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论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在人生、职业的赛场上,想不甘人后,只有努力地去试每一个选项,在每一个选项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许就能再站上一级台阶。一项一项,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 ——康辉

最近我们的央视主持人康辉又悄悄的上了热搜,但不是因为播报新闻,而是因为一档综艺节目的片段。

康辉在参加综艺《你好,生活》时,因为游戏被惩罚需要给妻子打电话说“我爱你”。不管是听到妻子铃声时的甜蜜微笑,还是问能不能公布电话内容时认真的说妻子的意见很重要,宠妻的康辉让大家大跌眼镜。

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康辉:她的意见很重要

在大家心目中,康辉一直都是播报新闻时的严肃模样,稍微不那么严肃也只是春晚舞台上端庄的样子。

可是这两年中,康辉给我们展示了越来越多我们没见过的样子。在《新闻联播》中,重拳出击狂怼美国。


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当代怼言大师

在综艺节目中,与朱广权,撒贝宁组成“央视boy”互相吐槽给大家带来欢乐。


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央视boy

拍下人生中第一支vlog,让网友和新闻近距离接触。

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康辉的第一支vlog

于广大观众来说,康辉的这一生精彩绝伦,名副其实;但对于康辉自己来说,得了些许薄名,常还惴惴不安,唯恐德不配位。

这些年一直有出版社向他约稿,希望他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人生,给年轻人一些启发。但是康辉担心自己无法给大家带来太多,一直逃避这些约稿。直到好友的一段话为他拨开云雾。

“请别低估自己,有时候一句话一件事就可能影响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你珍惜的那些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用这种形式和更多人分享呢?只要你的文字是真诚的,这就是价值和意义。至于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又有什么人什么事是能满足所有人的呢?”

于是在2019年,康辉的自传《平均分》就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平均分》

年过半百,回首已经度过的时光,书写过去,为年轻人点亮未来。今天我们从专业,大家,小家来解读这本自传。

专业:不管是听话还是叛逆,始终专注于自己选择的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1、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没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未必看到了我在努力满足成年人的期待,同时在固守自己的小世界。

康辉从小就是“听话”的孩子,婴儿期不闹人;上学哪怕家长一直没有来接,也能独自酣睡;学习不用家长操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奖状无数。

这简直就是家长眼中的“神仙小孩”,但在家长们没看见的角落里,康辉其实还是个不写作业,装病不上学,请假出去玩,帮别人作弊的“坏学生 。但不管怎么闹,怎么玩,康辉还是顺风顺水的成长。

真正意义上的出格出现在高考时的选择, 康辉出乎意料的通过了广院的专业考试。但是家长,老师几乎众口一词的反对。

“这算个什么专业啊,这也要学四年嘛?”

“这个专业就业面太窄了,还是换一个吧?”

“我们家没有搞文艺工作的,要干这个,这以后就得全靠你自己奔了。”

“当播音员能干一辈子嘛?是不是选一个能长远做下去的专业啊?”

最后康辉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顾所有反对的声音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专业。这是一份少年迈向成人世界的单纯勇气。

《小妇人》的作者露易莎·梅·奥尔科特曾说过:“每个人都有所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都有能力让梦想成真,只要我们一直相信。”

在中国,高考几乎算得上人生大事,但有很多学生无法在高考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众所周知,中国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家长式父母”,说着“都是为了你好”,替孩子做选择。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家长的控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而是在剪掉孩子们飞翔的翅膀。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像康辉一样勇敢的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希望所有家长最后都愿意尊重自己的孩子。

2、认定了一条路,每一步都走到最好

硬币的另一面:成年人的每次突然闪亮,都是磨砺后的正常发挥。

度过四年大学生活以后,康辉毫无悬念的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在中央台,康辉做过最多的工作就是新闻播报。

从室内的《晚间新闻播报》,《东方时空》,《新闻联播》,到室外的大会直播,世博介绍,一次次自然流畅,内容清晰的播报,这个男人一度被大家称为“播神”。

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新闻联播》

新闻播报,不仅仅只有我们看见的那几分钟,为了用尽可能简练的语言把新闻说清楚,播报员在播音之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修改文字稿,需要把事件背景,今后走向和引导性理解加入到稿件之中。

