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離主業正道的銀行

偏離主業正道的銀行

溫州銀行因虛增存貸款等6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330萬元,7家支行負責人同時因虛增存貸款行為被罰款8萬元,或被取消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

經濟下行、實體難興的形勢下,商業銀行經營團隊和銀行業務守舊慣性,讓人失落。

2016年以前有段時期,金融亂象迭出,身處其中,愀然憂心。治亂伊始,難以對症下藥,總有隔靴搔癢之感。然而紙裡終究包不住火,該來的還是來了。

存款立行,只有工農建中專業銀行的時候,各行就提出來了。股份制銀行把存款做到了極致,貸款做準備金,1000萬元開立等額承兌匯票。借款人借款1000萬元,無現金要可用,匯票難使,多數貼現。扣除利息,實際只能用900多萬元,徒然增加了財務成本。

更有甚者,要求客戶把這貼現的資金,湊足1000萬元,再次質押開立承兌匯票。客戶可使用的資金,依然900多萬元,銀行的存款卻增加了2000萬元。

借款人便利與否、成本高低,銀行不管,一眾行長、客戶經理,從存款上拿到高高的資金,沒人念及企業死活。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喧囂過後,一切終將沉寂下來。這是自然規律,經濟活動、行業產業的週期性也是如此。

在提醒大家靜心等待、讀書思考的時候,我們的經濟環境確實撲朔迷離。當初看到商品價格走低的趨勢,判定通縮的可能性,警示朋友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卻被年前年後那波小牛市迷住了眼睛。這種情況,估計不在少數。

萬物守恆,所有的人事,過猶不及。所謂出來混總要還的,同出一理。

溫州銀行這種還在大幅提高存款考核分數權重佔比、推行全行存款業務的發展模式,是在走老路。

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現象在商業銀行業務上屢見不鮮,難言創新,罔談服務。生態概念甚囂塵上的背景下,好多業界人士還在扯淡供應鏈金融,讓人不知所云。

某家上市公司欠了上游供應商貨款,財務部門推薦到一家大行的支行辦理XX貸。供應商聰明,向該行總行諮詢,根本沒有這種所謂的XX貸業務。很明顯,供應鏈金融離開了銀行,可能產生新的金融騙局。

商業銀行作為資金中介,核心職能在於資金融通,解決流動性。但是感觀上而言,銀行給我們的印象,似乎就是高樓大廈鮮亮制服更多收入,存款貸款變了樣,服務實體成了空,多少有些偏離正業正道。

銀行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投資收益等三項,以貸款利息為主。但是許多商業銀行特別是地方銀行,投資收入成了收入的重要途徑。

通過年報,我們注意到撫順銀行、葫蘆島銀行、邯鄲銀行、南昌農商行等多家銀行,近幾年的投資收益及其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均出現大幅增長。 撫順銀行2018年的投資收益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0.45%,利息收入連續三年下滑。 葫蘆島銀行2018年實現投資收益10.5億元,較2017年的6.17億元大幅增長70.2%;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46.98%,較2017年32.87%的佔比提升了14.11個百分點。

邯鄲銀行罕見地出現投資收益高於營業收入的情形。是行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8.39億元,同期的投資收益則達到30.61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100%,為107.8%。

有人認為,受制於地區產業、客戶的影響,中小銀行尋求不到優質的項目,所以才會通過投資的手段購買一些高收益的資產。

實體不起,經濟難興。這邊是嗷嗷待哺的製造業企業,那邊銀行還在抱怨沒有好的投向。

以前銀行熱衷於理財,熱衷於投資,熱衷於鋪設機構,眼下自然難以改變。在迴歸本源、服務當地實體經濟的形勢下,銀行還是要將更好的資源投入到當地的企業中去。

正道主業,孰是孰非,自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