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前两天,当红艺人陈伟霆创立的全新潮流品牌 CANOTWAIT_在潮流购物平台得物 App 首发, 据说全部商品在三小时内一抢而空。

这两年,明星扎堆做潮牌,有的风生水起,有的无人问津,那些所谓的明星潮牌现在都怎么样了?

潮牌,萌生于亚文化,

却因明星、社交网络走入大众视野。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大洋彼岸,侃爷的 Yeezy 新色刚刚发布,全世界追逐潮流的年轻人们早已跃跃欲试,预订属于自己的号码,从明星到博主,从潮人街拍到普通素人,颇具标识性的 Yeezy 人手一双,而他的创造者——侃爷,也因此造就估值即将突破1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荣登2019年福布斯名人收入榜。

明星的个人影响力让潮牌从小众爱好跃升热门时尚品类,年轻人争相入荷。侃爷不是第一个创立潮牌的明星,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2018 年初,贾斯汀比伯创立个人品牌 drew house,当年年底推出第一款单品:一双4.99美元的「笑脸酒店拖鞋」,上架后迅速售罄,吸睛无数。

人送爱称「山东天后」的 Rihanna,自从出了彩妆线和内衣线,就成了自家品牌的头号代言人,彩妆品牌 Fenty Beauty 发售之时,英国唯一的销售点高级百货公司 Harvey Nichols 伦敦店被堵得水泄不通,销量口碑双双爆棚。再比如 Beyoncé 自创运动潮牌 Ivy Park 等等……

不过和最初相比,如今的明星潮牌并不只有单一的「圈钱」意味,它还是明星个人品牌的延伸,一种更丰富、更物化的表达。

国外明星们的副业风生水起,国内的明星们也没闲着,纷纷成为斜杠青年,创立个人潮牌。走在这股浪潮之巅的陈冠希已经把标榜为「中国第一潮牌」的 CLOT带到了纽约时装周,为「中国制造正名」的口号不仅为陈冠希博得众多掌声,CLOT 也赢得了相当好感。

双十二,小猪罗志祥的主理品牌 GOTNOFEARS 与国潮品牌 Banu 限量联名鞋款在得物全球首发,发售即刻售罄。2019年,陈赫在微博宣布自己主理的潮牌 TIANC 正式入驻得物,全新单品限量发售。这个潮牌的服装有很多有意思的设计,比如会根据温度变化颜色。

从国内明星潮牌创立和理念的传播,李灿森是领军式的存在,2004年,以李灿森为主理人的潮牌团队 SUBCREW react 在香港正式成立。十五年来,「来自潜水艇的一群人」为无数潮人奉上经典,陈冠希,周杰伦都很喜欢他的品牌。2019年8月,李灿森发布视频官宣个人主理潮牌 Subcrew 已入驻得物, 并将和好朋友 jahan 罗杰瀚合作的限量联名T恤作为首发。

最新鲜的,就在前两天,陈伟霆全新创立的潮流品牌 CANOTWAIT_ 也在得物 App 进行了全球首发,几千件商品在上架3小时内全部售罄。

2000年开始,内地粉丝经济渐渐形成规模,泛娱乐化市场迅速膨胀。明星收入结构多元化,明星开店普遍化。

而当潮牌遇上新生代的年轻消费者,犹如电与火,碰擦出激烈的火花。正迅速成为时尚消费中流砥柱的90后、95后,甚至00后,他们有态度、有个性的偏好正不断重塑着商业,再加上街舞、说唱类综艺营造的潮流文化的催化,一场明星与潮牌的盛宴。

数据显示,2015-2018年,潮牌消费逐渐赶超非潮牌。到2018年,潮牌消费增速(84%)是非潮牌(21%)的4倍。2019年,潮牌市场的消费增量更是不容小觑,中国年轻人在潮牌上的花费达到350-380亿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明星光环褪去后,一些明星潮牌品牌经营不善,走向低谷直至消失。「毕竟,粉丝经济是很难长久的。」创立潮牌 NPC 的李晨这么说。

华丽志《2017年度-中国时尚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相比明星创立或代言,如今的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和设计,44%的人认为名人效应对时尚消费有较少影响。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如此现状,明星做潮牌,看似遍地黄金,实际路上似乎也埋藏了很多硌脚的小石子,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好门生意?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脱离不开商品的窠臼,明星潮牌也离不开这几个发展的要素:客群(卖给谁?)、合作者(和谁一起合作?)、平台(在哪儿卖?)、营销(怎么卖?)。

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1)懂你的客群:

