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閒魚,擦亮生活

在閒魚,擦亮生活

去年初夏,陳倩抱著“賺個飯錢”的心態跑去閒魚賣海鮮,在半年時間內賣出了總計66萬元海鮮,意外晉升閒魚海鮮“一姐”。

當時的她一定想不到,去年夏天的那個決定,將為她換來一個在疫情中擦亮生活的機會。今年2月,實體哀聲一片,陳倩在閒魚賣出了10萬多海鮮,“生意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受益的還有她身邊的人,閒魚的低門檻和便捷的操作,吸引了她身邊的人也開始在閒魚賣海鮮。

在閒魚擦亮生活的不止陳倩,還有“玩泥巴的阿久”。過去兩年,“玩泥巴的阿久”靠著“玩泥巴”這個被長輩們視為不務正業的愛好在閒魚賺到了七萬元。工作之餘用興趣創業,讓她的生活更從容。

兩年賺七萬元並不多,但對一個工薪階層來說已足夠擦亮生活。至少可以在工作發生劇變時,為自己留有一息喘息的餘地。

疫情肆虐下的2020就業很艱難,即將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們普遍有些迷茫。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閒魚宣佈加速推進玩家計劃,在未來一年提供價值10億元的權益,重點扶持10萬玩家,並有針對性的為大學生群體創業提供支持。這將一定程度上消化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未來,將有更多人在閒魚擦亮生活。

1

回血和撿漏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2月份,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受疫情影響,大眾消費的熱情下降,但在閒魚上,卻完全相反。數據顯示,閒魚3月日均成交筆數及金額均創歷史新高,新發賣家數同比增加38.8%,新發商品數同比增長四成。

在闲鱼,擦亮生活

出清閒置回血的另一面是有人在撿漏。

閒魚歷來都有“刀”價撿漏的傳統。受疫情影響,一部份人急於出清閒置,這讓“刀”價變得更容易了,撿漏的人自然也就更多了。閒魚像是生活的海棉,社會消費品萎縮掉的份額一部分轉移到了閒魚。這背後反映出一個社會現實:生活很艱難,但生活品質不能丟。

事實上,閒魚上雖然說是二手商品,但其實還有很多買回去都沒怎麼用過的東西,甚至還有沒拆封的。全新未拆封的二手閒置在閒魚並不在少數,有些是衝動消費的結果,有些是用不上的禮品。在閒魚,這些“新品”有機會以更合理的價格轉手,讓其它人撿漏。

這裡有兩個東西非常值得說道。

一是重新認識二手商品。提到二手商品,很多人想到的是舊貨,但現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在今天年輕人的手上,那種用了很久的舊二手其實並不多,大多都很新——除了手機等高頻消費品。比如買多的化妝品、低頻工具如錘子、模型以及覺得自己會看其實都沒撕開過的書等。

二是撿漏。撿漏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群人開始迴歸理性消費。有些東西真的沒必要買全新的,你買個錘子你要個錘子新錘子。

用“閒置”這個詞來詮釋二手商品更準確。

2

閒置與價值

回血和撿漏都是生活。人們在閒魚,即可以用更低成本提高生活的性價比,也可以自救蓄力。之前“X博士”發佈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潰敗北漂青年們正在閒魚拋售所有家當》,一些受疫情影響不得不暫時撤離北京的青年開始在閒魚回血,推高了閒魚2月的大件交易。

在闲鱼,擦亮生活

過去,當年輕人離開一個城市時,那些帶不走的東西只能忍痛丟棄,現在通過閒魚,可以換成捲土重來的資本。生活不會一帆風順,有高潮也會有低谷,但只要能夠留得青山在,總有江湖再見的時候。

就在他們出清閒置回血的時候,另一部分人開始撿漏,供需匹配中閒置的價值開始流轉。閒魚數據顯示,整個2-3月份,遊戲及周邊商品同比分別增長了353.5%、208.6%;動漫及周邊商品同比增長了113.1%和69.4%。宅居生活推高了速食型商品的高流通。

低頻高價宅居必備的商品是疫情期間撿漏的重心,比如各種美容儀、香水、釣竿、switch遊戲機、小廚房電器、家庭健身器材等。

賣的需求很突出,一部分人出清閒置的需求很強勁;買的需求同時也很旺盛,畢竟總有一些人面對未來會更有準備。閒魚3月賣家和商品增長高於大盤,表面上看是回血和撿漏相互作用的結果,但更深一層次的原因在於消費正在加速回歸理性,這一趨勢未來還將蔓延。

結合最近幾年的一些風口,比如硬件租賃、服裝租賃、共享出行、共享充電寶等,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結果:閒置交易的未來還有更多潛力。相比所有權,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使用權。消費主義走到今天,正在進入一個理性化的轉折點,

閒魚有機會成為這一趨勢的推動者。

閒置的循環經濟,本質就是價值共享。

雖然沒有標準化的共享租賃模式靈活,但是其勝在覆蓋的範圍更廣。短暫買下所有權,在時間和使用上也更靈活。隨著更關注性價比的下沉市場用戶開始深入互聯網消費,閒置交易還將迎來一波快速增長。

3

循環和經濟

循環經濟正在改變消費市場。

先舉一個例子。

最近幾年,許多經典雜誌紛紛停刊,唏噓之餘已激不起任何波瀾,似乎這就是大勢所趨。就在這個月10日,曾連載過《狼與香辛料》、《灼眼的夏娜》和《奇諾之旅》等經典漫畫的《電擊文庫MAGAZINE》也停刊了。但是,在閒魚上,《電擊文庫MAGAZINE》仍在交易。

除了《電擊文庫MAGAZINE》,在閒魚上我們還可以找到已發行的《萌芽》、《今古傳奇·武俠》、《讀者》等雜誌。在粉絲的擁躉,

它們在閒魚得已重生。紙媒雖然在衰落,但是價值並不會就此消亡。

在闲鱼,擦亮生活

在沒有二手電商的時代,這些雜誌大多數都會被論斤給賣了。運氣好的話,一部分會被二手書商給收了,運氣差的會當廢紙給碎了。閒置,退一步是垃圾,進一步是寶物。就看最終到誰的手上。在循環經濟中,在閒魚平中上,閒置得已被擦亮,進而許多人的生活也被擦亮。

這一切,最終還得靠人來完成。為進一步推動消費市場的進化,閒魚推出了閒魚日,試圖通過服務更多用戶來激活循環經濟,最大化應對迴歸理性的消費情緒。

每月22日,閒魚日會針對性的組織一些不同類型的平臺活動,比如倪叔觀察到這個月的內容是實體店主集體在閒魚直播。為幫助疫情期間的遭受重創的實體店回血,閒魚在東西南北四市中專門留出一個窗口,推出“南市抄底價”。實體店主清倉甩貨,閒魚用戶受惠撿漏,一舉兩益。

在闲鱼,擦亮生活

疫情期間受災最容樂觀的莫過於果農。這部分人也許不是疫情期間損失最嚴重的,但卻是最經不起打擊的。於是4月閒魚日上還推出了一分錢的試吃水果,以試吃為切口幫助果農引流清庫存。

閒置交易的本質是C2C,平臺價值的引爆點在於平臺的公信力,以此為基礎前行流量自然會起來。這個時候,閒置交易便可以衍生出各種可能性。疫情期間的閒魚,成為經濟環境下的縮影。其中我們有無奈,但更多的還是希望。閒魚為大眾提供了一種擦亮生活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