩子視力傷害大,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很難實現線下的集中互動和把控。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疫情過後,教育機構絕大部分業務仍會返回線下。

  我們再看在線辦公的相關數據,從數據層面看,各類辦公軟件的用戶量,均受疫情影響而被短期激活,釘釘方面表示,開工首日全國有2億用戶在釘釘辦公,有1億用戶進行健康打卡。互聯網及通信行業選擇在家辦公的比例最高,超過30%。做到用戶量短期陡增不難,難的是下一步——留存。業內人士餘德分析認為,肺炎疫情始料未及,辦公軟件或許是“因禍得福”,這也將是觸發2020年在線辦公模式進化的重要爆點,但落地到產品,各路玩家能否在“大考”後延續火熱狀態,仍需拭目以待。

  四、還有哪些行業有機會?

  1、社區管理及智慧城市的創建

  疫情就是命令,隨著疫情的發展,每個公民都成為這場“戰役”的戰士,包括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護,配合社區做個人信息登記,配合工作場所做個人健康信息上報等等。

  隨著疫情的發展和政策的加碼,政府治理和社區管理也快速走入電子化、信息化和數字化。比如浙江省聯合 阿里巴巴推出“疫情信息採集系統”,可以幫助街道居委會和地方衛健委及時地線上查疫情、報線索。據解局財經報道,中央一直在倡導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這次新冠肺炎可以加快治理體系的數字化進程,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和透明,加快智能城市的建設,完善國家行政和社會治理體系。

  新冠疫情對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智慧城市發展的機遇。通過本次疫情,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智慧城市各個應用系統採集的數據,並進行數據採集、清洗、挖掘,可在隨後的城市管理中輔助政府決策。疫情過後,智慧城市會補齊板塊,但是一直在後面追著跑畢竟會有些被動,真正全方面智慧起來才是應對問題的根本。相信有了這次教訓,“智慧城市”的推進速度和質量在下一階段會有新的突破和爆發。

  2、快遞包裝回收及處理

  在本次疫情到來之前,已有關於外賣包裝汙染環境的報道,網上比較吸引人的一種說法是,中國人15天點的外賣包裝就可以填滿一個西湖,雖然沒有機構給出詳細的計算依據,但很多外賣包裝無法自然降解,一次性筷子消耗森林等問題早已引發關注,疫情期間線上交易激增無疑加速問題的解決進程。

  交通運輸部發文稱,截至 2019 年年底,全行業回收再使用包裝箱 2 億個,投入使用可循環箱(盒)約 200 萬個,使用共 8000 萬次,節約紙箱 7800 萬個。 45 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75%。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達4. 3 萬輛。而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快遞件數已經突破600億件,可見快遞包裝回收或處理行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3、醫廢處置

  生態環境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月11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5435噸/天,比疫情發生前增加532噸/天;全國共收集醫療廢物2661噸,其中涉疫情醫療廢物489噸,佔全國醫療廢物收集量的18.4%;當日集中處置2641噸,平均運行負荷率為48.6%。平安證券稱,2020年全國新增口罩垃圾產量約16.2萬噸,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療也將帶來醫療廢物的增長,二者合計新增醫療廢物產量約17.9萬噸。疊加其它類型新增醫療廢物,預計2020年全國醫療廢物產量增幅將超過25%。

  機構預測,2020年全國醫廢產量增幅將超過25%,醫廢處置有望成為疫情後加速成長的產業之一。

  在A股市場中,有部分公司早已佈局醫廢處置業務,醫廢運營規模較大的公司包括中節能集團、潤邦股份(002483)、匯洋環保、啟迪環境(000826)、東江環保(002672)、瀚洋集團和河南利盈環保。

  2019年中國GDP增速為6.0%,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關口,這其中包含了三大產業、近30個大行業分類的近億家企業的經濟合力,我們分析一次疫情的影響,限於時間及精力很難針對所有細分行業做逐一分析和判斷,本文采取的分析思路是,從消費角度出發,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切入點,結合2003年SARS疫情後的一些行業數據,對部分行業(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存在的風險和機會做出分析。限於編者經驗和學識所限,文中或有表述、論證欠妥之處,還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