对当前年轻人的消费应有深刻洞察


一项针对中国年轻消费的报告称,对90年代后生的年轻人来说,生活质量不再仅仅是拥有什么,高质量的生活必须建立在个人选择上,需要满足个人的特质。消费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年轻人可以表达自己自由意志的领域。消费之于他们,不仅是对色彩和款式的选择,还代表着对价值观和自我身份的表达。

价值形成和身份建构是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最深层次的追求。他们将品牌识别和身份认同结合在一起。对他们来说,证明自己能力的不再是购买某个品牌,而是对品牌的选择。

因此,年轻人的消费行为经常有如下特征:

第一、合眼缘,就下单,我选择我快乐。

很多购买明星潮牌的年轻人下单决策快如闪电,常常刷刷手机,翻翻图片,觉得不错,立马下单。

第二、对价格不敏感,对「与众不同」敏感,愿意为设计买单。

购买明星潮品的人群很多本身并不是明星的粉丝。他们下单原因只是因为好看、好玩、独特、设计感。互联网的扁平化消解了精英,人人都可展示自己的个性与观点。对这些新崛起的消费者,独特性、设计感、文化磁场等有着犀利标准的东西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

《华丽志》发布的《2017中国时尚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被问到「影响奢侈品购买决策的因素」时,71.9%的受访者选择「产品设计和辨识度」,67.9%选择「产品质量」,高居前两位。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第三、重视品牌传达的精神和文化认同,买的不是衣服,是态度。

这届年轻人,不仅是消费,更多是将消费产品的价值建立在记忆和情感上。他们不仅是购买商品,还是为对独特文化和精神认同产生的共鸣买单。因此,对于品牌来说,想要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必须理解他们的这种追求,创造出自己代表的价值观。

明星与品牌,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当人们只看到明星的光环,却无法看到品牌的闪光点。这个品牌将会路遇困境。


2)找对合作伙伴:1+1>2 或是 1+1=0


这里的合作伙伴既包括品牌联合的合作伙伴,还包括生意上的搭档。

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做一次成功的品牌联合,不但能降低研发、生产、库存、销售等一系列成本,将双方的功能优势结合,还能发挥双方粉丝的聚合效应。这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搞的火热的品牌联名、跨界营销。

一次优秀的品牌联名、合作系列常常能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这种低成本的销售捷径,不用特意改变商品生产周期,又能满足年轻人对新奇特的热衷,发售的联名对双方品牌通常是名利双收。

比如,陈冠希这款 CLOT 与 Levi's 的经典单品,有着丝绸裤脚、补丁细节的「长寿」牛仔裤,一推出就十分抢手;还有2016年,MADNESS 与美国著名现代艺术家 RonEnglish 在推出了限定玩偶和 T-Shirt,其中全球限量300只的玩偶极具收藏价值;周杰伦的品牌 PHANTACi 与 New Balance 合作推出的运动鞋,光从亮眼的粉红色,就能感受到周董的标志性风格。

不过,一次优秀的联名,品牌双方首先要坚守自我,其次要概念创新、款式丰富、注重细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双方要以各自品牌风格为主线进行文化融合。

而在一众潮人明星中,主持人谢娜曾经创立的品牌「欢型」,设计一言难尽,即使谢娜卖力宣传,她的一票明星好友在镜头前中强力「带货」,但「欢型」始终没能进入主流潮牌,直至最终归于寂静。

明星做潮牌虽然可以依托粉丝经济拉动销量,但真正涉足服装领域,就会发现诸多问题。如果只是玩票,这条生财之路注定不会走远。所以,现在更多明星创立潮牌,明星自身更多的是以设计师、主理人的身份参与到品牌运作中,其他都交给公司化的运营、制度和专业的团队。


3)找对平台:在对的地方找到对的消费者


以往明星往往都选择在高端购物中心开店,黄金商圈通常意味着高品质、高消费、国际化,最重要的是自带大批流量,年轻时尚的客群也更加有品味、更具消费能力。但是现在出门看看,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商场门可罗雀;和线下商圈的冷清相比,线上平台热闹非凡。

《2017中国时尚消费调查报告》显示,80后、90后大部分人一季度或一个月才去1-2次商场,逛商场的频次在下降,而90后线上购买的比例较80后更高。

《报告》还称,买中国设计师品牌的人通过线上购买的比例达43%,虽然线下有很多买手店、品牌集合店,但线上是很重要的渠道。同样,90后比80后更倾向于在线上购买中国设计师品牌。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传统电商平台主要聚集在天猫淘宝京东,但是这些平台的核心是卖货为王,讲究品类丰富,商品应有尽有,并没有突出时尚消费的调性,更谈不上建立潮流消费的文化认同。而且因为主流人群的消费特征,商品价格是天猫、淘宝等网站消费的一大核心考量因素,不得不面对的激烈价格竞争,也是潮流品牌发展不可忽视的弊端。

