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本鄉人卻扛起戰疫大旗

他們不是本鄉人卻扛起戰疫大旗

駐村幹部第一時間回到“第二故鄉”扛起戰疫大旗。餘丹 攝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戰疫從城市席捲農村。在汕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本鄉人,卻在第一件時間放棄春節假期返回了“第二故鄉”;他們不是村幹部,而是以駐村第一書記之名,扛起農村戰疫大旗,戰在阻擊疫情一線。

在金平區,駐馬西社區第一書記劉思哲提前謀劃防控工作,採購了1萬多個口罩和一批消毒液、體溫探測儀於大年初一送達社區,組織帶領“兩委”幹部在社區四個網格循環開展9輪排查,半夜卡哨排查發現潛在傳染源6宗。

在澄海區,駐村第一書記與鎮村幹部一起分區包片,每日進村入戶開展網格化、地毯式排查,向村民群眾發放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引導來自及到過疫情發生地的人員或知情群眾到社區進行報告登記。村民群眾也積極配合,隆華村一位村民說:“他們每天這麼辛苦,春節都沒有休息,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我肯定第一時間向村裡報告。”

在潮陽區,駐和平鎮新龍社區黨委第一書記陳運啟和社區“兩委”幹部一同進村入戶排查,當好群眾的宣傳員和勸導員,並在社區主幹道設立檢查點,對走親訪友人員進行檢查勸返,“無死角”落實聯防聯控措施。

駐谷饒鎮後溝村第一書記林泗豐與村幹部拿著自行設計的“巡查表”,挨家挨戶精準摸排住戶及商企人員情況。黨員幹部帶頭不拜年不聚會,並取消一切民俗活動,對村裡所有民俗活動場所進行圍擋,把防疫知識宣傳到戶進民心。

“第一書記和村幹部都非常重視疫情防控,經常關心和了解群眾情況。”後溝村村民陳文森表示,作為群眾,他們儘量減少外出,在家裡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出門戴口罩。

在潮南區,駐井都鎮詩家村第一書記張佳陽落實村黨組織網格管理服務模式,從1月26日開始,發動村14名年輕黨員、幹部組成突擊隊,分3個片區15個網格對全村419戶2184人逐戶逐人開展走訪排查工作,實行返鄉情況動態報告制度,若有外地返鄉人員特別涉湖北人員第一時間按規定向上報送相關情況。

為解決所駐村醫療防護物資緊缺難題,駐隴田鎮南埔村第一書記彭文城想方設法緊急協調一批口罩、酒精等防護用品,第一時間送給同樣奮戰在一線的“戰友”以及老年人等對口罩需求較大的人群,緩解基層工作人員和村民的心理壓力,確保防護工作到位。

“抗擊疫情,是戰場,也是檢驗黨性與擔當的試金石。”春節以來,全市1491名駐村幹部挺身而出,與所駐村(社區)“兩委”幹部衝在一線,英勇奮戰,帶領網格黨員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勇當最美“逆行者”。

南方日報記者 黃嘉鋒

通訊員 範佳燁 姚錦祥


轉自:南方日報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