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戰國時代平焰式窯早有雛形,商周時期,窯爐結構大變革,火膛和窯室連為一體的升焰式方窯發展到後期改進裝置,于于地表面構築了長條形“

龍窯”。

龍窯被譽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因盤踞山地間狀似龍而得名,屬“地面式平焰窯”。

龍窯歷史悠久,根據考古資料來看,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貓耳山遺址群公元前1800~1500年)發現的3條龍窯,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中國最早龍窯

▼福建浦城縣仙陽鎮貓耳山遺址位置示意圖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龍窯多見於南方,自商代起,廣東增城有戰國龍窯,浙江上虞有東漢-三國兩晉的龍窯,麗水有南朝龍窯,江蘇宜興有唐代龍窯,浙江龍泉、福建建陽建窯遺址等地有宋代龍窯。

▼中晚唐時期,龍窯燒製出的越窯青瓷,如冰似玉。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明清時期,在雲南建水、四川榮昌、廣東石灣等地還有建造龍窯,由於龍窯可以很好地調節窯內溫度,提供強還原氣氛,時至今日江南各省仍有人使用龍窯燒製瓷器。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平焰斜底龍窯復原圖,其將方窯窯頂封閉,窯身傾斜,以最低的一端為火膛,最高的一端為排煙口,燒製時依靠窯身的抽力將空氣吸入窯內,而窯的坡度大小則控制進窯空氣量。

龍窯選址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由於南方多山地丘陵,龍窯大多依山而建,以自然坡度建窯,不必構築窯基。傾斜度一般在8°~20°之間,福建最長龍窯為11°,而漢代龍窯斜度也有高達30°者。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天工開物》陶埏第七卷──罌甕,

根據《天工開物》的記載,傾斜度有利於“驅流水溼滋之患”,即高地可避開地下水,保持乾燥。同時“火氣又循級透上”佘熱可利用,加長窯身不僅可以加大抽力,還能增加產量和減少能耗。

其次燃料充足瓷土豐富的地方或是交通運輸便利的地方同樣是選窯的有利因素。因此龍窯常盤踞山間,有豐富木柴燃料和瓷土礦,方便工匠就地取材。

  • 單室龍窯與分室龍窯

早期龍窯為單室型窯,更像是一根菸囪,細卻不長。譬如廣東增城戰國時期的龍窯長不足十米,而浙江上虞三國時期龍窯長也才13米

同等坡度下,窯越長則溫度可升高的區間越大,欲求快速燒製時配合投柴即可提高產量。於是隨著生產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瓷器的需求量變大,龍窯逐漸加長,江蘇宜興唐代龍窯長達30米

根據考古數據來看,古代龍窯少有超過50米,宋代時期長度為歷朝最長,元代時期又有所縮短。

▼宋代建窯遺址的大路後門龍窯,長度135.6米,為世界最長龍窯(分室龍窯)。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除了單室型龍窯,宋元時期還產生一種“分室龍窯”,即在窯室內砌築多道擋火牆,將其分成若干小室,擋火牆下部設煙火孔,使室與室之間相通。

福建省建陽區水吉鎮大路後門建窯遺址中有一條北宋龍窯,該窯長達135.6米,被譽為世界之最,至今保存完整。這條龍窯便是“分室龍窯”,不僅調溫方便,可以快燒,能夠長時間地維持強還原氣氛,促成精美的鐵系建盞斑紋形成。

▼建盞君建盞奇蹟之旅團友參觀大路後門龍窯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分室龍窯對還原焰的產生具有多方有利因素。

首先在窯頭的燃料室點燃柴火,火勢在空氣作用下自然流向窯尾,而窯身自然傾斜所產生的抽力在窯腔中很容易產生副壓,便於火焰層層蔓延。此時控制窯室的進風量,調整含氧量,當氧氣稀薄時,便可形成還原焰

其次,在封閉區間使用木柴燃料,本身就不完全燃燒,產生一氧化碳,消耗氧氣,也有助於還原氣氛生成。

因此,龍窯能夠較好控制還原焰,滿足宋代建窯建盞燒製1300℃+的高溫與還原氣氛,為建盞獨樹一幟的鐵繫結晶釉和鐵胎的燒結提供可能。

▼ 蔡襄《茶錄》之茶盞有言,“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甚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誇讚的便是建窯的龍窯燒製出的茶器。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龍窯作為青瓷與黑瓷的“搖籃”,都燒製過哪些精美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