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先人建城的高明之處——明清歸德府城的防洪妙思

一、擇高而建

高的含義是建城選址須注意城址比周圍地勢高,歸德府城就是擇高而居的典型範例。不僅選址在舊城北邊高地,城市規劃時,街道地勢也營造為龜背形。據《商丘縣誌》提供的系列城圖,可看到重要建築不僅位於城市內高地,且均建在高臺基之上。

龜背形地形使城內地面出現高差,不僅營造出利於排水的地面坡度,而且形成容納積水的窪地。

商丘先人建城的高明之處——明清歸德府城的防洪妙思

二、避害遷城

歸德府的黃河分流改道很頻繁。改道首先考慮沿途城市安全,以避城;如遇到不可控局面,城市由於黃河多段決堤被淹,遷城就是良策。採用哪一種,要依據實際情況而定。1502 年,歸德府舊城被洪水淹沒,歸德府城就是遷城以避水患而新建的。歸德府城修建的高城牆和護城堤,在水患期間,為百姓提供了遷移財物及棲身的場所。

三、堅防並用

“防”是解決合理障水護城問題,而“堅”則是重在落實防的有效性。歸德府城在長期與水患共存的環境中,創造了一套因地制宜的適應性障水措施。城牆、城湖與圓形護城堤三位一體的防洪障水系統,它充分體現了合理防水的理念。其規劃合理,城牆高大堅固,堤防設計為圓形;在建築設計和工程技術上,又落實了堅固的原則。在護城堤上種植柳樹以固堤護岸,明末城堤的基礎部分也包為磚石;城牆內外均包有一米厚的城磚,以抵禦洪水浸泡;城牆的地基深達丈餘,以堅固城址。

四、能疏能蓄

對於城市防洪而言,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疏導城外河渠,降低城外洪水水位,使城內免受城外洪水的威脅;二是建設城區排水排洪系統,迅速地排除城內積水,使城區免受潦澇之災。中國古城的環城壕池,乃是古城城市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歸德府城的城湖是其城市水系內外連接的重要部分,與城內坑塘構成古城排水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骨幹渠道。歸德府城的城湖以及城內四角的坑塘,除了在排水上體現的高效以外,在調蓄特大洪水方面也是效果顯著的。城湖的面積有相當規模,甚至在軍事防禦上也起到護城作用。城內四角的坑塘,能及時收納雨澇。總之,歸德府城的外城湖與內坑塘,在面臨城外洪水困城,城內積水無法及時外排時,其表現出來的蓄水能力對避免內澇之災具有決定性作用。

商丘先人建城的高明之處——明清歸德府城的防洪妙思

五、既管又護

城市防洪的各類基礎設施建城之後,管理及經常的維修維護是保證城市防洪設施正常運轉的首要任務。從《歸德府志》及《商丘縣誌》中可看到,府城多次受黃河灌城之災,除了必要的災後重建工作,歷代都重視維護、修葺城池,前後達 20 多次。500 年間,修城 11 次,平均50年修一次。城牆、堤防、門閘以及壕池、河道、溝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補重建。

商丘先人建城的高明之處——明清歸德府城的防洪妙思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週週,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