颠覆一个行业的常常是一个新的入局者。近些年也涌现出了一些有特点、个性鲜明的购物平台、社区,比如这两年发展起来的得物,是目前潮流年轻人朝拜的圣地,上面聚集了大量非常活跃的年轻人。正是因为年轻人的聚集,很多明星不仅在得物上推自己的潮牌,而且会把得物作为潮品的首发渠道和独家渠道。

在得物上,年轻人甚至是新品牌崛起的动力源——他们追求「首发」、「独特」,敢于尝试新鲜东西,愿意为高附加值产品付出溢价。这也是吸引更多潮品、明星潮品入驻得物的原因。有别于奢侈品牌以及标准化的大众品牌,潮品正作为一股新兴势力,在近年来的商业世界中正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4)营销:流水的潮牌,铁打的饥饿营销


潮牌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品牌的稀缺性和个性。为了让潮牌区别于普通大众品牌或快销品牌,限量、饥饿营销、不分销等都是潮牌的常见策略。

一双 YEEZY 鞋,售价不超过2000元人民币,但全球发售不超过9000双,白色款 YEEZY 在欧洲和加拿大开售后一小时内售罄,而同样的情况在美国只用了15分钟。所以,国内潮人们千方百计最终拿到手的鞋,价格无一例外是万元以外。这只能证明,虽常遭人诟病,但「饥饿营销」常年有效。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这些明星扎堆在得物App发售潮牌,凭什么?

统计显示,近年来潮牌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速,国内「潮牌」市场规模已达5000亿元。

潮牌的生意红火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国内这个盘子目前还没有寡头,如同旭日,生机勃勃,未来还将有哪些入局者?

当下,我们看到的,除了明星开设潮牌,不少奢侈品放下身段,开设副牌或支线;国潮兴起,纷纷入局,都准备分一杯羹。


1)奢侈品的困境:

被迫低头还是主动拥抱变化?


潮牌的兴起伴随着奢侈品的式微。全球奢侈品消费陷入停滞发展,这一情形也延续到了中国,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8年来首次遭遇下跌,较上年下跌1150亿元人民币。

在这场迭代中,潮牌突围,上升为一个分门别类的细分领域。相较于奢侈品的昂贵,和千篇一律又伴随着质量问题的快时尚,潮牌有独立的设计、小众的产量,较为考究的质量,越来越多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成为拥趸。

当然,有一些品牌及时转变策略,全球性运动品牌如 Adidas、Nike;一些奢侈品牌,比如 LV、CHANEL 等,纷纷以推出限量版、副牌的形式,进军潮牌界。


2)国潮:本土品牌年轻化


上有故宫彩妆联名,下有泸州老窖出香水;还有「燃爆纽约」的土味时尚老干妈卫衣,国货为了和年轻人靠拢,使出浑身解数搞事情,销量怎么样不知道,至少街头巷尾都曾流传过国潮的故事。

好像一夜之间,潮牌成了很多国货品牌的年度 KPI,其中表现亮眼的,比如先在纽约秋冬时装周上大放异彩,随后登陆巴黎时装周的李宁,一改「县城土味」,摇身一变成为潮牌。李宁在纽约时装周首秀后股价大涨。

此外,除了已有品牌,近年来国内设计师群体的崛起,新创的本土独立潮牌也在不断涌现。


3)明星潮牌:更多明星的斜杠人生


除了新出圈的陈伟霆,都曾为街舞导师的罗志祥、吴建豪,还有汪峰、薛之谦、吴克群、胡彦斌等一众明星都有自己的潮牌。在例如得物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上,粉丝在这第一阵地上 get 明星同款,follow 明星穿搭,并在社区分享自己;而对明星而言,这里也凝聚了他们最想触达、沟通的年轻人群。

今年3 月,爱奇艺自制的潮流经营综艺《潮流合伙人》开播,吴亦凡、杨颖Angelababy、潘玮柏、赵今麦、福克斯共赴日本东京,经营「FOURTRY」潮流集合店,推广中国潮流文化,这应该是首款潮流文化的综艺,这也意味着潮文化已经脱离亚文化,和年轻人们一起共同发出主流的声音。

相信未来,更多国内艺人将会拓展这方面的生意。

不管如何,年轻人正在改变整个消费市场,他们的个人特征、习惯、经历、记忆都是消费市场的需求格局不可忽视的变量。


FASHIONOMY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