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燕兒谷,位於湖北黃岡羅田縣駱駝坳鎮,過去名叫厭人壪,聽這個舊名字,一股窮山惡水氣息撲面而來;如今改天換地,從一個鄂東的普通鄉村,變成一個風景絕佳的好地方。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昨日中午匆匆到燕兒谷走馬觀花一番,尤愛這村中的大樹,古樟、老楓楊枝柯盤繞樹影婆娑,整舊如舊的老屋安安靜靜地端坐在樹下,三兩孩童樹下嬉戲,老村老樹老地方,就得是這個樣子。


當然村裡也修了設施很現代的仿古建築,白牆黑瓦素淨整潔,這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兩廂合抱中庭,當中一棵大樟樹依舊枝繁葉茂生意蔥蘢。這些新房子修的時候,特意根據大樹的方位量身打造,大樹完整地保留下來,沒有貪圖施工方便,把大樹砍掉,等做好了房子再重新栽樹。這就是匠心。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尋味羅田: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村中最讓人流連忘返的是鄉村工匠學校,過去農村常見的篾匠、納鞋底、釀酒等手藝,在這個學校得以繼續傳承,併成為燕兒谷的重要文創品。尤其是篾匠手藝,比過去大部分老篾匠的手藝要精湛,做的東西勻稱美觀,沒有粗糲的村氣。價格也不貴,我特地買了幾個竹籃竹盤迴來插花用,比網上賣的插花專業籃子,其實更有手工的溫潤感。


燕兒谷東面最高的山,是將軍寨,為蘄黃四十八寨之一。過去鄂東匪患嚴重,村莊為自保,往往在附近高山之上建築石砦,每當大股流寇入境侵擾,附近鄉民就會躲進這些石頭堡壘中避難,這些山巔古堡是中國自西晉五胡亂華之後形成的塢堡文化的遺緒。看著眼前這座如同金字塔一樣陡峻的山峰,過一陣子一定要組織一幫朋友去爬一回,登臨舊砦、俯瞰河山,才是賞心樂事。


燕兒谷是農業、文化、旅遊綜合發展的典範,讓一個普通鄉村脫胎換骨土雞變鳳凰,不得不讓人為燕兒谷的創始人徐志新先生點贊。他是成功的大律師,功成名就後回到老家大展手腳,桑梓情深自不待言。但他建房子能主動為樹讓路,特意保護老手藝以留住村莊的靈魂,村中沒有大面積的鋼筋混凝土,完好地保留住了泥土的味道、自然的氣息,這種視野和見識,卻是很多投身鄉村建設的人所欠缺的。


作為農民之子,我知道,農民只會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是建設不成新農村的。能夠把鄉村建設得超過城市生活質量的,只能是徐志新先生這樣的新鄉紳。有能力、有文化、有見識、對農村有感情,才會給我們留下一道風景,給未來留下一份遺產。


著名作家劉醒龍先生曾經下榻這裡,他體驗過後曾說:燕兒谷有別人學不走的氣質。此話不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