康辉说:“我始终有一种责任感,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我是离观众最近的一个环节了,我是最后一个把关人了,我是信息最后的一个加工者了,我得保证从我这里说出去的话,能明白无误的,把意思传达的准确而有道理。”

其实,从康辉的人生经历都可以发现,成功的秘诀无非有清晰的认知和不断的学习努力。选择一条路,努力坚定的走下去。

大家:再不平凡的人都得经历平凡的轮回,都得经历生离死别

在死亡面前,众生平等。

年过半百的康辉,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双亲的离开,他以纪念成年礼和一封像祭文的信来怀念自己的至亲。

1、父亲的爱是不善言辞下的深沉

父爱是威严的,沉默的,担心的,深远的。

康辉的父亲就是一位传统中国式父亲,不善言辞,但为孩子拼尽全力。因为一个工作人员的私心,康辉的高考成绩并没有寄到广院,并且收到了天津商学院的入取通知书。康辉的高考乌龙,是父亲河北,北京,天津三点无数次奔波解决的。

这是这个社会第一次给这个刚成年的孩子展示丑陋,也是这个孩子第一次看着父亲与试图左右自己的命运之手较量。能力和态度一样重要的种子就在成年礼中一起住在康辉心里。

我记得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父亲:平常他好像没什么话想和我说,我的生活也多是母亲在操劳,可天塌下来的时候,父亲会尽他所能的顶住,护住我。

2、母亲的爱是水,渗透在我的每一个细胞中

姐姐,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孤儿了。

大部分的家庭,家庭生活都由母亲来操劳。大到结婚,小到感冒需要吃什么药。印象中,母亲总是忙忙碌碌的,做饭,做家务,上班。

平常的康辉工作非常忙碌,母亲也经常“懂事”的不打扰孩子工作。偶尔的唠叨也只是寥寥几句。

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康辉和母亲

众所周知,康辉和妻子选择丁克。但是作为父母,妈妈始终觉得他们应该有一个孩子。在康辉和妻子参加《鲁豫有约》的时候,妈妈给康辉写了一封信,安慰康辉不要对父亲过世这件事过于愧疚,也再次提到希望两人尽快要个孩子。

在祭文中,康辉提到“十几年了,妈妈已越来越少提及想抱孙子、孙女的事情,仿佛心有不甘,可又无力回天,就这样接受着我选择丁克的事实。可如果能重来,我想我一定会早早遂她的心愿,让她膝前多一个冰雪聪明的孙子。”

随着年纪的增大,康辉越来越感觉到母亲带给他的不仅有生命,还有正值,善良的品质。

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

现在的康辉,身上依旧带着妈妈的生命基因,带着妈妈留下的时光印记继续生活。其实,妈妈从来没有离开过。

3、多爱一爱父母,像他们小时候爱我们一样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对于父亲,康辉因为工作没能在病床前尽孝,只陪他走了最后一程;对于母亲,甚至没能送她最后一程。回首过去,康辉发现自己好像没怎么好好陪过父母,听着电话里“你忙你的吧”,就心安理得的忙这自己的生活。

这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缩影,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恋爱,忙着自己的小家,却常常忘了为父母忙一忙。

庚子年的初始,新冠疫情爆发,我在年前就回家了,父亲不停的感叹“还好你回家,你要是回不来我们得担心死”。这段时间,是我从上高中以后这些年中在家呆得最久得一段时间,我能看出来爸妈很高兴。

即使我不瘦,也不憔悴,但父母还是很心疼,觉得我一人在外求学吃苦了,为他们不能给我更好得生活感到愧疚。

即使在家,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父母从来不强求我做些什么,其实实质上我在家也帮不了他们什么。但是我在家他们依然很高兴,如同我母亲说:“你在家,家里才有人气啊!”。

在我为考研焦虑暴瘦的时候,父亲总是详装淡定的告诉我“咱可以不考的,这就是一个经历,哪怕你随时放弃也没有关系,健健康康的就好,别的没有那么重要。”

在我为自己的不够好自责羞愧的时候,母亲总会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我一直都是她们的骄傲,然后给我发红包,让我自己出去吃一些好吃的。

