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我說:“Make love,don’t fuck.”

文 / Leah

我媽是一位英語教師。她思想前衛,且很熱衷於教書育人。這兩個屬性疊加起來,讓她偶爾會對我進行意想不到的“愛的教育”。有時候我會不服氣地跟她激情辯論,但到最後,總是會變成真香現場。

去年過年,和我媽回家探望姥姥和姥爺,突然被問起了我的情感狀態。我當時在和一個法國男生約會,還算不上男女朋友關係,雖然我有時會產生讓關係前進一步的念頭,但同時又很滿足於那時的狀態,不想打破這個平衡。

於是我乾脆打馬虎眼,說沒什麼情感狀態。然而,我的姥姥像是會讀心術:“要是有喜歡的,是外國人也沒事。跟我們說說。”

姥姥和姥爺無疑是優秀的聽眾,適時地表現出興奮和好奇。而我的母親大人全程在旁邊默默地聽著,不置可否。我還不知道,我們倆之間的套路與反套路之戰,即將吹響號角。

媽媽對我說:“Make love,don’t fuck.”


在回家的車上,我喜滋滋地哼著小歌,我媽終於開口了:“先跟你說好,我不同意你姥姥姥爺的看法啊。” 萬萬沒想到,一向觀念開放的母親大人,在愛情觀上開始政治不正確了。

“你是不是想說文化差異大,相處起來很費勁?”我的辯論之魂開始燃燒,“我們互相尊重啊,而且有耐心,可以一起慢慢探索對方的世界,多有意思啊。”

“不是說這個。”我媽很快否定了我,“外國人X欲比中國人旺盛,你們也許不能互相滿足。X生活可是兩人關係中很重要的部分。” 一記直球打的我措手不及,這顯然不是去幼兒園的車。

我稍微冷靜了一下,隨即反對她偏見:“大家都是兩隻胳膊兩條腿,不能用對中西方的刻板印象劃分慾望的高低。

媽媽對我說:“Make love,don’t fuck.”

我媽搬出了調查數據:“歐美國家的夫妻,平均會在60-65歲進入無性生活,而在東亞,這個平均年齡是40歲。”

我反駁:“這是生活習慣的差異導致的,如果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夠長,就會抵消掉這種差異。而且這個調查的對象群體已經是上一代人了,我們這一代會不一樣。”

我媽又從社會性文化的心理暗示作用說到了飲食結構對激素水平的影響,條理清晰地論證了西方人性慾普遍比東方人旺盛。

一套流利的科普讓我啞口無言,但我還是對這套理論來源保持懷疑,並且堅持說整體不能代表個體。雙方僵持不下。

媽媽對我說:“Make love,don’t fuck.”

眼看拉鋸戰是沒有結果的,我媽直接換了個近身戰術:“那咱們不談理論了,你和男朋友有沒有在這方面……?” 一個意味深長的停頓。繞來繞去,原來是在這兒等著我呢。

但是,誰會跟父母談論自己的X生活啊!我想趕緊結束這場死亡談話。於是開始澄清,現在還不是正式的男女朋友關係,處在走一步算一步的階段,不行了就換下一個,反正大家都是速食主義。聽上去瀟灑的很,但是這樣解釋下來,竟然搞得我自己有點難過。

“速食主義有什麼可驕傲的,現在的年輕人太膽小了,害怕損失而搞出來的名堂。”我媽絲毫不給面子。“這樣的關係裡,X生活不圓滿,導致感情也不穩定,惡性循環。”

得,車速又上來了……

媽媽對我說:“Make love,don’t fuck.”

我這次學乖了,老老實實閉嘴聽課。“你韓阿姨家的兒子就是這樣,幾周換一個女朋友,半年算長的。問他為什麼,他說跟人家女孩子相處的再好,也有覺得對方不合適的時候,一到這時候就想分手。這個態度就不行,不去解決問題,稍微遇到點挫折就換下一個。還沒進入狀態,就想著要提前止損。這能叫談戀愛嗎?沒有愛,哪來的性呢?”

我媽繼續情緒高昂:“有的孩子覺得有X行為就行了,不需要投入感情。兩個人分別為了滿足自己,相互利用,這頂多算fxxk,是簡單的宣洩慾望。真正的X愛,是需要感情和信任的。兩個人互相想著要滿足對方,充滿愛意的投入,這才叫make love。”

“Make love,don’t fuck.”

我雞皮疙瘩掉了一地。我問她充滿愛意的投入之後,沒得到回應怎麼辦。她反問我,“你談戀愛又不是搞投資,你情我願的事情還要測算收益率的?

”我被嗆的心服口服。

媽媽對我說:“Make love,don’t fuck.”

雖然母親大人說起話來不留情面、一擊必殺,但不得不承認,她的觀點和我的務實想法比起來,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我忍不住主動跟她聊回了自己現在的感情,還非常細緻地講了我的想法。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我媽也不提反對的事兒了。

當車子安穩地停進車庫,這場談話結束了,我才發現,自己又被套路了。後來我還是會主動跟她聊情感問題,她也聽得很開心,但我問她意見,她又讓我自己看著辦。一副撒手不管,插腰看戲的樣子。

說到底,薑還是老的辣。出門在外,要多聽媽媽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