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出血症怎麼辦?


淡水魚出血症怎麼辦?



出血病

淡水魚類出血病主要分為細菌性出血病和病毒性出血病。

其中細菌性出血病在發生頻率和危害程度方面

都遠遠高於病毒性出血病(如草魚呼腸孤病毒出血病等),

所以這裡主要介紹淡水魚類細菌性出血病的情況。


細菌性出血病

淡水魚出血症怎麼辦?


淡水魚類細菌性出血病又稱為細菌性敗血症和暴發性出血病等,

是我國淡水養殖危害種類最多、流行地區最廣、流行季節最長、造成損失最大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流行季節從2月底至11月底,水溫在9~36°C ,尤以水溫在28C左右發病最為嚴重。

對淡水魚類細菌性出血病的發生構成影響的因子非常複雜,

以下僅把主要的影響因子作一介紹,以期有針對性地預防和控制細菊性出血病的發生。


水環境

在一般情況下,魚類疾病是否發生;

取決於病原、魚抗應激能力和水環境因素等三方面,這三者是密切關聯、相互制約的。

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影響水環境以致暴發魚細菌性出血病的因素有:


氨中毒

氨中毒。氨氮達到0.1~0.3毫克/升已經是使魚產生應激的水平。

出現氛中毒後,在魚類血液中氨氣會與氧原子在血紅蛋白上進行競爭抑制。

從而造成組織缺氧,同時,血液中分子氨含量增高,魚類可能出現神經中毒症狀,嚴重者因缺氧死亡。

亞硝酸中毒

淡水魚出血症怎麼辦?


水中亞硝酸根濃度達到0.1毫克/開,即可引發亞硝酸中毒症。

在魚類血液中亞硝酸鹽可促使血紅蛋白轉化為高鐵血紅蛋白。

高鐵血紅蛋白不能與氧氣結合,從而使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下降,一般稱之為“褐血病”。


微囊藻“水華”

魚池進人高溫季節後,微囊藻為主的有害藻類容易滋生氾濫;

微囊藻死後,蛋白質分解產生羥胺、硫化氫等有毒物質。

影響了水質和魚類正常生長。微囊藻大量產生的條件主要有2個:一是連續晴熱高溫氣候;


魚類低溶氧綜合徵

pH值的降低、亞硝酸根離子增加和各種其他因子與低溶氧相互作用的綜合情況。

魚類處於低氧綜合徵環境條件下,生長減弱,組織受損或壞死,

對傳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強。


藥物或重金屬

藥物正常使用可起到良好療效,過量使用時,不僅會產生耐藥性,還可能發生中毒反應。

許多藥物中毒病都可引起血管壁變性血管通透性增強。

如氯黴索中毒,可抑制腸道細菌而影響維生素K的合成,使血漿凝血酶原降低,引起出血。

磺胺中毒,可抑制骨髓生長。白細胞、粒細胞及血小板鹼少,凝血酶原減少血管脆性增加,等等。

淡水魚出血症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