父母总尽自己所能爱护我。以前我总是觉得我的父母不会老,永远都是那么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可是年过半百的父亲开始有些白头发,不到半百的母亲已经得了风湿,走路开始蹒跚起来。我才发现,父母老了。

正如康辉所描述的母亲的热汤,独特气味的酱牛肉,现在只能存留在他的记忆中。

很幸运,我,还有你们还能真实的感受到这些。所以请珍惜这些,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注视都将是你这一生行走的力量。

小家:他也许不浪漫,但哪怕成婚二十多载,但她的意见依旧很重要

万千荣耀,不及日日晨昏间的琐细。

一句“她的意见很重要”,是在认真的反驳小尼的玩笑话,也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护他的女孩。

曾经的康辉认为,人最终还是孤独的,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一切。直到他遇见了妻子,才发现原来一个生命是可以在没有血缘情况下和另外一个生命纠缠一生。

康辉和妻子刘雅洁两人虽然都在同一所大学就读,但在学校时却不认识,甚至没有印象。两人的缘分要起源于康辉参加工作后,刘雅洁在央视实习,当时虽然都对彼此有好感,但还没有向恋爱方面发展。最后在朋友的介绍相亲下才正式的走到了一起。

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康辉和刘雅洁

恋爱,结婚,恩爱一生,走的是那么顺畅。虽然两人也会吵架,但爱会化解一切。

康辉在写给妻子的《与妻书》中写道,自己最害怕得阿兹海默症。一个在外人面前严肃,沉稳的男人在心底也会害怕自己有一天忘记挚爱。

“所以,你知道我现在最怕的是什么吗?从未对你说起过,今天便坦白了吧。那是一种疾病——阿尔茨海默症,一种会彻底摧毁记忆的疾病,这正是最最令我恐惧的。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那些美好会从记忆中被一点点地剥蚀掉,该怎么办?我真怕。我甚至想过,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可怕的疾病出现在我们身边,我希望那个人是我,因为我真的接受不了我在你眼中成为一个陌生人。而即使我不再认识你,以你的美好,我必定还会重新去追求、去拥有。对,我们不怕,我们可以再次走过那段路程,从朋友,到情人,到伴侣。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美好复制一遍,所有的都不会丢掉,是的,只不过是重新拾起,再笃定地握在手里。”

若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有一天,我和师兄聊天,师兄突然和我说:“别人都说爱情最高级的模样就是升级成亲情,可这明明是一种可悲啊,最好的爱情不是一直就是爱情嘛?”

是啊,最好的爱情是在经历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以后,我们依然互相爱着对方,一如往常。哪怕康辉和妻子已经携手走过很多年头,看过很多不同的风景,可他们之间的对方依旧是最爱的模样。

其实像康辉这样的爱情不是唯一。在最近的采访中,钟南山爷爷当着媒体大大方方的秀起了恩爱。

康辉的《平均分》:一个不平凡的人,自述自己所珍惜的平凡一生

说起妻子的钟爷爷满脸都是笑容


”我之前没有去过非洲,但是我的妻子去过。她游览了非常多的地方,是在50年前代表中国女篮去的非洲,她说非洲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但有时候会很热。”

说起妻子,钟爷爷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两人已经携手走过了65个年头,但是在钟南山爷爷的眼中,妻子依旧是当年青春,勇敢的模样。在李少芬奶奶的眼中,丈夫虽然是个英雄,但你们能不能让他多睡一会。

都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爱不就是朝朝暮暮嘛?所以,不管在一起有多久,都不要忘记自己最爱的人。

《平均分》是年过半百的康辉给自己的一份答卷,可是我们却能从里面看到我们还未经历,或者不会经历的生活状态。对于康辉来说,这半生有骄傲,有欢笑,有遗憾,有心痛,但是有起伏才是人生常态。

“我们大多是女娲抟土造人疲惫时随手甩出的泥点子吧?但落地为人,只要更多地投入自己的生命里,那些被精心创造出来的和那些被随手甩出的,都一样,都同样拥有给自己做主的权利。”

康辉没有教育我们人生该怎么样,只是告诉我们他的人生,希望能在某些时候帮到读者。希望大家都能如同康辉一般,做主自己的人生。不为其它,只因这是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