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麟:三十六歲中進士,為官有道,善治一方

趙國麟,字仁圃,山東泰安人。清康熙進士,歷任福建、安徽巡撫,刑部、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泰山五賢之一。

明朝末年,家族敗落。清廷入主中原後,隻身北上,在泰安遇族親而定居,並娶流寓泰安的江南江陰江天嶼之女為妻。趙良自此落籍泰安。


趙國麟:三十六歲中進士,為官有道,善治一方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趙國麟出生,數月後祖父趙瑗聞趙良在泰安定居,祖父手書春秋內外傳,史、漢蒙文授之。趙國麟自幼隨祖父居,深受祖父薰陶;九歲起晝夜跟祖父課讀,聰穎好學;十六歲成諸生,以授館為業;二十四歲選為拔貢;二十六歲中舉人;三十六歲中進士。

康熙四十七年(1708),為重振泰山學風之志,約同人在明儒宋燾之青巖居故址開設學館,“建講堂五楹,書室數椽”,曰“青巖義社”。

一時“四方有志之士,不遠數百里,負笈重繭而至,皆謂今日之青巖,將與白鹿、嵩陽、嶽麓、石鼓諸書院並垂不敝於天壤矣。”


趙國麟:三十六歲中進士,為官有道,善治一方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仕,擔任長垣縣令兼管內黃縣事。在任期間內黃大飢,趙國麟發庫糧數萬石賑濟災民。秋天黃河決口,水逼長垣城,趙國麟率領官吏名士日夜堵築,將城外受災百姓用木筏運至城下, 計口安排食宿,災民免於水患。

次年,黃河又決口,趙捐俸築堤護城,又修築太行大堤百餘里,開支河數道疏流,自此長垣無水患。


趙國麟:三十六歲中進士,為官有道,善治一方


他重視教育,除了去鰲峰書院講學外,還上疏請求增設府學及教官、訓導。《福建名宦傳》載:“國麟崇正學,每月必三次詣鰲峰書院闡宋五子書,雖甚寒暑不輟”。時錢塘陳兆俞為(鰲峰書院)山長,課後對眾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侍趙公坐,一日抵十年”。可見其講學之精闢,教誨之深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